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法发展能够有效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必须要保证农业生产活动基于现代化不断的改造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为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助力。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经济;制约因素;对策分析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农村土地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管理模式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农村土地管理上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管理制度,相较于之前的土地管理模式,农民的生产力以及土地的使用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农民的收入和自由程度都获得了很大提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管理模式显然有些不能够完全适应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与社会需求。农民如果想要在现有一家一户的模式的基础上提高土地产能在很多时候需要依赖土地集约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大规模大批量的土地统一管理,能够有效的实现减少土地管理成本、减少土地产品成品、提升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高产能、增加农民土地收入等目的。也就是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面对我国农村农业现有的土地发展结构,如果想要实现更加快速、更加高效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将我国农业农村现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管理制度逐渐向土地集约管理方式转变,走农业规模化经营之路。
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的经营情况上来看,我国农村土地的流动性很低,其原因在于农村农业的从业人口的认知水平普遍偏低,对农业规模化经营没有清楚和科学的认知,所以对于新型的土地管理模式接收程度偏低,导致很多新型农业产业结构在面临土地的整合和农民的协调问题上,存在很多的阻碍,整合的难度相当之大,致使至今我国大多农村土地的依旧相对分散,参与规模流转或者参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土地经营者比例非常非常之小,这对我国农村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
(二)农村产业结构不健康
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完善,农民能够接触到的产品也更加的丰富多元。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住人口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农产品的需要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产地来自地处偏僻的农村,农村人口相对来说文化程度偏低、老龄化人口比例较大、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不足,因此我国绝大多数农民不能够及时的了解市场动态与市场需求,所以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与社会需求时常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进一步加深了农村产业结构不健康的恶性循环。
我国政府与相关农业部门虽然也在积极地帮助我国农村农业产业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但是由于很多的农户由于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很难所接受新鲜事物,最终导致农民的观念过于传统和保守,缺乏市场意识,面对现代巨大的市场缺口例如有机蔬菜、有机食品、野生畜产品等农业项目不愿意跟进,一直固守传统的思维延续传统的低收入种植业。很多时候出现了在一个地区内农业农产品严重同质化,最终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这不但违背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律,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农村的产品结构优化。
(三)农民与企业贷款困难
目前我国虽然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出台相关经济政策给与支持,但目前我国银行在农业信贷风险保障机制相对滞后。农民的在日常的土地生产经营中,如果需要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或者产品结构的改变,都离不开资金的扶持,农民的收入以及储蓄有限,很多时候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资金周转,这就需要向我国银行机构进行贷款。但是,目前我国银行对于农业信贷的流程相对繁琐与复杂,对于农民信贷的资质审核机制也没有完善。很多时候,银行在对农民进行资质审核的时候,农民的农村建筑用房以及土地使用权无法被纳入到审核资质当中,也无法作为资产抵押向银行贷款。但是农民的农村建筑用房以及土地使用权往往是农民的重要资产。因此造成即使在“三农”政策下,我国农民在面临银行借款时,依然受到很大的阻力。与此同时,地方的龙头企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地的农业企业如果在正确的政策和支持下,能够快速的带领当地农业走向现代化生产,目前我国很多当地的农业企业如果想要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中做出改革时,无疑需要大量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但很多时候由于银行贷款困难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不到资金的有力支持,因此进一步导致了当中农业经济发展的受阻[1]。
(四)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
我国目前农村从事一线农业生产的农业人员大多是当地的留守老人,平均年龄大都在四十岁以上,人口结构老龄化日益严重,且这部分人口普遍没有接收过高等教育,更是缺乏对相关农业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学习,绝大多数农业经验与农业技能都是通过学习上一辈的经验而来,很难基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有新的创新和改革。这种情况还在不断加剧中,因为当地的年轻人出去务工以及外出求学以后,很少有人愿意回到家乡中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绝大多的年轻人在外出求学以后就留在城市工作,这进一步导致了农村年轻人口的流逝以及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情况的加剧。留守的老人由于自身年龄与观念的问题很难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土地管理模式,其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对落后,导致农村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农村农业人才的缺失、老龄化严重以及农村农业从业人口的农业技能偏低是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
(五)农村农业环境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不达标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的生产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国家政府和相关环保部门对此也在不断的重视和加大力度整改,但是即便是相关部门在当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建设了大量的环境治理相关的配套设施,但仍然没有收获明显的环境治理效果,究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多农村地区的高龄一线农业从业者,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没有按照现代要求与整改措施进行农业工作的改进。很多农村地区的农業人员过度的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当地土壤和水质受到严重的破坏,一些牲畜的粪便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农业环境。在春季和秋季,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工作者对于没有用处的土地废料包括秸秆等植物废料采用直接露天焚烧的处理方式,这样的做法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空气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普遍不足,也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因此在我国农村地区,每年有大量的废旧电池、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被随意丢弃在农村农业生产地区,造成了土壤、水源和空气的严重污染,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影响了当地农业产品质量。由此可见,环境保护问题也是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受阻的重要因素之一[3]。
二、提升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效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农村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
