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伟杰
【摘要】如何将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融合,在技能 学习中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培养中职学生基本的学习素养,是中职教学中研究较多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职业素养与技能融合的微观教学法——小组拼图法,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教学形式。本文从方法的实施、效果等方面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 小组拼图法 自主学习 中职教学
1.问题的提出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建立主动学习的学习意识,增强中职学生基本学习素养,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是中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创新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通过在知网上检索关键词“自主学习”发现,绝大多数文献都是针对学习理论的研究,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和方法研究较少,对面向中职学生的研究更少。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经过实践的创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拼图法,既能解决课堂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问题,又能解决及时检测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问题。
2.小组拼图法的理论基础
小组拼图法的实质是:先自学而后教人。
其方法是对于复杂的学习内容或是并行的知识内容,先将小组各学生分散来分别自主学习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即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然后回到小组对自己学习的内容进行讲解,即完成教的过程,小组通过这两步将分散学习的知识内容汇总,完成本次课需要学习的整个内容的“拼图”。
其理论基础来自美国国家训练实训室的主动学习的研究。从图1中的学习吸收率金字塔可以知,被动学习包括:单纯听讲、阅读、影音等多媒体的听与看、示范,吸收率依次是5%、10%、20%、30%;主动学习包括:小组讨论、实操、教给别人或马上应用,吸收率依次为50%、70%、90%。可见主动学习的吸收效率明显高于被动学习,而且“教给别人”这一方式的学习吸收效率最高。
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何以“教给别人”这一方式的学习吸收效率最高?通过简单的逻辑分析也不难理解,教给他人这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在自己深入理解相应内容,通过自己思维的反复求证内化后,再通过自己认知层面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人讲述,通过他人是否能明白你讲述的内容达到检测自己是否真正内化吸收的目的。
所以小组拼图法实际上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了三个层次的训练:一、输入;二、简化;三、输出。从课堂实践来看,其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小组拼图法的教学实施过程
以数控专业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常见的低压电气元器件”这一内容采用“小组拼图法”的学习过程作为说明。
第一步,教师准备学习内容的信息页
“常见的低压电气元器件”这一内容包含的常见的知识点有:1.断路器的使用;2.继电器的使用;3.接触器的使用;4.按钮的使用。从内容上来看,这四个知识点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且难易度相差不大,适合作为并行学习内容同步进行。教师将这些内容分别整理成信息页。
第二步,重新分组,分散学习
假设学生人数为30人,原先每个学习小组5人,共6组。现根据学习内容,重新分为4组,每组7-8人,确保新的组至少都有原先组成员1名。
第三步,自主學习
新的4个小组每组对应一种低压电气元器件学习的信息页(信息页的份数与新小组的人数相等),在该组中的学生只需要学习这一种元器件的内容即可。通过先独立学习,再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可检验对学习的内容是否能不卡壳地说清楚,也可借鉴其他同学的讲解经验,精炼、简化讲解内容。
第四步,回组讲解,完成拼图
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后,教师收回所有下发的信息页,学生回到原来的小组。每位同学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对本小组同学进行讲解,完成“常见的低压电气元器件”这一整个学习内容的“拼图”过程。
整个实施过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4.小组拼图法的教学效果
衡量一种教学活动是否值得深入研究与应用,主要是能否提高教学效果。除了通过学生能否“教”这一过程检测外,进一步采用课堂独立小测验的形式进行检测“常见的低压电气元器件”这一内容的学习效果。
实验共分A\B两个班进行,教师、学习资料、教学资源、测试题目等完全相同。其中A班采用小组拼图法学习本内容,B班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学习本内容。在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前,比较两个班同学上学期期末成绩,调整样本,使样本基线水平基本相同,并剔除无效答卷,最终A班样本46份,B班样本41份。
测验结果为:
结果分析:从分数段来看,最高分段两者无较大差异,但A班成绩明显向头部集中靠拢,B班成绩符合一般测试成绩分布,无明显变化。可见,一、以“小组拼图法”的主动学习方式知识的理解固化程度明显高于教师讲解的被动学习方式;二、对于最高分无明显差异的现象,也充分说明,如果学生具备自觉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以何种教学组织形式对其影响不大,这也是本文讨论的初衷。
5.结论与讨论
一、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主动学习是需要在课堂活动的引导下进行的。在教学活动前半段,学生分到新的组单独学习某一元器件的知识时,每个学生都需要为本组同学是否能学到“某一元器件的使用”这一知识点负责,对学生来说,这种集体的责任意识又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的后半段,每个学生回到自己的小组,通过向他人讲解,是知识深层理解和固化的过程,也就是主动学习的简化和输出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既有行为上的“被动”——必须按照教师安排的活动步骤和安排进行,又有学习形式上的“主动”——内容基本都是自己或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完成的,“小组拼图法”是将这看似矛盾的两方面统一起来。
二、在教学时间上讨论。教学时间是允许是否采用这种教学活动较大的制约因素,是不能不讨论的问题。相对于文中所列四个知识点的串行讲解所花的时间,小组拼图法是对四个知识点并行学习,通过在内容上的并行学习换取了活动时间上的充裕,这点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三、存在的问题。小组拼图法适用于很多的可并行学习内容的教学组织,但也存在不适用的局限性,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当然,开发更多的创新型教学活动可进一步弥补,这也是需要研究实践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钰.费曼学习法教学原理分析与应用 [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4):98-102.
[2] 夏青峰.自主学习方式对小学生数学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10):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