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测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1-03-23 07:28刘宏妍晏富恒
税务与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展潜力遵义市贵阳市

刘宏妍,晏富恒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一、引 言

山地旅游是以山地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为主要旅游环境载体,以形态各异的山体、灵活多变的水体、丰富多彩的动植物景观、风云变幻的山地立体气候等自然资源和山地居民为适应山地自然环境所形成的丰富的、独特的民风民俗等人文资源为主要的旅游资源,以山地攀登、探险、考察等为特色,兼山地观光、休闲、健身、娱乐、教育为一体的现代旅游形式。[1]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山地旅游占据世界旅游市场20%左右的份额。2015年10月,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暨户外运动大会(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目前唯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召开,发表了《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贵州宣言》,标志着山地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中国是多山之国,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加强山地旅游的发展对完善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我国山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山地旅游的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最早对山地旅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3年,Benthem提出山地旅游资源的保护需要有效的环境规划和行动[2],Madan以喜马拉雅山部分地区为例证实了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旅游活动会对山地环境产生巨大影响。[3]国外学者着重从多学科(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等)[4]、多角度(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5]、多主体(社区参与、企业主导等)探讨山地旅游的开发及规划发展。[6]国内学者多从山地旅游业态影响因素[7]、山地旅游资源评价[8]、游客满意度调查等方面展开研究[9],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例如“时空三维立体”开发模式[10]、“体验互助式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11]、“小、精、特”开发模式等[12],为山地旅游产品开发和业态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将以定量化研究为主,在旅游学、生态学、经济学的指导下,借助大数据分析构建评测模型,以贵州省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旅游地科学评测山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制定山地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提供理论支持。

二、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测体系构建

(一)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测体系构建

本文以保证山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根据山地旅游的特点及山地旅游城市的发展状况,基于生态位理论,从“评”和“测”两个环节构建 “山地旅游发展潜力评测体系”(见图1)。

图1 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测体系

(二)数据来源和处理

由于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数据的性质不同,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应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13],部分负数指标采用平移坐标轴的方法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将评价指标无纲量化处理:

Z0=(x-xmin)/(xmax-xmin)

(1)

在公式(1)中,x为数据原始值,xmax和xmin分别为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平移坐标轴处理负面指标:

Z1=Z0+K

(2)

在公式(2)中,Z1为Z0经过坐标平移后的值。

(三)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选取。

旅游产业所具有的资源性、政策性、基础性等要素构成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基础,是现有的、能够保障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资源及其他要素的总和。[14]本文结合山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和资源特点,按照科学性、数据的可获取性、指标因子的代表性及可比性等原则,构建“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由目标层(1个)、子系统层(5个维度)和因子层(21个评价因子)构成(见图2)。

图2 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解释。

(1)旅游资源潜力。山地旅游资源规模是发展山地旅游产业的基础,资源特色和丰富程度决定了开发潜力,资源多样性也是保持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对旅游资源的多样性进行表示。[15]

(2)生态环境潜力。山地旅游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托于山地自然环境,植被覆盖情况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之一,森林覆盖率越高,越有利于山地旅游的开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环境空气优良率(中心城市)是反映一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发展山地旅游的环境保障。

(3)市场需求潜力。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第三产业占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能够宏观地描述出地区各产业效益和分配结构;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GDP越高,旅游需求增长越快。

(4)社会支持潜力。山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与相关企业的支持;普通高等学校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化率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能够反映出客源市场的消费潜力;城市医疗、卫生院数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反映政府对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5)旅游接待潜力。游客进入主要旅游地的便利程度是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地区的年末实有道路长度是该地区可进入性的重要判断依据,也是影响山地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条件因素;核心景区和其所依托中心城市的距离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到达旅游景区的便利程度;山区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对游客满意度有着正向影响,本文通过地区电信业务总量对通讯便利程度进行衡量。

3.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本文评价因子指标赋权主要采用适合区域评价研究的熵权法,操作流程如下[16]:

步骤1:数据同向化处理。

步骤2:计算第i个城市占第j个指标的比重。

(3)

在公式(3)中,Pij为Zij指标的比重,i为城市,j为指标,Zij为标准化后的数值。

步骤3:计算第j指标的熵。

(4)

