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训练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

2021-03-23 10:09王洪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障碍

王洪霞

(上海赫尔森康复医院综合康复科,上海 201615)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脑软化。该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且患者预后普遍较差,可合并多种并发症,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不利影响。 其中,吞咽障碍则属于脑梗死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并发症会对患者的进食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的营养摄入,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呛咳、误吸等情况,严重者则会造成患者窒息。因此,在脑梗死患者发生吞咽障碍以后, 临床需及时对其进行干预,以降低吞咽障碍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既往临床针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多予以吞咽训练进行干预,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整体效果欠佳。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是生物反馈疗法的一种,其利用表面电极对肌肉的舒缩情况进行反馈,患者根据反馈信号对肌肉活动进行控制,从而使肌肉收缩力量增强。有研究报道,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够帮助改善慢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1]。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80 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为对象,分析吞咽训练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共80 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加入该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既往有吞咽障碍病史者;精神病史者;诊治资料不完整者。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 对照组男28 例,女12例;年龄46~73 岁,平均年龄(56.68±4.35)岁。 观察组男26 例,女14 例;年龄46~74 岁,平均年龄(56.72±4.22)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吞咽训练。 (1)颊肌、喉部运动。 指导患者微张口后闭合, 确保双颊部可留存气体并进行鼓腮,之后再通过呼气方式缓慢吐出气体。同时指导患者头部前伸,使颌下肌可以伸展2~3 s,而后通过颌下向上用力,期间要指导患者低头,并使舌头可以抵住上颚。每次训练20 min,每日2 次。(2)舌部运动。指导患者伸出舌头,并使舌头左右摆动,用舌尖舔上唇、下唇,然后抵压腭部,持续训练20 次。 每次训练10 min,每日2 次。(3)冰刺激。使用棉棒蘸冰水对患者的咽颚部进行刺激,刺激后指导患者重复进行吞咽动作。 每次训练10 min 每日1 次。(4)摄食训练。患者取躯体呈30°仰卧位,确保其头部前屈,之后对患者进行喂食,将食物送至患者健侧舌后部, 每口进食量在5~20 mL,每次间隔30 s。每次训练30 min,每日2 次。连续干预4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Thought technology Ltd., 型号:Myotrac-9800,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 第2261527 号]进行治疗,协助患者取坐位,之后在患者舌骨、甲状软骨间放置两个表面电极, 并在下颌角放置接地电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刺激强度,每次治疗20 min,每日治疗2 次,持续治疗10 d 后休息2 d,而后再进行下次治疗。 连续干预4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Ⅰ级;有效: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有所改善,但饮食存在呛咳,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Ⅱ级或相较于治疗前提高Ⅰ级; 无效: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改善不明显,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无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价,总分18~46 分,分值越高表明吞咽功能越差。同时采用视频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 (videofluoroscopic dysphagia scale,V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障碍进行评价,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程度越大。

(3)生活质量。 使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 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活力共4 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采用χ2、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效果

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2.2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SA、VDS 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SA、VDS 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SA、VDS 评分均较同组干预前降低, 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SA、VDS 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SA、VDS 评分[(±s),分]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SSA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t 值P 值VD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36.2±2.2 36.4±2.1 0.416 0.679 28.7±1.5 23.6±1.1 17.341 0.000 17.814 34.149 0.000 0.000 62.5±3.1 62.7±3.3 0.279 0.781 54.7±2.9 48.6±2.2 10.599 0.000 t 值 P 值11.621 22.485 0.000 0.000

2.3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F-36 评分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SF-36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F-36 评分[(±s),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F-36 评分[(±s),分]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生理机能干预前 干预后生理职能干预前 干预后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50.5±3.7 50.7±3.5 0.248 0.805 63.1±4.4 75.4±5.6 10.923 0.000 51.8±2.2 51.6±2.1 0.416 0.679 65.4±4.1 73.3±6.2 6.722 0.000 54.8±1.8 55.1±1.7 0.766 0.446 70.5±3.4 72.6±4.1 2.494 0.015活力干预前 干预后52.7±2.4 53.2±2.2 0.971 0.334 66.8±5.9 70.6±6.2 2.808 0.006

3 讨 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且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与酗酒、高血压、饮食不当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3]。该病患者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其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占30%~40%,该并发症往往会对患者的预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并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实践表明[4],吞咽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脱水等情况,同时还会诱发吸入性肺炎等疾病,使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增加。因此,临床应针对脑梗死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及时、科学、有效的干预,以降低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改善其吞咽功能。以往临床针对该病患者多采用常规吞咽训练,该训练方法主要涉及颊肌、喉部运动、舌部运动、冰刺激以及摄食训练等内容[5]。临床实践表明,该训练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仍然有部分患者的疗效欠佳。

生物反馈疗法诞生于20 世纪中叶的美国, 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则是建立在其系统论、 控制论、学习论的理论基础之上, 通过特殊的学习及训练,使人能够随意控制器官的活动,从而促进病理状态得到改善,并使机体逐渐恢复至健康状态[6]。 有研究指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的作用机制是借助测量与放大肌肉收缩、松弛后的肌电神经信号,同时将该信号活动转化为视觉、听觉,从而使患者通过感官感知到肌肉功能的变化[7]。在该研究中,对患者的喉部肌肉进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够逐渐改善机体受损神经功能,并能增强肌肉的收缩功能。另外,肌电生物反馈本质上属于人体大脑皮层在实施肌肉自主收缩活动时产生的重复刺激,而在重复刺激的支持下,刺激本身有助于患者逐渐形成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形成则能促进人体脑部重构吞咽反射通路,继而显著促进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改善。 在临床实践中,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操作方法较为简单,而将其同常规吞咽训练进行联合应用,可对病情的改善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继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效果理想[8]。 但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在对该病患者使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疗法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相应指导,使其可以积极配合该治疗,保障治疗效果。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观察组SSA、V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在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常规吞咽训练的同时,联合使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吞咽功能改善。该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吞咽训练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改善以后,其进食难度显著降低,且因吞咽功能障碍所影响的机体功能、职能均得到初步的恢复及改善。以上结果表明吞咽训练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于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吞咽训练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障碍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跨越障碍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