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慧颖
(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石家庄 050000)
201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首批慕课上线,开启了我国系列慕课建设。截至2019年,慕课上线数量达到1.5万门,学习人数上涨至2.7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发展到8 000万人次[1]。MOOC以大规模、开放、在线移动、互动共享的特性,打破学习时空及年龄的限制,使得学生可以选择更多的学习方式。为研究我国MOOC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来源,在明确MOOC与学习方式概念的基础上,系统了解已有学者对有关MOOC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研究,以探究未来MOOC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发展方向。
1.MOOC的概念
关于MOOC的概念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综合众多学者对MOOC概念的观点来看,MOOC概念中都包含“大规模”“资源共享”“在线”等关键词,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目前共有两种不同的理念。第一种是以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和史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为代表,侧重于从学生学习经验出发,认为MOOC课程在学生的学习中承担资源提供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探究的起始点,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课程交流区中,相互讨论,认知层面不断更新,从而获得新知[2]。第二种是以2012年发展迅速的Coursera、Udacity、edX等课程平台为代表,旗下的MOOC课程由专家学者设计好课程的整体框架和内容,教师进行讲授,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某门学科的知识框架,是知识的消费者[3]。将前者称为cMOOC,后者称为xMOOC。cMOOC与xMOOC在教学理念上有很大不同,cMOOC侧重于从学生的经验出发,xMOOC侧重于从学科的结构出发。在接下来具体的MOOC课程中,对两者不做严格的区分。
2.学习方式的概念
对于学习方式的研究,部分学者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习方式进行定义,偏重于从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以及外在行为来阐述学习方式,将认知、情感、行为等元素融入学习方式概念中。哈伯特·塞伦(Herbert Thelen)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采用的认知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体现为学习者惯常采用的学习倾向和策略[4]。庞维国指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所体现的不同学习动机、心智加工水平和学习效果的各种学习方法[5]。这些学者都把学习方式看作为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关注的是学习者的个人特征。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对学习方式的定义有所不同,强调教学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潘新民基于教学认识论的视角,强调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利用学习工具与学习对象相互作用,实现内外部活动相统一的学习活动[6]。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综合考虑心理学和教育学两种不同观点的学习方式。
以MOOC、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等为搜索关键词,经整理阅读排除无关文献的干扰,截至2020年6月,共得出72篇文献含有相关MOOC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主题,同时利用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功能,对这72篇文献的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从有关MOOC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相关研究总体发文量来看(见图1),对MOOC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起始于2014年,之后呈现上升趋势,表明从学习视角研究MOOC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但是,无论从本次所选文献、参考文献还是引证文献的后期发文量来看,均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继MOOC进入我国后相关研究热潮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是研究文献的核心表达,是对文献内容的概括凝练,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分析,可清晰地明确领域内研究热点。通过知网文献计量分析,对本次MOOC与大学生学习方式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研究,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如图2)。
同时将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进行数据统计(见表1)。
表1 关键词统计示例表
结合文献阅读,并分析以上数据,得知当前有关MOOC环境下的大学生学习方式相关研究以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研究为热点,主要分为六类。学习类型类:自主学习、混合学习;影响因素类: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学习结果类:学习效果、学习成效;课程类:在线课程、慕课、SPOC、翻转课堂;教育教学类: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政治理论课;研究方法类:问卷调查法、访谈研究法。
1.MOOC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类型研究
网络化学习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MOOC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类型研究,主要有自主学习、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等。由于MOOC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均由学生自主安排,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基于单纯依靠MOOC环境下的自主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对实践操作类等学习内容的需求,所以,学者们提出MOOC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学习。如,张丹红认为大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设计学习方案,在MOOC课程学习中随时随地调控进度[7]。孟亚玲通过列举学生因在MOOC上学习了优质课程而获得成就的事例,从教育公平角度说明了MOOC提供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为学习者创造了自主学习的平台[8]。牟占生提出混合学习下MOOC的优势,认为混合式学习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9]。肖君基于移动学习以及活动学习理论,在泛在学习环境下设计了包含对学习者进行画像分析,设计学习目标、选择移动学习工具、构建移动交互环境以及开展移动学习分析等的移动MOOC五维模型[10]。MOOC平台以移动互联技术为基础,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便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2.MOOC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及问题研究
MOOC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对MOOC的认知、MOOC的使用、MOOC对传统课程的替代等方面。如,缪子梅立足于微观视角,总结了大学生对网络课程的认知程度、对网络课程的使用偏好等六个方面均会影响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11]。黄忠华则从宏观角度分析了MOOC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减少学生学习成本,但是也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学生之间的分化[12]。李五洲则从MOOC课程的适切性出发,认为MOOC与大学生学习方式之间相互影响,提出MOOC课程应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的特征[13]。此外,周丽华为探究MOOC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程度,通过自主编制问卷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OOC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对MOOC能促进自身学习提高的意义认识并不全面,采用的学习方式也更倾向于传统学习方式,难以充分利用MOOC课程,学习效率低下[14]。MOOC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学生如果不能主动学习,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便发挥不了MOOC的作用。
3.MOOC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归因研究
综合分析MOOC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其学习方式存在问题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从内因来看,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不愿主动思考问题,不善于与线上学友交流,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从外因来看,课程设置、教师教学、网上学习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大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影响。邓婷婷认为MOOC课程适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对于涉及类似实验类课程来说,难以向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对这类课程来说,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应适合在真实的场景中亲身体会[15]。李翠翠在对高等院校学生学习的权利保障现状研究中提出,MOOC课程对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由于高校体制机制缺少灵活的学分制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MOOC学习难以保障[16]。吴伏英则从新媒体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没有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面对大量的学习资源,难以从中筛查出优质资源等五大类学生内因问题[17]。
4.MOOC环境下改善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对策研究
当前针对MOOC环境下改善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对策研究,主要从大学生、教师以及课程平台角度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如,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元认知能力,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等。王森认为应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等学生个体方面入手,改善学习方式,并注重学生学习的发展性评价[18]。许博博认为在线课程设计应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营造适应学生发展的和谐网络学习环境,加深在线课程与校内线下课程交互,推进混合式学习发展[19]。蔡静则侧重于从提升数据素养角度,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数据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从离身学习走向具身学习[20]。马芸基于培养学生高阶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分析利用MOOC混合式教学机制,开发了促进高阶学习的教学设计,提高大学生的高阶反思性学习能力[21]。在相关对策研究中,针对不同类型的MOOC环境,改善学习方式的具体策略也略有不同,但都是从个体的认知、师生情感沟通、与学校课程教学相结合、网络环境等,相对宽泛的范围内进行研究。
MOOC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全新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对MOOC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大部分学者仅关注在MOOC环境下单一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如,MOOC环境中个性化学习设计研究,研究者从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的理论中来进行个性化学习模型的建构,但在实际学习中,大学生怎样适应个性学习,如何个性化学习,仍是突出的问题。其次,在MOOC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中,涉及原因与对策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部分学者是在大数据背景或网络环境中来探讨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而大数据和网络环境,与MOOC环境存在相似的同时也有明显差异,并且多从学生、教师、MOOC平台、教育管理者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范围过于宽泛且不具有实践性。最后,在MOOC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中,从调查研究的目的来看,调查者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站在教育管理者的角度进行研究,而没有从大学生的角度进行探讨,不可避免会忽视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式现状。
MOOC的出现不仅为大学生带来了知识更带来了挑战,面对当前学习效果不佳、学习内容混乱等问题,应从学生角度,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系统探究当前大学生参与MOOC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发现其中存在的真正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建议,为高校改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