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国
[摘 要]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影响高校教育成败和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地方本科院校生源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越来越多的问题不断凸显,创新和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势在必行。笔者针对学情实际,提出学生分级分类分层教育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 分级分类分层管理;大学生;精准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2-005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5.2讲话,首次专门系统讲高等教育,强调了四个“重大论断”,体现了总书记对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学风建设情况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坚持不懈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亦是影响高校教育成败和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教育阶段,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加个性化,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层次也呈现多样化,因此,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大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学习目标和发展需求,势必要求教育管理方法方式和引导举措与之相适应、相匹配,也势必要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有侧重地采取教育管理引导策略,以便有的放矢、直中要害、扎实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新建地方本科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水平及教学资源不足,生源综合素质水平的參差不齐,越来越多的问题不断凸显。以“内涵式发展”为中心,开展学生分级分类分层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当前分级分类分层教育管理的需求,针对工作中学情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根据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方向的情况,考虑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因素,从育人思路、管理队伍创新、学业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措施创新,实施全程化、精准化、差异化、系统化的教育管理服务。
一、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入,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的高素质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转型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及问题。地方本科院校因生源质量的因素,学生在“学业”这一主业方面凸显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风建设的成效。
(一)大学生的学习目标模糊、不明确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一年级第一学期处于由基本基础知识的高强度学习过渡到大学阶段,普遍未完全适应大学生活,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尤其对大学阶段的如何学习、如何很好地把握大学四年好时光缺乏明确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但是,经调查,70%左右的大一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向往,激情也很高涨,高中阶段的学习惯性还在。但是到了大一第二学期和大二,随着学习方法不适应大学,成绩也一般,生活松懈下来,没有紧张感,把大一新生时期的激情逐渐磨平,普遍存在向一般人看齐的思想作祟,逐渐被周围同学和环境改变,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没有了激情和学习的动力。根据调查问卷,大二第一学期大学生有明确目标的占34.6%(考研),有模糊目标的占49.7%(可能考研、考公、考编、大公司),没有目标的占15.7%,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逐渐被大一一年的现实和自己打败。大三第一学期,大学生有明确目标的占50.8%(考研),有模糊目标的占44.5%(可能考研、考公、考编、大公司),没有目标的占4.7%,大学生随着毕业的临近,时间的紧迫感和就业的压迫感逐渐上升,也逐步适应了大学生活和学习节奏。
(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学习规划不到位、不合理
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和学习规划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不到位、不合理,没有发现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规划。
职业规划和学习计划其主要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做什么”“去哪里”“怎么做”,明确了这三个问题,才能使职业规划顺利开展。目前,约75%的大学生新生表示不知道以后做什么、去哪里工作、应该怎么才能完成自己的目标,根据上部分阐述,大一新生有目标、有激情的较多,就是不知道怎么做、如何做。这个数字在大二至大四逐渐下降,好多大学生到了大三才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该怎么做,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放弃了自己原先的规划,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做好自己的规划,有的考研、有的考公、有的考编、有的去企业等。随着自己的规划逐步形成,学生学习也逐步自行分类,考研的秉烛夜渡、考公考编的积极准备、去企业的积极实践,还有一小部分不知道干什么,随波逐流了。
