娄火明
在2019年浙江省“两会”上,“未来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对未来社区的内涵、目标作出阐释,并启动建设试点。在此基础上,省内杭州、宁波、衢州、丽水等地相继启动了“未来乡村”建设的探索。作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抓手,杭州的未来乡村是什么?如何推进?
未来乡村是什么
未来乡村是一项创新性、前瞻性工作,没有先例可循,目前未有较为权威或完整的定义。随着不断的探索实践,未来乡村的概念将持续更新、演进甚至迭代。
从杭州乡村演变和发展趋势看,笔者认为,未来乡村是以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富、人与社会和谐共荣,在风貌上保持农村味,在功能上紧跟都市风,在品质上媲美国际范,能引领时代潮流、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新型乡村。它应该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样式、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样品、高质量乡村建设的样板和高水平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样子。
在时间维度上,“未来”并非遥不可及,必须既可落地,又留余地,可与现代化目标同步考虑,并分2025年基本实现和2035年全面实现“两步走”。按照这样的进展,杭州乃至浙江未来乡村建设较全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提早10-15年。在结果上,未来乡村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和数字乡村的递进版,它必须满足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多元需求。重点突出人的公共保障、品质生活、邻里关系、安全供给、人文关怀等民生福祉。
未来乡村有什么
初步设想,杭州未来乡村的愿景建议是“五化十场景”。即通过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智化、共享化、现代化价值取向,聚力未来“党建、平安、生态、共享、产业、乡貌、互助、双创、人文、治理”十大场景。
未来党建场景,主要体现有健全的组织体系,完善的规章制度,清晰的责任清单,有效的执行能力和健全的权力监督。未来平安场景,主要体现在气象、防汛、防火、防台、交通等公共安全、防疫安全、警务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服务等方面能满足群众的安全需求。未来生态场景,重点体现生态经济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美,有效解决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生态审美、生态文化和生态民主等的关切。未来共享场景,主要是让老百姓能共享完善的公共设施、优质的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共享良好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未来产业场景,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新兴产业,较好地实现三产融合、产村融合,加快村集体经济增效和村民增收。未来乡貌场景,主要通过乡村风貌整体管控,从建筑、田园、庭院三个层面营造未来村庄风貌,展现村、景、田园融合,山水林田湖草与建筑协调呼应的和谐景象。未来互助场景,主要体现搭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救助体系、保障体系和互助体系,形成守望相助、彼此温暖的邻里圈。未来双创场景,主要体现乡村人才振兴、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以及乡贤、大学生回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等。未来人文场景,主要反映新时代移风易俗、乡村优秀文化传承,培育创建开放包容、多元共存、更具活力的“未来乡风”。未来治理场景,主要通过建立健全德治、法治、自治和智治体系,进一步提升未来乡村治理效能和质量。
未来乡村怎么建
政策引領。将群众之需和政府之能、市场之手有机结合,聚焦聚力“五化十场景”,有效发挥政策举措组合拳在未来乡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为未来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将未来乡村建设列入“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新一轮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内容,并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过程可先试点再扩面,建设项目实行宽进严定、“期权激励”,突出以农民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宜居作为最终评价标准,政府财政对通过评审的项目一次性拨付奖补资金。
落实责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建设效能,积极探索乡村建设的时代良方。市级部门主要负责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导,制定政策意见和《建设导则》。区县为责任主体,乡镇、村为实施主体。区县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专班工作制,每月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协调处理各类新问题、新情况。各地要加强与高校院所、智库等战略合作,边试点、边研究、边总结。
数字赋能。数智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点。要将数字技术和应用贯穿到未来乡村的全过程。统筹移动、电信、联通等企业力量,加快推进乡村5G网络等新基建项目建设,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加快探索开发统一规范、高质高效的乡村“数字小脑”,为未来乡村建设夯实数字基础。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高质量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要将数字乡村建设与未来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支持有条件的村直接建设未来乡村。
分类推进。综合考虑杭州各村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未来乡村可考虑分“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产业主导型和特色保护型”四种类型,差异化提升乡村韵味和档次,形成辨识度高的乡村IP。城郊融合型,是指城区近郊以及毗邻县城的村庄,主要通过享用大都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便利,承接城市功能外溢,借助城市化推进和“未来社区”带动未来乡村建设。集聚提升型,是指乡镇所在地及邻近的村庄,主要以生态为底色,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序集聚人口,并依托集镇建成区的社会、文化和产业等优势,就地就近培育农创、文创或科创产业,促进产村人融合发展。产业主导型,是指主导产业鲜明的行政村或联合体。以乡村产业为基础,以智慧化为手段,尽可能保持村庄原有形态,保留乡村风貌和田园风光,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加密公共服务网络,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特色保护型,是指沿山沿江沿湖等自然资源以及少数民族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庄或联合体。主要依托资源优势,通过个性化、特质化、精品化、智慧化打造,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乡村新型业态,加快乡村建设。
未来乡村的创新之处
建设未来乡村的过程就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过程。通过乡村建设全方位的探索创新,以及制定详细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等,既可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做法,也能为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基础。
未来乡村建设需要集成创新,多方赋能。
在规划上更加注重系统性。乡村建设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系统构建新的空间格局。强化规划控制,准确把握建设的时度效,有序引导农村人口适度向组团、县城、集镇和中心村集聚。注重多规合一,实现一套图、一盘棋。
在建设上更加注重协同性。未来乡村既可以是单个行政村,也可以是打破行政边界,使地缘相邻、人缘相亲的多个村组团式、片区化发展。通过市县乡镇村的上下协同、部门的横向协同以及政企社合力推进,形成功能集成、人口集聚、土地集约的新型联合体。可按照不同功能布局,错位建设,互补优势,协同打造生活共同体、建设共同体和服务共同体。
在管理上更加注重人本性。乡村建设一切应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把全过程民主体现在未来乡村建设的全时段。
作者系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