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_黄烁
听,其实是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人类的本能反应,是不需要思考就可以直接完成的行为。但音乐中的“听”并非如此简单。音乐既是声音艺术,也是听觉艺术。听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能力,是解读音乐密码的特定方式。
“听”作为声音艺术有两大受众体,一个是接收声音的人——听众,另一个是制造声音的人——演奏者。对于这两大受众体来说,听的意义、方式和目的都各有不同。当然,对于双方来说,“听”是他们可共享媒介的方式。不同的是,对于听众来说,“听”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但对于演奏者来说,“听”在演奏中必须是主动的。对于听众来说,“听”会因个人对音乐欣赏和理解程度的不同,成为一种被动或是主动的接受方式;而对于演奏者来说,“听”必须是一个主动的、必要的行为,因为演奏者必须要对听众和音乐作品负责。演奏者必须保证其演奏真实地还原历史、再现历史,并传达某种精神和思想,可以给人以启示和帮助。这正是每一位专业演奏者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必须肩负的使命,以及对音乐创作者应有的一份敬畏和尊重。而这一切,都需要“听”来帮助完成。
有人会说,“听”很简单,人人都会,有耳就能听。很多专业学习钢琴演奏的学生也是这样认为的:“听”不需要刻意,更不需要训练。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这种误解会给演奏者在演奏中带来很大的麻烦。“听”对于演奏者来说绝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本能反应,它在演奏中应该是主动的、有意识、有目的、多层次、多阶段、多方式、多效应的。很好地运用“听”,会在演奏中发挥出不容小觑的作用。它是心灵与音乐连接、交流、碰撞后合一的唯一媒介和方式,掌握了它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演奏,是演奏者获取最佳演奏状态和最佳演奏效果必备的能力和条件。
在一些演奏会、音乐会、考试或比赛中,有些学生会出现以下状况:原本在练琴时状态很好,意识很清楚,演奏相当精彩。但到了现场表演时,整个人都不在状态,大脑一直处在“真空状态”,无法投入并掌控自己的演奏,以至于演奏结束后意识模糊,无法对自己的演奏做出清晰和明确的评价和总结。当然,他们整体呈现出的演奏效果也只能是平平无奇的。有些学生明明在练习时对乐谱的记忆非常清晰,却在真正表演时面临着忘谱的恐惧。还有些学生在演奏结束后认为自己的演奏无懈可击,可在听过自己的演奏录音后才发现自己实际的演奏与自己认知中的演奏效果差异甚大。另外,还有的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一直努力设法控制自己过于紧张或激动的情绪,避免出现技术失误或音乐表现上的分寸失衡,可直到演奏结束,都始终处在不断努力调整和挣扎的状态中无法释怀,使整个演奏不尽人意。以上这些问题都与在演奏中缺少了“听”有关。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应该是大脑出现了问题,其实不尽然。虽然运用大脑在演奏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演奏者做到思维清晰、敏捷,但有时正是因为这点,有的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就只注重了思维,而忽略了声音,这才导致在演奏过程中失去了一定的判断力,在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状态时,容易陷入大脑“真空”或意识、身体失控的状态中,很难扭转。因为毕竟音乐最终的表达和互动方式是声音,而非思维,而对于演奏的最佳判断力和最终调控依据都来源于“听”。
首先,有效的“听”会瞬间吸引演奏者的注意力,快速进入自己熟悉的声音环境和音乐意境中,使身体迅速进入一个自己熟悉且舒适的演奏状态,带领大脑脱离“真空”,恢复正常的思维模式,进入一个最佳的演奏状态中。其次,听觉是重要的记忆手段之一。在演奏中关注声音可以大大开启听觉记忆,让演奏者跟随声音记忆进入乐思,带领演奏者紧跟乐思的进行和发展,做到心无旁骛,可避免出现记忆空缺,有助于整个作品完整、流畅的表达。再有,有效的“听”可以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持续保持高度的敏感,随时关注声音的状况并进行有效的调整,以调整到最佳演奏效果。同时,有效的“听”在演奏中可以更好地缓解演奏者过于紧张或兴奋的情绪,帮助演奏者在声音的浸泡中找到一个最佳的演奏状态,最大程度地解放自己的肢体、释放自己的内心情感,技术和音乐表达都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达到最高的演奏境界。有效的“听”在演奏中就像是一把多功能钥匙,既可以解开演奏者身心中所有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开启演奏者所有的感官,也可以使演奏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达到最大的释放和发挥,从而使音乐的表现力达到极致,使演奏者带着自由的畅快,进入音乐灵魂深处。
要在钢琴演奏中灵活运用有效的“听”,需注意几大要素:一是要具备“听”的意识和浸听的状态,二是预听的建立,三是听见,四是听懂。
如果要在演奏中很好地运用“听”,首先要建立“听”的意识和浸听的状态。
“听”的意识的建立是由主观意念形成的,是人在潜意识中对于“听”主动而非被动的、有意识的而非只是源于本能的主观意念的形成。这一主观意念的形成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就如同演奏者在演奏中手指的运用,不能只靠本能的被动反应,必须要进行有意识的、受主观意识控制和支配的训练,不然将无法有效地被运用进演奏中。“听”的意识是保证最佳演奏状态和演奏效果的根基。