(三)大学生学习管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内因的变化。比如,社会上和互联网上的种种歪风邪气、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虚无历史主义等思潮对大学生的学习起到消极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以及就业中的激烈竞争,让大学生感到迷茫困惑,也对大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术氛围、校园文化、身边同学等也在引领大学生前进和发展,现在是平行志愿录取,使学校录取的学生成绩呈现扁平化,没有出类拔萃的学生在身边,典型榜样也较少。家庭因素是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思想认识、情感慰籍的主要因素,大学管理松散,让大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过度放松,家长也疏于监管,导致学生放任自流,沉迷于恋爱、网络、手机等,约50%的大学生每天要花上三、四个小时的时间观看手机和浏览与学习无关的网页,聊天、看视频、网络游戏等部分大学生的必备,白白地浪费大量时间,形成不良习惯,逐渐失去学习动力。另外,部分热衷于社团活动、学生会活动,以及创业、兼职工作,成为一小部分学生当成主业,挤占大量的学习时间,导致学习跟不上,最后失去兴趣,没有动力。
二、实施“分级分类分层”教育管理的原则
第一,注重主体性。在分级分类分层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激发提高学业成绩的内生动力。
第二,注重针对性。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创新教育培养方式,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第三,注重有效性。对不及格科目多、重学、延长修业年限等学业困难问题学生,采取“一生一策”、点对点一对一精准帮扶,实现由差生向优生的转变。
第四,实现多元化。依据自身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拓展教育实践平台,以适合各类学生群体的需求,使教育方法多元化。
第五,实现全程化。分级分类分层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特点规划相关内容,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帮扶,实现分级分类分层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全程化。
第六,实现全员化。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中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教务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是一个整体,要实现协同育人、全员育人,促使分级分类分层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合力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三、地方本科院校“分级分类分层”管理的探索
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分级分类分层”管理的办法,管理思路:实施“三分”管理制,一是分级管理,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管理方案,实施不同措施管理促成人成长成才;二是分类管理,根据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兴趣和个人意向如考研、科研、比赛、考证、就业等,实施“兴趣组”计划,组成不同发展团队,由学院导师带领和指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三是分層管理,根据学生不同学业水平,实施“实验班”计划,在本专业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实验班”,配备优秀师资,培养考研、科研人才,因材施教促成长成才;“三分”管理形成合力,提高成人成长成才效果。
(一)规范分级管理,明确整体育人思路
综合多年工作经验与实践,思考提出“54321”工作措施。
第一,“5”就是在大一实施“学会做人”。从人财安全预防、心理意识教育、自律他律融合、学习行为规范、职业生涯规划等五个方面入手,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抓好大一新生的第一阶段成长成人过程和培养效果;
第二,“4”就是在大二实施“学会学习”,从抓及格过级“率”促学风、抓考研科创促学风、抓心理疏导促学风、抓分层指导促学风(将对学生学业情况的摸排常态化,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业欠缺,分不同帮扶层次,如不及格科目多、厌学、重学、延长修业年限,遴选博士老师或优秀学生采取“一生一策”助智帮扶、一对一学业指导措施精准帮扶)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水平;
第三,“3”就是在大三实施“学会做事”,从架分类指导之桥(考研、科创、创业、考证、实践)、架职业素养之桥、铺人际交往沟通之路等三个方面入手,完善经验分享论坛、就业指导课、求职技能培训等发展平台,提升大学生沟通、实践能力;
第四,“2”就是在大四实施“学会竞争”,从争考研促就业、丰富毕业生教育等两个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的竞争能力,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五,“1”就是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确实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科学分类管理,实施学生发展规划
分类管理,根据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兴趣和个人意向如考研、科研、科创实践、考证、就业等,实施“兴趣组”计划,组成不同发展团队,由学院导师带领和指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分类管理首先是采用“双导师制”,它指的是本科生班主任制和导师制。本科生班主任由专任教师和教辅行政老师担任,主要职责为做好本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师徒式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业难题,树立远大理想目标。本科生班主任的任期一般为四年,指导内容涉及思想引领、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科研实践、就业创业等五个方面。
