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泽军
一说起写作文,许多学生都会感到头疼。因为每次总有几个学生不会写,作文时遇上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的问题。作为老师就得千方百计地引导他写,帮助他写具体。尽管教师在指导时从多方面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还是写得空洞单调,干巴乏味。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作文,尝到作文的快乐。是解决学生怕作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一直思索、探求的目标。
1、开启生活源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往往苦于无话说或写不具体,以至产生厌烦、恐惧心理,但只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把学生从单调的课堂和课本里解放出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成网的生活环境,开启生活的源头活水,学生就会有感而发,自动作文,喜欢作文。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习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就能随时随地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去“干”,如野炊、郊游、参加文体活动、带领学生到现场去“看”,看东升西落的太阳、电闪雷鸣的夏夜、白雪皑皑的大地、安适静谧的公园、小巧玲珑的玩具……学生有过亲身的感受,自然就会有内容可写,并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如实地、富有真情实感地表达出来。
2、激发学生情趣
小学生的特点,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对新事物较为敏感,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老套陈旧的作文题目。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大多喜爱可爱的小动物,广阔的大自然,有趣的活动、新奇的玩具。他们喜欢借助幻想,用童心来观察和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因此,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特别注重让小学生写熟悉而有趣的事物和生活。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些内容感到有情有趣,写起来思路畅达,易于下笔成文。所以老师要特别注意文题的思考设计。文题力求新颖、有趣、带有感情色彩。如《老师的秘密》、《我们班的“芝麻官”》、《××,我想对你说》等。
3、改变评价形式
作文评价的目的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会赏识、尊重学生的感情、思想,作文才能真实,才有个性和灵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写越爱写,才会把作文的包袱卸下去,还作文以本来的色彩,真正地把作文看作是“用笔来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为了鼓励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地与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习作,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首先在班中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的交流环境,把作文讲评课变成故事会的形式。愿意上来交流作文的学生会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走上讲台,在同学们的表扬声中离开讲台。此时,即使写得并不好的学生也不会因此而感到难为情。其次改变教师单纯的点评,而改成由学生来夸夸他或给他提提意见。用这种委婉的方式使他乐意接受,并愿意作进一步的修改。
4、发表展示习作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学习的成绩,受到成功的鼓舞,是激励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大动力。小学生有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他们常常爱显示自己,当其受到师长表扬,同学羡慕时就喜形于色。对此,我总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满足他们强烈的表现欲,引逗他们的争胜心,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自己品尝作文的乐趣,以激励他们习作的兴趣。
我将学生习作推荐到报刊杂志上发表。根据学生实际,我鼓励学生可向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台投稿,向班级墙报投稿,并积极引导他们参加作文竞赛。在班级开辟了“未来作家专栏”,“学生佳作”,“精彩詞句”等栏目。我还让学生自己创办报纸,报纸上登载自己的最佳习作,给更多学生的习作以“表现”的机会。班上还开展了“优秀作文”、“最佳日记”、“考场佳作” 等推荐与评选活动。一系列的举措,学生对写作充满了信心,兴趣之火不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