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智
摘要:信息素养作为信息社会每个人应当具备的素养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大力提倡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而在取业教育领域,我们的着眼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育工作者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把信息素养同其他素养放在等同的地位,从而忽视了这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培养策略
信息素养是现代人的重要素养之一,它涉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信息素养不等于信息技术的素养,它的范围要大得多。信息素养较高的人往往具有五个特质:一是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查找、探究新信息:二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別和分析,正确地评估:三是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具有信息安全意识。对照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发现当前中职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中职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现状
20 世纪 90年代,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曾发布了世界主要国家信息能力总水平排序,美国的信息能力总指数是 71.76,日本为69.97,澳大利亚为 65.59,我国只有6.17。近20 年来,我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得到大幅提高,总体水平己经达到世界中等程度。但我国信息素养偏低的群体基数大,严重影响了我国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作为新生的产业工人和创业者,在走出学校大门之前就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是他们立足社会、成功创业的重要条件。在我国中职学校中,信息技术教育己经全面铺开。大多数中职学校比较重视信息技术教育,逐步实现了教学手段多样化和教学过程个体化,如多媒体教学、网上答疑、电子作业、网上考试等,把面向全班的师生问答式交流转变成教师与每位学生的交互式交流。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已初具规模,通过网络学习获取有用信息,已成学生上网的主要选择,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电脑、手机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信息交流、网上聊天、电子邮件发送、下载软件等,网上购物、网上生存等也渐渐走进学生的生活。但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中职学生信息素养还存在一些问题。
1.信息意识淡薄
中职学生没有把信息素养与个人成长、成才紧密联系起来,多数学生主要用的是互联网的娱乐、资讯功能,而非学习功能。调查显示,我校99 %的学生都接触过网络,但大部分学生只懂得用 QQ 聊天,30%的学生不会正确地发电子邮件,46%的学生不会下载应用程序,57%的学生没有网上购物的经历,90%的学生在没有证实信息来源的情况下跟帖或发帖,21%的学生用过“BBS” 公告板,95%的学生没有或不经常访问教育网站。可见,相当多的中职学生缺乏根据需要主动检索信息、分析加工信息、正确判断和分享信息的意识。
2.信息能力较差
一是应用能力较差。中职学生从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通常是从百度等搜索引擎网站或者 QQ等聊天软件来获得信息。许多学生缺乏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使用信息的能力,缺乏信息检索等高效获取信息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二是辦别能力较差。信息是双刃剑,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我们将茫然失措。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导致学生出现从众心理、封闭心理、宣泄心理、抑郁心理和焦虑心理等,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3.信息检索效率低
中职学生由于起点较低,往往不懂检索语言无法适应网上英语环境的要求,无法简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学生缺乏起码的检索策略和能力,尤其检索技能落后,许多学生对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检索技能的掌握不够深入,只好以手工代替,从而大大降低了检索效率。
二、提高中职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和方法
1.立足整体培养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层面(知识方面)、信息意识(意识方面)、信息技能(技术方面)。我们要以传授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培养信息意识为目标,整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工作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学习信息知识、信息理论与掌握信息技能的关系。要特别重视基础信息知识、基本信息理论的系统学习,力争在一定理论指导下使用信息技能,完成一定操作行为。二是处理好信息操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关系,在解决问题中增强信息意识。计算机和软件只是工具,解决问题才是目标,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围绕目标使用工具,才能提高工具的使用效率,减少无效劳动,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信息意识。三是处理好完成任务与提高信息素养的关系。要采取主题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只看到任务的完成,还要看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是否提高了信息素养,是否增强了信息意识。
2.优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优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建立适合中等取业学校特点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具备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让人终生受益的基本能力之一的课程,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索养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以前就掌握了一定的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但是由于对课程认识的局限教学目标解上的偏差、教学设计的缺失以及教学方法的落后等原因,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和理解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中等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进行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模式有效地发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
3.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
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可以通过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形成并不似依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就能完成,而应当体现在各种课程的实施中,因此,应该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培养学生查找评价有效利用创造具有表征形式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各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核心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在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维信息。整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而是一个互融的过程。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当根据实际状况,采用不同的培养策略本文做了一些浅显的研究,更多更深入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培俊.中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宏观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4):7-10.
[2]钱飒飒,贺兰.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困惑与出路——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与教育部职教司刘杰副处长对话[J].计算机教育,2004(11):5-7.
[3]孔祥富.顺应信息化浪潮 加快中职教育信息化改造[J].职教论坛,2005(05X):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