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
摘 要:本文基于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贸易产业发展升级对中职商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原有的课程教学已无法满足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的现状,提出加大商贸外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力度:调整商贸外语专业课程内容,实现产教对接;走出课堂,创新商贸外语专业教学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改革商贸外语专业教学方法等策略,以顺应地方产业对中职商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商贸外语专业 课程教学 跨境电商贸易
一、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贸易产业的升级发展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销售产品的主要手段之一。纺织品作为绍兴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每年占据全市50%左右的出口份额,并且所占份额逐年提高。
按照相关规划,在绍兴柯桥建成的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将被打造成为绍兴乃至全国一流的集跨境电商、传统电商、电商配套为一体的大型一站式综合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助力绍兴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而“网上轻纺城”新型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贸易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许多纺织企业利用“网上轻纺城”电子商务平台,将产品展示和营销搬到网上,买卖双方签约洽谈的各种单证也均通过网络平台传递,至此,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绍兴外贸营销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贸易的产业升级对中职商贸外语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前身为绍兴县职教中心,以下简称职教中心)顺应地方产业对商贸人才的需求,开设了电子商务—商贸英语(韩语)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集电子商务外贸实务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2018年7月,职教中心与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快跨境电商外贸人才的培养。但是,随着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的落成和“网上轻纺城”新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职教中心商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不少问题。
(一)学生缺乏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跨境商务贸易业务的能力
在中国轻纺城,“触网”的经营企业(户)已有数万,但相当一部分企业仍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既懂电商平台操作又懂轻纺面料和外贸营销业务的专业人才,这其中也包括职教中心商贸外语专业培养输送的学生。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沟通能力
以韩语专业为例,以往职教中心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很多学生注重语法和单词的积累,但发音的准确性和表达存在很多问题。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从业者需要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业务洽谈和产品营销,而职教中心培养的一些学生在这方面能力较弱。
(三)学生缺乏在电子商务情景下处理中英(韩)文事务、实务操作、市场营销及线上云播、直播销售等能力
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办公软件操作能力,不能熟练使用Word、PPT等常用的办公软件。一些学生根本不具备开展电商平台业务推广,完成日常业务洽谈和市场营销以及进行线上云播、直播销售等电子商务贸易的能力。
三、基于电商贸易产业升级需求对中职商贸外语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产教对接:中职商贸外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
跨境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外贸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加大了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外贸人才的需求。针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设置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升级和外贸企业发展需求的现状,职教中心在商贸外语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进行了调整,注重学生的基础性听说读写译能力,尤其是学生对于纺织产品描述与写作的能力、与买家在线交流等沟通表达的能力、网站资讯阅读能力等的培养。为此,职教中心在新学期开设了轻纺外贸类商务实用性课程,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纺织贸易实用课程内容。例如,在商贸语言课程基础上,增设了商贸韩语(英语)+纺织外贸、商贸韩语(英语)+跨境电子商务、纺织英语等实用性课程;增加实训课程的训练,如外贸业务、市场营销、外贸平台、单证、跨境电商直播等实训课程。
(二)走出课堂:中职商贸外语专业课程教学组织的创新
中职商贸外语专业课程教学组织的创新就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学生在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企业中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走出课堂,是对“产教对接”的具体实施,是拓宽教学渠道、优化教学结构,使教学与产业、与企业、与职业、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实践。走出课堂,其实质是中职教学组织的一种实践和创新,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商贸外语专业的技能建构逻辑和纺织品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需求,作为2017年被评为全国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学校的职教中心,在商贸外语专业探索实施“学生+学徒制”实践型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基地,与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构建轻纺城跨境贸易企业和职校共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进一步加快跨境电商外贸人才的培养。在“实践型”学徒制下,职教中心商贸外语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增强,学生对口就业率明显提升,对工作的期待值不断提高。
(三)项目教学:中职商贸外语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职教中心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根据轻纺城跨境电商贸易产业发展趋势和电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依托企业的经营流程进行项目化改造,构建“企业+人才培养”“产业+课程”“项目+教学”的衔接方式,实现产教对接。通过项目—技能教學过程,把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增强实践体验,获得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通过项目对接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应对职业发展需求。职教中心在商贸外语专业课程教学中,以语言能力+电子商务技能+电子商务情景下贸易活动等项目代替原学科教学。第二,适应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学生从电商运营、客户贸易洽谈、纺织品设计到纺织品营销,参与多岗位实践。在此基础上,针对纺织品电商贸易流程,职教中心商贸外语专业由综合适应型向纺织品跟单方向转型,开展外贸业务、市场营销、外贸平台、单证、跨境电商等项目化教学。第三,将项目教学与实践反馈衔接,使项目教学更接近企业经营流程,加强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针对性训练。
同时,项目教学有助于解决教师企业经历不足的问题。项目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教师去企业体验、实践,丰富企业经验。另外,学校可以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芳.“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绍兴纺织业外贸人才需求调查与研究[J].职业教育(评论版),2020(9下).
[2]周艳玲.“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 .商业经济,2017(7).
[3]陈超杰.“转、联、动”育人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永康样式[J] .职业教育(评论版),2019(12下).
[4]赵百源,傅丽娟.“三教”改革视野下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评论版),2020(7下).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