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钊,张 广,高 凤,陈方园
(1.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2.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2020年1-8月份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合作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疫病整体相对平稳,但在蓝耳病、德尔塔病毒、猪流行流行腹泻、伪狂犬、圆环病毒的防控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要在重视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强化动物重大疫病的监控,消灭隐患。
1.1 样品来源及分布
血清来源:全国15个省市,5217份样品,127个猪场,发病群体样品、正常监测样品,由齐鲁动保公司收集。
病料来源:样品来源全国6个省市,52个猪场,199份病料(具体见表1、表3)。
表1 临床检测样品来源区域分析
1.2 方法 抗原检测采用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全国合作的第三方实验室自建方法,荧光定量PCR/PCR/RT-PCR方法检测。猪瘟抗体、伪狂犬抗体、蓝耳抗体采用美国IDEXX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流行性腹泻采用韩国安捷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而圆环采用瑞普/科前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圆环IgM抗体检测试剂盒为自建方法,均按照说明书操作及标准判定。
2.1 送检样品来源地分析 送检样品以山东为最多,主要因为齐鲁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所在地为山东;其他各个省份送检的猪场数量相差不大,样品分布的广度足以代表中国猪场主要疾病流行动态。
2.2 送检样品猪场规模分析 从送检样品的猪场规模看,以1~1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为最多,100~500头基础母猪次之,500~1 000头基础母猪第三,1 000~2 000头基础母猪第四,≥2 000头基础母猪第五,基本呈现养殖规模越大,送检样品数量就越少的规律。而送检的猪场都是基础母猪5 000头以下的猪场,因为规模超大的猪场基本上都有自建的实验室,几乎不需要外检。即使如此,送检样品基本能够覆盖各种养殖规模的猪场,从这个角度看,该检测结果能够代表当下猪场疾病真实的流行动态。
表2 临床检测样品的猪场规模分析
2.3 临床送检样品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临床送检样品共检测了14种疾病的病原,其中大肠杆菌(E.coil)检出率最高,高达66.7 %;蓝耳病(PRRSV)次之,检出率为52.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第三,检出率为25 %;圆环病毒(PCV-2)排名第四,检出率为25 %;德尔塔病毒(PDCoV)第五,检出率为20 %;猪流行性腹泻(PEDV)第六,检出率为15.8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V)第七,检出率为10 %;伪狂犬(PRV)第八,检出率为5.1 %;而猪轮状病毒(RV)、副猪嗜血杆菌(HPS)、链球菌(SS)、猪流感(SIV)、猪瘟(CSFV)、猪细小病毒(PPV)均没有检出,主要因为这些疾病送检样品较少所致,而且送检样品检测结果受发病阶段、抗生素的使用、疫苗的免疫干扰等因素影响。综合看抗原检测结果,蓝耳病、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等病毒性重大疾病的防控并不好,这可能与后备母猪、头胎母猪、三元母猪占比过高所致,为了快速复产,缺少必要的重大疾病筛选(主要筛选非洲猪瘟为阴性的猪只),而且头胎母猪也是各种重大疾病的温床,导致整个猪群的健康度较差的现象,也是目前猪场亟需解决的问题。
表3 临床送检样品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2.4 临床送检样品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从临床送检样品抗体检测结果看,共涉及了10种类型抗体检测,其中猪细小病毒(PPV)抗体合格率最高,达到了100 %;猪流行性腹泻黏膜抗体(PEDV-SIgA)次之,抗体合格率为93.23 %;伪狂犬疫苗抗体(PRV-gB)第三,抗体合格率为89.35 %;猪瘟(CSFV)第四,抗体合格率为85.39 %;圆环病毒(PCV-2)第五,抗体合格率为85.13 %;口蹄疫(FMDV)第六,抗体合格率为81.11 %;蓝耳病毒第七,抗体合格率为76.56 %;伪狂犬野毒抗体(PRV-gE)第八,带毒率为33.37 %;圆环野毒抗体(PCV-IgM)第九,带毒率为30.40 %;非洲猪瘟(ASFV)第十,没有检出。该抗体检测结果包括各种类型的猪只(种公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空怀母猪、哺乳母猪、保育猪、育肥猪)综合分析的结果,蓝耳病、伪狂犬、圆环病毒等重大疾病的抗体检测结果并不理想,蓝耳病在非洲猪瘟之前一直是最难以防控的疾病,非洲猪瘟的发生,蓝耳病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趋向于恶化的走势;伪狂犬自2011年大流行以来,野毒也呈下降的趋势,近几年一直维持在30%左右,这可能由于大量三元母猪的使用,猪群整体健康度不高所致,但确实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圆环病毒野毒带毒率也在30.4%,虽然猪场重视圆环的免疫,但因为非瘟的存在,很多猪场害怕非瘟针头免疫传播,大量采用圆支二联或者圆环-支原体混合免疫,但由于目前圆支二联疫苗大部分都是二针型产品,但猪场却采用一次免疫,导致圆环的免疫强度有所下降,使圆环病毒的防控并不理想。
抗体检测PRRSV PRV-野毒PRV-疫苗PCV2 PCV-IgM PPV ASFV CSFV FMDV PEDV-SIgA阳性率 76.56%33.37% 89.35% 85.13% 30.40% 100% 0% 85.39% 81.11% 93.23%样品数 1352 829 888 489 23 18 79 1412 61 66省份数 15 14 10 11 1 1 1 14 2 1
非洲猪瘟的发生,猪场均强化了生物安全措施,整体疫病的防控上了一个大台阶。从临床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反馈看,各种疫病相对平稳,虽然猪群的品种、群体的健康度、免疫强度均有所下降,但由于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大幅提升并落地执行,疫病的控制相对比较理想,从这个角度讲,非洲猪瘟并非完全是坏事,起码让中国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向前推进了至少10年。疫病虽然大局稳定,但在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伪狂犬、圆环病毒的防控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4.1 重视种猪质量的培育[2]建议猪场建设专门的后备猪猪场。在引进种猪与自留种猪时,必须排除非洲猪瘟、伪狂犬、蓝耳、猪瘟等重大疾病。
4.2 推进可操作性的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 根据猪场现状,减少猪与猪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为原则,打造适合于本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并推动落地,设立生物安全员岗位,对生物安全达标程度进行评分,并监督改进,直至评分达到要求为止。如PIC猪场生物千点评分法就是很好的范例。
4.3 建立疫病风险预警机制 有条件的猪场一定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增加检测投入,根据不同猪群、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品种、不同空间定时检测与定量检测结合、抗原检测与抗体检测结合、发病猪只与健康猪群检测结合,建立数据库,根据以往的猪场疫病规律,建立猪场疫病风险预警机制,从而达到治未病,真正在疫病防控上更进一步。
4.4 重视猪场技术积累 重视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重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重视员工的专业素质培训与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