浸听是一种沉浸式的倾听模式,浸听的状态是一种浸泡在声音中的演奏状态。它可以帮助演奏者瞬间进入音乐的意境中,进入一个无我的境界,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真正做到人乐合一。浸听的状态听起来不太容易领悟,其实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掌握,并运用在演奏中,在训练浸听能力的时候,可以先尝试学会在生活中沉浸式地“听”。比如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起双眼或是找一块柔软的布蒙上自己的眼睛,用一个舒适、放松的姿势坐下来。先深呼吸让自己的身心都安静下来,想象用耳朵去看去感受周边的世界,去寻找一切可听之声,去想象一切可听之境:空气的流动,分针的跳动,灯丝电流的攒动,树叶的摩挲,花儿的绽放,树木的凋零,时间的流逝,等等。在听和想象不断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浸听的状态。在这个状态里,我们仿佛置身在另外一个世界中,自身仿佛变得越来越小,与周边的世界共同沉静、起伏,这就是一个无我的状态,这种无我的状态就是演奏中的浸听状态。
预听是指在演奏开始之前,所有期待演奏出的声音效果和表达在听觉意识中的虚拟呈现,也是听觉意识中的一种具象体现方式之一。它就像我们做题时的标准答案,当我们在演奏中随时有考察衡量的依据时,就可实时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完善,使演奏进入佳境。预听要很好地运用到演奏中,需要注意两个步骤:一是它的建立,二是它的运用。建立预听就是根据乐句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情绪等,预先在脑海中勾勒出此乐句的样式,比如句型、线条、连断方式、乐句发展方向、音色、触键等,再把这些音乐构想以声音的形式展现在自己的耳(“听”意识)中,这就形成了我们的预听。
预听的设计越细致、详细,最后真实呈现的演奏效果才更为细腻、丰富。开始运用预听时要非常小心,切记不要急于把预听变为真实的声音,因为预听从训练到运用都要注重“预”这一状态。所以,运用之初要先安静地坐在琴前,闭上眼睛,在脑中想象手在键盘上,跟随预听中声音设想的指引,在脑中和耳中模拟演奏出来。经过反复练习,慢慢地适应声音不断在耳中回荡,直到这种虚拟的演奏状态变成一种自然的准备状态,预听的状态就基本形成了。然后,再尝试把预听运用在演奏中。先轻轻地在键盘上演奏出耳中循环练习了多次的乐句,同时不断地用听来检验和调整,直到真实的声音完全与预听中的一样。在运用预听的时候切记要遵循“手未动耳先行、先有声音再下手”的原则。在最初练习预听的运用时,切勿贪多,因为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不是练习此首乐曲,而是通过这首乐曲的一句或片段来训练预听的建立和运用。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演奏者在演奏时手指跑在音乐前面,造成失控的状态或是音乐空洞无序的演奏效果。正确的预听可以帮助演奏者决定在演奏中发音的力度、深度和速度,寻求贴切内心的表达,使音乐呈现更加清晰、明确和充分。
听见是“听”在钢琴演奏中运用的关键,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有些演奏者就是因为听而未见,且不自知,才会在演奏中造成了诸多问题和麻烦。听见就是捕捉声音的能力,如果在演奏中具备了,就做到了演奏中真正需要的听见。对于演奏者来说,对听见的误解在于:大多数人认为声音发出的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听见了。其实不然,尤其对于演奏者来说,听见需要具有对声音的可分辨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当声音发出后,演奏者能对它的音色、长短、深浅、连接方向等做出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方叫听见。所以,真正的听见是发生在连接音与音的空间与时间里。
想要做到听见,首先要建立对声音传播的想象,使声音的传递变得不那么抽象;其次就是要培养捕捉声音的能力。那么如何建立对声音传播的想象?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虑把声音的传播轨迹和方向具象化:我们可以尝试把音与音之间的连接方式,像画画一样把它们呈现出来。毕竟,作曲家们也是利用多变性的声音传播来表达不同音乐内容、性格与丰富的内心情感的。一旦我们捕捉到了声音传播线条和特点,要掌控声音表达的质量、意图就变得不再困难了。也就是说,在演奏中能运用对声音的想象来捕捉到声音的表达意图,就可做到真正的听见。当这样的听见被有效地运用进演奏时,演奏者不仅可获得真实的声音反馈,同时还可以被其引领前行的方向,使后面的演奏思路更加清晰、明确。可见掌握了听见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掌控音乐中所有声音细节的表达,并随时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完善,以保证音乐内容和音乐细节最精准和完美的表达。
音乐厅
听懂是对所听见声音的反馈结果,是对所听见音乐内容的感受和感悟,是所有听见信息的汇总、核对、检验及其演奏结果的印证,对于演奏者来说是对自己演奏的总结和评估。在演奏中及时对自己的声音得出结论并做出反馈,可以帮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不断衡量、判断自己的演奏是否得当,以保证调整到越来越好的演奏状态。它还可以帮助演奏者在结束后仔细回味,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演奏现状和问题,成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自己演奏的依据,在今后的练习中更加有的放矢,保证此作品的再次演奏可呈现更佳的演奏效果。音乐之所以能感人、动人、醒人的妙处也在于此,这也正是所有演奏者的使命所在,而这一点往往比较容易被演奏者所忽视。
前面所述四大要素在真正的演奏中是密不可分、融会贯通的,它们只有在演奏中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灵活运用,才可助演奏者进入最完美的演奏状态,得到最完美的演奏效果,达到最高演奏境界。
“听”是一个意念、一种心态、一门艺术、一种修养!演奏中的听是一门学问。注重演奏中的“听”,会带领演奏者在演奏中走进音乐并与之融为一体。有效地运用“听”,可以帮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消除多余的情绪和用力,使之演奏足而不乱、满而不溢,使头脑中的音乐几乎被零耗损地展现,使演奏者的演奏更加得心应手,从而使得手中流淌出的音乐更切本心、更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