在乡镇振兴战略背景下,面对我国农村农业现有的土地发展结构,如果想要实现更加快速、更加高效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将我国农业农村现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管理制度逐渐向土地集约管理方式的转变,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管理模式显然有些不能够完全适应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与社会需求。农民如果想要在现有一家一户的模式的基础上提高土地产能在很多时候需要依赖土地集约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大规模大批量的土地统一管理,能够有效的实现减低土地管理成本、减少土地产品成品、提升土地利用力、提高土地高产能、增加农民土地收入等目的。因此在农村农业经济得发展中,必须要建立完整的“土地产权制度”,将原有的土地管理模式基于现代化背景进行深度的改革和优化,大力推进农村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4]。
(二)利用互联网改善农村产业结构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住人口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农产品的需要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农村农业需要不断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保证当地农产品能够紧跟现代社会需求。在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和鼓励有机食品的开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结构。由于很多的农户由于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很难所接受新鲜事物,最终导致农民的观念过于传统和保守,缺乏市场意识,面对现代巨大的市场缺口例如有机蔬菜、有机食品、野生畜产品等农业项目不愿意跟进,一直固守传统的思维延续传统的低收入种植业。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当地大学生以及退伍军人等人员返乡就业,从事农业相关的工作,并给与相应的技术与资金支持,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农村农业的迅速改革,将现有农业产品通过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的模式,帮助当地农产品借助现代化优势拓宽销售渠道。与此同时,政府可以大力的鼓励和发展休闲农业、健康养老以及由此延伸的相关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等农村服务业,从而帮助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打造综合产业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村。
(三)完善金融政策保证农民资金周转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相关的金融政策扶持,无论对于个体农民,还是对于当地农业大型企业,银行机构的信贷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个体的农民方面,农民的在日常的土地生产经营中,如果需要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或者产品结构的改变,都离不开资金的扶持,农民的收入以及储蓄有限,很多时候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资金周转,这就需要向我国银行机构进行贷款。在当地农业企业方面,地方的龙头企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地的农业企业如果在正确的政策和支持下,能够快速的带领当地农业走向现代化生产,当地的农业企业如果想要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中做出改革时,同样需要向银行机构进行大量的资金借贷与周转。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金融部门必须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动力为重点,和银行共同丰富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配信贷资源,加大对规模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资金的有效供给,鼓励农村资金回流到农村,实现金融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配置。在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中,银行审批流程过于繁琐,下款时间周期较长,因此无法及时有效的满足农民个人以及企业的资金需求。且银行的贷款额度相对固定和死板,农民和企业无法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对应的贷款额度申请,导致银行的下款金额与自身实际需求有差异,下款过少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下款过多又会导致农民与企业需要自己承担额外的利息,造成损失。针对这样的金融政策与背景下,在保证资金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有效落实的前期下,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可以鼓励发展小额信贷组织,农村资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性“互联网金融 + 现代农业”新型的农业金融模式,以此满足不同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5]。
与此同时,农民的农村建筑用房以及土地使用权通常情况下,是农民的重要资产之一,但往往银行在对农民需要向银行进行贷款时,银行在对农民进行资质审核的时候,农民的农村建筑用房以及土地使用权无法被纳入到审核资质当中,也无法作为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基于这样的情况,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在确保农村房屋所有权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农房资产属性相关的政策落地,让农村建房和农村土地和城市住宅及商品房一样,同样具有资产属性。在政策上和法律上支持农民利用农房和农村土地进行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等行为,帮助农民解决在向金融机构贷款时的财产抵押受限的情况,解决农民在土地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以及各种困难为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营提供更大的可能性[6]。
(四)利用农业高校人才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农村农业人才的缺失、老龄化严重以及农村农业从业人口的农业技能、素养偏低是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留守的老人由于自身年龄与观念的问题很难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土地管理模式,其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对落后,导致农村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当地政府以及有关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农村地区大多缺少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当地政府可以积极的向上级政府申请农业人才进入到当地进行相应的技术支持,还可以在社会上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给当地农民做技术指导。但由于目前我多农村地区的一线农业人员普遍年龄较大,且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导致认知水平偏低,因此,即使在当地农业引进的了先进的技术,难免会出现效果不佳,农民使用方法不当等情况。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解决我国目前农村农业人才的缺失、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农业知识与技能欠缺的最有效策略是,在农村农业中,大量的引进年轻人的力量。政府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政策鼓励外出大学生返乡创业,尤其对于农业专业的学生,政府可以筹集资金聘请其在家乡为当地农民做农业技术指导,并鼓励其在家乡农业经济方面的更好发展。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对接当地的农业院校,将当地的农业院校与当地的农村农业生产进行有机的连接。让农业院校的年轻人才的理论知识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技术与理论支持,在校学生也能够通过实践的机会将在校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刻的实践与应用,增加了学生近距离接触农业生产的机会,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从而为乡村农业在未来的人才输入建立良好的基础[7]。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基础意义,但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农村地区的政府与企业要基于现代化背景,大胆的革新以及优化农业生产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提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真贞,尹圣珍.农场生鲜产品网络直销模式优化分析——以多利农庄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0(12):32-33+21.
[2]张亚中,苏荔,陈岩.生鲜电商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0(12):60-62.
[3]成前倩,杨加猛.生鲜产品网购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市消費者调查[J].电子商务,2021(12):24-26.
[4]张宇星.江淮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34):162-164.
[5]刘国平,李绍君,陈岩.基于案例分析的农村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34):22-24.
[6]陈加猛,季小霞.基于“两山”理论的江苏美丽乡村建设思路[J].林业经济,2019,40(01):9-13
[7]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 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 .2020,10.
作者简介:王浩力,男,汉族,1995.04.20,山东省烟台市,农村发展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