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康复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23 10:09方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步行康复训练康复

方芳

(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康复治疗科,山东青岛 26600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临床常见危重症,该病主要是由多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或功能障碍。 据调查,全球每年新发SCI 患者在50 万例左右,我国近年来的SCI 患病率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若不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脊髓损伤患者因高位中枢失去对低位中枢的控制,而产生平衡反射功能失调,感觉、肌力、肌张力障碍与肌群收缩不协调, 丧失动作控制与整合能力,无法维持正常姿势,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而平衡功能障碍又严重影响其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导致患者活动减少,独立性下降。 目前临床尚无SCI 的特效治愈方式,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多数临床医师与患者已知晓康复训练是减少功能障碍的必要方式[2]。但常规康复干预多为程式化的运动训练,在针对性方面有所欠缺,患者依从性及预后均欠理想。 相关研究显示,分期康复训练应用于SCI 患者中,可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3]。 基于此,该文选择该院2020 年1—12 月收治的SCI 患者86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分期康复训练对其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6 例SCI 患者纳入研究,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均符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4]中SCI 诊断标准;(2)损伤平面在T12以上;(3)辅助呼吸机能够进行活动。排除标准:(1)伴肝、肾等其他功能衰竭;(2)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存在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 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 例。 研究组中男、 女各27、16 例; 年龄20~58(38.92±4.52)岁;病程4~30(25.42±1.02)d。 对照组中男、女各28、15 例;年龄20~58(37.91±4.11)岁;病程4~30(24.81±1.42)d。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以及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其中肌力训练采取被动或主动训练, 30 min/次,2 次/d;平衡训练主要在端坐位、长坐位、站位下实施,30 min/次,2 次/d;关节活动度训练主要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或主动助力运动,10 min/次,2 次/d。

研究组采用分期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卧床期康复训练:①激发排尿:掌握患者扳机点,刺激腰骶皮肤神经节段,同时采取播放流水声、温水浴、热敷下腹部等辅助手段进行刺激。 向患者介绍定时、定量饮水的重要性,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饮水方案,并观察患者膀胱充盈程度, 以膀胱充盈量400~500 mL 为排尿点,并寻找扳机点,诱导其反射性排尿。 ②心理疏导:及时、主动与患者沟通,为其讲解疾病、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及时调节心理状态。③肢体功能训练:进行床上被动关节活动-床上主动关节活动-床边主动活动-协助离床活动,20 min/次,5 次/周,若患者无法耐受训练强度, 应立即停止并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④呼吸功能训练: 针对高位颈髓损伤伴呼吸困难患者,可在呼吸心电监测下于脱离呼吸机前进行适应性训练;针对低位颈髓损伤患者,可实施抗阻腹式呼吸训练。(2)离床期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安排肢体训练:①斜床站立训练:使用弹力绷带固定患者双下肢,根据其发生低血压症状的角度设定起始角度,一般为20~30°,逐渐增加倾斜角度,每次增加5°,训练45 min/次,1 次/d;②支撑训练:协助患者面部朝下,双侧肘关节与两脚尖着地,腰背与下肢成一直线,坚持1 min/次,1 次/d;③坐立平衡训练:协助患者取坐位,将患者两手放于大腿上,转头、身经过肩膀向后看,还原,再次转向另一侧,反复5~10 次;随后,医护人员从患侧协助患者用患侧前臂支撑在1~2 个软枕上,进行坐起训练,训练1 次/d。 此外,还需根据患者情况安排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①进食训练:包括手的抓握、上肢运动、口腔咀嚼吞咽等,要求所有动作连贯完成;②修饰训练:包括洗脸、刷牙、梳头等;③平地行走训练:在户外进行此项训练,采用减重训练刺激下肢肌肉收缩,并在行走中纠正病理性步态;④上下楼梯训练:要求患者在上楼梯时扶住扶手,将重心转移至健肢,重心转移完整后迈向第二个台阶;⑤床椅转移训练:待患者能够坐稳后,将轮椅推到病床前,并与床呈30~45°,协助患者坐在床边,双脚着地后躯干前倾,以足部为轴心缓慢转移躯干,臀部正对轮椅后缓慢弯腰坐在轮椅上,由轮椅向床上转移时反向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30 min/次,1 次/d。

两组均持续干预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使用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5]评估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量表总分56分,分值越高患者平衡功能越佳。 (2)干预前后,使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评估两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分值越高功能独立性越佳。(3)干预前后,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6]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分值在0~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佳。(4)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步行能力,嘱患者在平地上以最快速度步行,记录两组步行10 m 所需时间(10 m walking test, 10MWT)及6 min 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test,6MWT)。 (5)使用该院自制量表评定两组满意度,量表分值在0~100 分,<60 分:不满意,60~80 分:满意,>80 分:非常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BBS、FIM、ADL 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BBS、FIM、ADL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BBS、FIM、ADL 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BBS、FIM、ADL 评分[(±s),分]

组别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BBS干预前 干预后FIM干预前 干预后16.93±4.18 17.01±4.24 0.088 0.930 32.52±4.11 26.59±4.72 6.213 0.001 40.21±5.42 40.39±5.16 0.158 0.875 61.25±2.41 56.34±2.48 9.311 0.001 ADL干预前 干预后45.72±5.46 46.83±5.49 0.940 0.350 68.92±5.62 61.21±5.81 6.255 0.001

2.2 两组步行能力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的10MWT 短于对照组,6MWT 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步行能力(±s)

表2 对比两组步行能力(±s)

组别10MWT(s) 6MWT(m)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27.49±6.11 35.61±4.15 7.209 0.001 148.93±10.24 110.32±10.45 17.305 0.001

2.3 两组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95.35%较对照组72.0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满意度

3 讨 论

SCI 多因高空坠落、暴力打击、车祸等外伤引起,患者常伴运动、感觉、二便功能障碍等,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给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7-8]。临床针对SCI 患者应尽早采取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以促进其预后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是促进患者预后恢复的关键,随着康复理念的不断改变,康复模式向着更精细、专业的个人化模式方向发展,“分期”即根据卧床期、离床期患者病情的不同,有重点地展开工作。 分期康复训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可提升康复干预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恢复[9]。 脊髓损伤患者常伴有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丧失、踝关节与足底的本体感觉反馈减弱,导致其丧失平衡、步行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独立性下降。该文研究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BBS、FIM、ADL 评分及10MWT、6MWT 指标均较优, 表明分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促进步行能力恢复,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该文所采用的分期康复训练中,在卧床期刺激患者排尿,可促进膀胱排空,提升膀胱壁血流量,提高膀胱壁抗菌能力,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心理疏导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康复干预的配合度;引导患者早期进行床上被动关节活动-床上主动关节活动-床边主动活动-协助离床活动等,可提升其肢体功能,为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打下基础;进行相应的呼吸功能训练,可保障患者呼吸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10]。在离床期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训练, 可提高其肢体功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提高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可为其日后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保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独立性,促使其尽早回归社会。两组满意度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表明分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提升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 分析原因,分期康复训练较之常规康复干预,其系统性、个体性均更强,患者康复训练质量及效果均更佳,因此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 分期康复训练应用于SCI 患者中,可改善其平衡能力与功能独立性, 提高患者步行能力,促进其预后恢复, 为日后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保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步行康复训练康复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从步行到奔跑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