步骤4:计算第j个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gj=1-ej

(5)

在公式(5)中,gj表示第j个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对于第j个指标而言,gj越大,表明指标越重要,熵值就越小。

步骤5:确定权重。

(6)

在公式(6)中,Wj表示指标j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四)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生态位测度模型

本文构建的“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生态位测度模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的测度:生态位宽度测度、生态位重叠度测度、综合潜力生态位重叠度测度。

1.生态位宽度测度。

在测定旅游地的生态位时,不仅要测定旅游地的状态,还需要测定其生态位的“态”和“势”,即旅游地长期积累的本地状态和影响旅游地的增长状态[17],各指标因子及综合生态位的计算公式为:

(7)

(8)

在公式(7)中,i,j=1,2,…,n,Ni为旅游地的生态位,Sj为旅游地的“态”,Pj为旅游地的“势”,Ai和Aj为量纲转换系数。

在公式(8)中,i,j=1,2,…,n,Mi表示旅游地的生态位宽度,Ni为每个指标的生态位,Wi为各指标的权重,旅游地生态位宽度的变化范围为0~1之间。

2.生态位重叠度测度。

本文对各维度重叠度测度采用Pianka模型:

(9)

在公式(9)中,Oab表示旅游地a与旅游地b的生态位重叠值,Pka和Pkb分别表示城市a和城市b对资源k(k=1,2,…,n)的利用状况。

3.综合潜力生态位重叠度测度。

因为评价体系各维度间相互独立,本文采用积α法计算“综合潜力生态位重叠度”:

(10)

三、山地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辖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铜仁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等9个地市(州)。贵州省是典型的高原山地省,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山地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的发起方,贵州省在旅游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强省。截至2020年2月10日,根据贵州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官方数据,全省总计有420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5A级旅游景区7家,并且绝大部分景区都是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山地旅游景区。

(一)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测

1.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确立。

将贵州省2014~2019年的相关数据标准化后通过熵权法计算,得到贵州省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及总排序权重(见表1)。

表1 贵州省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权重

2.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生态位测度。

(1)生态位宽度测度。采用公式(7)、公式(8)计算得到贵州省山地旅游产业综合潜力生态位宽度(见表2)。

表2 贵州省山地旅游产业综合潜力生态位数值及排名表

从表2可知,贵州省山地旅游产业综合潜力生态位宽度最大值为贵阳市(0.29),其次为遵义市(0.18),最小值为黔西南(0.04),不同地区的山地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相差较大。为了更好地反映9个地市(州)的相关子系统的潜力生态位情况,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见图3)。

图3 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子系统生态位宽度对比分析

从旅游资源潜力来看,遵义市和黔东南州的生态位宽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分别为0.24和0.22。遵义市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拥有赤水丹霞、桫椤王国等世界级山地旅游产品,近年来通过发展山地农业旅游,也大大增强了遵义市山地旅游的吸引力;黔东南山地旅游资源丰富,有以施秉云台山为代表的山地喀斯特旅游,西江千户苗寨为代表的山地民俗文化旅游,还有集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为一体的剑河百里原始森林走廊,多元的景观类型吸引了大批游客;旅游资源潜力最低的是黔西南,无论是旅游资源规模还是旅游资源特色都明显落后于省内其他地市(州),仅有少数几个景区,缺少知名的旅游产品,多数还处于待开发阶段。

随着绿色贵州建设的持续发展,贵州省9个地市(州)生态环境潜力子系统的生态位宽度值差异较小,尚且处于良性发展阶段。

在市场需求潜力方面,贵阳市借助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平台,推广山地旅游产品,积极拓展旅游市场,2018年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为1.88亿人次和2457亿元,2019年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为2.29亿人次和3098亿元,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21.8%,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6.1%,可以说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从社会支持潜力和旅游接待潜力看,贵阳市以0.41和0.26的绝对优势领先于其他地市(州),这主要得益于贵阳市对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地方高校也为贵阳市山地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人才支撑。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为贵阳市山地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其他地区与贵阳市相比,经济增幅较慢,基础设施建设较弱,导致其接待潜力较弱。

(2)生态位重叠度测度和综合潜力生态位重叠度测度。本文采用公式(9)、公式(10)计算得到了贵州省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生态位重叠矩阵(见表3)。

