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梅,侍忠明,周 林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动物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2)
羊小反刍兽疫(PPR)又叫羊瘟、小反刍兽害。它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接触性口腔、肺部、肠部综合性炎症传染病。该病主要的易感对象为山羊和绵羊,也是该病唯一的自然宿主。根据羊小反刍兽疫的传播潜力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社会经济、公共卫生后果及影响情况,2014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定位一类动物疫病中的A类疾病[1]。目前,对于小反刍兽疫的治疗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还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所以对于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小反刍兽疫的抗体水平的检测和监测是目前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一家超万头大型湖羊养殖基地,养殖湖羊7.8万头,建成标准羊舍135栋,拥有完善的现代配套设施。对其小反刍兽疫的抗体监测研究可以为亭湖整个区域的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提供良好的素材和数据,起到很好的基础分析作用。本研究选取该养殖基地的部分养殖湖羊作为对象,分批采取部分羊的血清样品,对其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为该地区羊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1 材料 360份血清学样品分别采自某养殖场的6栋羊舍,分别是2栋、3栋、6栋、7栋、8栋、9栋,每栋采血样60份。采集方式为随机抽样采血分离血清。于2020年9月初即羊群养殖6月龄时免疫小反刍兽疫疫苗,25 d后采血分离血清。
1.2 方法 实验室检测采用商品化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试剂盒(青岛立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试验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和结果判定。将检测结果录入Excel,分别按羊舍场点类别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1 总体情况 本次研究共检测该养殖场6栋羊舍,其中总体抗体合格率在70 % 以上。共检测样品360份,其中抗体呈阳性样品达到336份,不合格呈阴性样品为24份,总体合格率达到93.33 %。其中有两栋即8、9栋合格率达到了100 %。
2.2 按场点类别统计 试验选取不同场点2、3、6、7、8、9栋羊舍作为血清采集场点。结果显示:除8、9栋免疫抗体水平达到100 % 以外,其它羊舍场点均检测出抗体水平有不同程度呈阴性不合格个体(表1)。
表1 不同场点抗体检测结果(60份样品)
从表1中以看出,第7栋的抗体水平合格率最低,仅达到73.33 %;8、9栋合格率最高,为100 %。
(1)小反刍兽疫疫病在不同地区或不同规模场内免疫情况和流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且这种疫病是对规模化羊场造成危害较为严重的疫病之一。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亭湖区一家万头规模羊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6个场点,采集360份血清血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小反刍兽疫免疫后抗体阳性率较高,大部分个体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其中8栋、9栋免疫效果最好,未出现免疫不合格个体。7栋最差,合格率仅为73.33 %,该场点未合格个体仍存在感染风险。在免疫过程中,若有些抗体水平值不高,部分个体仍存在感染风险。由于小反刍兽疫的危害比较严重,各个羊场都很重视该病的防控和监测。在平时的检测中,发现抗体水平不达标的个体时要及时补防或淘汰该个体。(2)检测结果显示,第7栋免疫效果最差,合格率、阻断率均为最差。说明免疫不合格个体较多;抗体水平较低;标准偏差22.90,为全组值最高,说明个体值离散度最大。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场点选址规划不合理,环境卫生条件差;饲养条件不达标,饲料搭配不合理,营养物质单一;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免疫技术不高;饲养密度大等等原因[2-3]。该栋养羊舍必须参照8、9栋的养殖条件和养殖标准进行饲养,做好养殖防护,营养调配等工作。(3)整体水平较稳定,合格率达93.33 %,说明整体抗体水平较高,防护较为完整。但是针对个体,仍有防护不到位的,所以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部分区域的小反刍兽疫的抗体水平。首先,应加强安全教育,现阶段对小反刍兽疫的治疗还达不到很好的效果,通常都以预防为主,所以要加强预防为主的意识宣传,促进安全教育;其次羊群的饲养管理,科学喂养也很重要,保证羊群的饮食健康,羊舍的定期消毒,保持干净卫生,是很重要的,一旦发现病羊应立即隔离,防止病原传播[4];最后,定期做好个体健康记录跟踪报告,一旦发现腹泻、发热要及时上报处理;定期做好疫苗注射和补漏,提高羊群特异性免疫,保证个体抗体水平达标。
羊小反刍兽疫是养羊规模场较为常见的一种疫病,平时必须做好防控,以防为主,做好疫苗防疫和补防,及时淘汰不合格个体。有病症及时上报,这样才能在养殖业中将小反刍兽疫疫病扼杀在摇篮里。加大对小反刍兽疫的有效诊断和防控,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需要与实际的发病情况进行结合,从各方面做好相关的防控,进而促进我国养羊业更好地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