本科生导师是由具备科研能力或者拥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担任,每年新生第二学期通过导师见面会进行双向选择,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申请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科创实践团队、考研团队、技能团队等几支导师队伍,导师也选择学生,导师团队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目前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第二学期基本实现了本科生早进入考研辅导、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科创项目的目标。以上两个制度相辅相成,与辅导员的学生管理、育人工作紧密结合,逐步推进“三全育人”的实现,多角度、多方位的发挥教职员工的思想引领、学业帮扶、科创实践等作用的发挥,形成数学科学学院整体育人贯穿教育各个环节和各年级时间段的一体式本科生育人机制,推进了“立德树人”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分层管理,促进学生学业能力
由于学生智能、情商各有所长,其学业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各有不同,为了加强学生更好的展开学习和成长,实施“实验班”计划,提升学生的学业能力,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在大二学生中选拔有志于考研、科研等综合能力强的学生组建“实验班”,并依托现有优势资源,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关键能力。
首先,科学选拔实验班学生,一是科学制定了精密、科学的方案,学院在大二学生中采取大一一年的主要课程成绩,按成绩排名,根据计划的1:1.2比例进入面试范围。二是进行现场面试,由学院组织专家组对进入范围的学生进行逐一的面试,考查对思想心理、实验操作技能、基础知识等情况,根据面试成绩进行排名。三是了解掌握大学生职业规划、学业计划、兴趣爱好、科创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专家组根据笔试和面试成绩排名,结合第三条考查内容,确定实验班名单。
再次,配备优秀班主任,选报管理严格、认真负责、热爱教育事业、善于沟通的博士教师担任实验班班主任。
然后,配备优秀师资,对于“实验班”,学院重点配备了优秀师资。配备授课经验丰富、考研辅导技能高、有重点课题的教授或者博士讲授主要课程,确保“实验班”的教学质量。
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的效果体现
数学科学学院实施“分级分类分层”管理几年来,确实取得了丰富的硕果。“严谨、朴实、认真、勤奋”的学风已经形成,不及格率、违纪率逐年降低,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考研率逐年提高,英语四级通过率约在60%以上,英语六级通过率约在40%以上,考研率约在40%左右。实验班的四六级通过率是其他学生的1.5~1.8倍,考研率是普通班学生的2倍左右。
科技创新大赛成绩斐然,有60%的学生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人数占本级学生的40%,其中有8.5%的学生获得科技创新大赛国家级奖项。实验班的学生90%的学生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成绩斐然。
有近20%学生参加教授课题组,积极帮助教授做实验、课题,其中18名学生发表了论文。
以上成果凸显了学院发展成果,彰显了学生的学风建设水平,显现了学院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水平的决心和能力。
五、实施“分级分类分层”教育管理的经验与不足
第一,分级管理涉及面广,意义较大,需要较多的配套措施才能执行下去,在实行过程中,学院出台了较多的办法和措施,才保障项目的有效进行,效果才能凸显。
第二,分类管理涉及学生较多,导师较多,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矛盾,比如:一个导师带领学生的数量,数量太多,质量就会下降,导师也很累,难以保障效果;还有有些学生兴趣和性格不一样,难免在选择导师时没有认真对待,后期调整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第三,分层管理中涉及学生较少,主要是针对考研和科研能力较强,意愿强烈、主要課程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但是在后期学习发展中,部分普通班的学生奋起直追,超越实验班的学生,想加入实验班,然而实验班少部分学生,认为加入实验班是一种荣誉,在学习过程中不认真、不努力,造成成绩下降,为了保证班级的稳定性,学院没有实施动态管理,下一步应该采取措施,建立实验班动态管理办法,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意愿。
参考文献:
[1]张艳娇.“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与对策——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9,5(206):82-84.
[2]刘瑆.基于创新视野下分层分级分类的大学生文明修身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9):32-33.
[3]郑俊玲.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分类管理、分向培养的实施——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4):155-156.
[4]蒋莹.分层分级分类教育背景下的学生事务工作团队管理模式建设探索[J].科学咨询,2013,12(48):146-147.
[5]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met.ntu.-edu.cn/2018/0911/c276a33954/page.htm.
[6]李士军.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2):194-195.
[7]杜斌.分层分级分类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7(7):102-104.
[8]刘瑆.基于创新视野下分层分级分类的大学生文明修身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5):32-33.
[9]蒋莹,陈虹璇,詹晋楠.分层分级分类教育背景下的学生事务工作团队管理模式建设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48(12):146-147.
[10]游敏惠,朱方彬,邓安平.类型学视野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分级分类模式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4,05(9):139-142.
(责任编辑:张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