表3 贵州省山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生态位重叠度矩阵

通过对生态位重叠度和综合潜力生态位重叠度的测算,可以反映区域间的竞争关系,潜力生态位重叠度越高,越可能产生竞争。贵州省9个地市(州)的山地旅游发展潜力生态位重叠度大于0.5的仅占8.9%,总体重叠度不高,说明各地市(州)今后的山地旅游发展虽然面临竞争压力,但仍有将潜力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度前三名依次为贵阳市与遵义市、毕节市—铜仁市、黔南与遵义市,重叠值分别为0.65、0.55、0.52,其中贵阳市与遵义市的生态位重叠度最高(0.65)。贵阳市与遵义市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相邻,还同时为省级交通枢纽城市,两市的旅游市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在贵州省处于领先水平,旅游资源也均以历史人文和地质景观为主,因而两市的生态位重叠度较高。山地旅游发展潜力生态位重叠度小于0.5的占91.1%,其中六盘水市与遵义市的重叠度最低(0.04),其次是黔西南与贵阳市(0.05)、黔西南与遵义市(0.06)。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六盘水市主打“凉都”作为山地旅游发展品牌,而遵义市以红色旅游和山地农业旅游为主要抓手,相互之间竞争压力较小。黔西南与贵阳市、遵义市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为明显,且与两个城市在交通距离和经济发展空间上相隔较远,形成了生态位空间错位,不易造成同质化竞争。

(二)山地旅游发展路径分析

本文使用SPSS22.0软件,聚类方法为组间连接,运用平方欧氏距离法测量类间距离,对贵州省各地市州潜力生态位进行聚类分析(见图4),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将贵州省9个地市(州)的山地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划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图4 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潜力生态位聚类分析树形图

1.Ⅰ类城市——生态位协调和错位发展路径。

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采取生态位协调和错位发展路径。随着贵州省内外高速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贵阳市至省内各市州中心的1~2小时城市圈逐步建成,“高铁旅游”将成为新趋势,借此贵阳市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应当加速由单一景区建设向综合旅游目的地建设转变。因山地旅游市场需求增长日益突显,可与湖南、重庆、广西、广东等省区高铁沿线的重点旅游城市跨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协同开发山地特色旅游线路,把贵阳市打造成中国西南国际山地旅游中心城市。

2.Ⅱ类城市——生态位扩充和错位发展路径。

遵义市作为贵阳市的主要竞争对手,可采取生态位扩充和错位路径。主要借助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国酒茅台、红色资源遵义会议会址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为代表的山、水、林、洞的特色自然旅游资源优势,走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路线,坚持以红色旅游为主、山地观光旅游和山地农业旅游为辅的山地旅游发展思路,加强红色旅游品牌形象的打造,将遵义市构建成一个集红色教育、山地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3.Ⅲ类城市——生态位特化发展路径。

该类城市主要包括黔东南、毕节市、黔南、铜仁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等7个城市。这些城市发展山地旅游综合潜力与前两类城市相比并不突出,应准确评测各地区的山地旅游发展潜力所在,在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采取生态位特化发展路径,走小众化、精品化发展战略,开发有个性、有特色的山地旅游产品,以吸引不同需求类型的游客,避免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同时,应开展跨区域合作,促进人才资源共享和市场互补,全方位提升综合发展潜力。

综合来说,潜力生态位宽度最大值为贵阳市,其次为遵义市,贵阳市与遵义市作为贵州省综合潜力生态位评测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城市,发展山地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建设成为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同时,应整合黔中城市群,将大数据运用到山地旅游的发展中,建成山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中国西南山地旅游的主要集散地,辐射环省城市带,扩大客源市场半径,使贵州省山地旅游进入高速增长期。各地市(州)应重点挖掘山地旅游资源特色,使资源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将接待潜力转化为实际竞争力,例如,在“市市通高铁”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农村交通网络的完善,做到“零距离换乘”,提高交通系统的使用效率,让交通基础设施更好地融入山地旅游业的发展中,具体发展建议见表4。

表4 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路径一览表

猜你喜欢
发展潜力遵义市贵阳市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36个大中城市四新发展潜力报告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贵阳市乌当区地下水问题及防治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