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李雯雯
优质粮食工程是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十三五”时期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是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作为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文章出台的重大政策,也是在更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举措。
该工程自2017 年实施以来,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15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600 多亿元;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4000 多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粮食质检机构1500 余个,扶持中国好粮油示范县389 个;涌现出“吉林大米”“山西小米”“广西香米”“齐鲁粮油”“皖美粮油”“天府菜油”“荆楚大地”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一批骨干企业做优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园区集聚集约发展,实现了粮食增产与提质并重,推动了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已成为兴粮之策、惠农之道、利民之举。
优质粮食工程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搞活粮食流通、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品牌影响力、引导健康消费等方面成效显著。近年来,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先后制定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和实施指南,中央财政连续4 年给予资金补助支持,推动优质粮食工程顺利实施。
目前,优质粮食工程正处于第一轮全面收尾总结、新一轮抓紧谋划推进的重要节点。本刊获悉,2017 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筹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建设,各地聚焦目标任务,精心谋划实施一批项目,有力推动了优质粮食工程项目落地见效。
“截至2020 年底,各地重点实施9238 个项目,其中已开工建设8888 个、完工7798 个,开工率96.2%、完工率84.4%,除2020年项目,均基本完工或进入收尾阶段。”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介绍说,“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0 多亿元,倾斜支持258 个原国家级贫困产粮县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实现粮食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有机衔接。”
据介绍,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实现既定目标。科学布点建设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了全国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全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质检机构网络不断健全,提高粮食质检机构装备和服务功能,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覆盖面提升60%;“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增加优质粮食供给4700 万吨。随着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粮食收购逐步由政策性收购为主转向市场化收购为主,优质优价趋势明显。
2017 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连抓、紧抓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培育推广典型经验尤其是浙江“湖州模式”和安徽“阜南样板”的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粮食产业“五优联动”和“三链协同”。“今年将召开第二次全国优质粮食工程现场经验交流会,继续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创优,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优质粮食工程取得新的更大成效。”钱毅说。
“十三五”期间,在优质粮食工程引领下,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由点及面、全面推开。
2017 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突出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实践相结合,连续3 年召开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探索形成“一二三四五”思路举措,山东滨州、黑龙江五常、河南漯河和浙江湖州的经验先后在全国推广,“三链协同”趋势明显,“五优联动”势头良好,涌现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
本刊获悉,“十四五”时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在更高水平上提升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保障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接下来,将在以下三方面着手,开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做好“十四五”顶层设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巩固拓展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成果的基础上,统筹现有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全面激发主体、要素和市场的活力,培育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二是扎实开展“六大行动”。系统总结梳理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多来的创新实践与经验做法,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把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粮食质量追溯提升、粮食机械装备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六大行动”作为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的重要内容。坚持增产和提质并重,着力提高粮食产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抓重点、出亮点、树典型,注重发挥延伸优化粮食产业链条、整体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多重效果,挖掘和培树更多具有创新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围绕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放大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大力推进建链、补链、强链,打造粮食产业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