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武,宋艳丽,周 源,罗幼平,夏 晶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的文件精神,就是要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和品牌的关键载体,是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的根本途径。此外,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需求显著上升,而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基于此,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人工智能专业群,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了 “双主体双融合四级能力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并开展了教学实践。
图1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示意图
人工智能专业群面向人工智能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运维等岗位群,形成 “双主体双融合四级能力递进”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 即:依托华为、阿里云、峰火科技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聚焦设备智联、软件开发、数据存储分析等关键技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资源,共同培养人才; “双融合” 即:将 “1+X”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技能大赛关键核心技术要求融合到课程之中; “四级能力递进” 是指课程体系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以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思路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互选课、专业拓展课,并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四级能力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如图1所示。
表1 专业群内各专业方向课程
根据面向的职业岗位群集合的共同文化、关联的知识和技能,按照基础知识互通、岗位能力相联整合了专业课程资源、企业资源、教师、实训室等资源组建了人工智能专业群,专业群主动对接武汉光谷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立足黄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武汉 “1+8” 及周边城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下游,整合现有资源,按照基础知识互通、岗位能力相联,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为纽带,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为支撑,科学重构课程资源、企业资源、教师资源、实训室资源等组建了人工智能专业群。
根据学生认知成长规律,按照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四级能力递进思路构建了人工智能专业群课程体系。
1.构建 “底层共享” 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夯实学生专业基础
整合了专业群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采用 “模块化、宽口径、厚基础” 课程开发理念,系统开发了 “网络基础” “网页基础” “编程基础” “数据库基础” “走进物联网” 五门专业基础共享课程,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基础性,为后续专业方向课程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教学上执行统一标准,考核上实施教考分离,确保了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学习质量。
2.构建 “中层分立” 专业群方向课程模块,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依据专业群中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面向侧重点,结合学生个性需求,使典型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体现。在构建过程中,根据人工智能专业群对应产业链的特点,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发了 “中层分立” 专业群方向课程模块。专业群内各专业方向课程如表1所示。
3.构建 “顶层互选” 专业群互选课程模块,拓宽学生知识面
专业群互选课程模块的开设旨在使学生掌握与群内其他专业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和巩固专业群所对应产业链中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提升群内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扩大学生就业面。构建了电路设计与制版、移动应用技术、Python应用开发、爬虫与数据挖掘、数据中心与SDN、云平台搭建、网络攻防技术、谈判技巧、SDN网络管理系统等互选课程。
另外,构建了 “大学生创业创新就业、人工智能创新项目设计、创新发明与专利实务” 等专业群拓展课程模块和 “国防安全教育、思想道德修养、职场英语、应用文写作、形势与政策” 等专业群基础课程通识模块。
教材是 “三教改革” 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通过课程与考证内容相结合、比赛要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现有教学内容与前沿知识和技术相结合等手段开发出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一是将智能家居系统集成、WEB网页开发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物联网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等专业课程体系中与1+X职业技能证书结合紧密的课程,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开发 “工单式” 教材,在教学中实践,推动教法的变革;二是利用 “双主体” 育人优势,通过教师企业实践、深入一线与技术人员交流研讨,及时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开发 “活页式” 教材,确保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跟上时代步伐;三是根据竞赛规程技能要求与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匹配,开发与比赛内容相结合的日常教学内容,将比赛内容贯穿到平时教学过程中,全面地、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确保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实施了 “三改一创新” 质量保证体系。 “三改一创新” 是指实施教师、实训室建制、课程评价改革,创新实训室建设模式。一是实施了 “522” 教师改革,专业群内所有专业教师必须精通5门专业基础课程、专攻2门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会讲授2门专业互选和专业拓展课程;二是注重融合,强调共享,深入推进文化育人,系统规划以实训功能为维度的专业群实训室建制,优化实训室综合利用率。三是实施了专业基础课程团队负责制,在课程教学上实行三同,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相同,课程学习结束考核实施教考分离,末位淘汰;四是创新实训室建设模式,引入汇游科技、百科融创等企业入校,共建 “鄂东新媒体运维教学实践基地” ,学生边学习边上班,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
“双主体双融合四级能力递进” 实施以来,人工智能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示范引领效果逐年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实践,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知识应用创新能力。学生技能大赛成绩在全省遥遥领先,近几年学生获省级竞赛一等奖及以上21人次,学生科研、社会实践积极性显著提高,实践能力极大增强,通过就业调查数据显示,2018届、2019届和2020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学生自主创业率明显提高。专业群团队成员先后到9所省内外职业院校进行经验介绍,同时有10余省内外高职院校来校参观学习专业建设成果,在同行兄弟院校产生了典型且广泛的示范作用。
通过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升,近几年,学院组织教师先后完成12项省级教科研项目,16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人工智能专业群基础课程的编写,开发了工单式教材6部, “活页式” 教材2部,其中《物联网.net》立项为国家职业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在国内本专业领域中属于突出的优势地位;另外教师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得省级、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达到12人次,立项了校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产学研创新团队1个。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为其他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通过实施 “双主体双融合四级能力递进”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达到了集群内专业之间因互动联通带来知识传递、积累,产生了1+1+1>3 的效应;实现了专业群间课程、企业资源、教师、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以核心专业为引领,带动相关专业协调发展,改革了人才培养环境、优化以专业维度的实训条件建设、解决了地方院校专业招生不平衡,降低了办学成本,凸显专业集群优势,实现了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