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合育人创新实践专题(二)

2021-03-23 07:48许华庚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政治

许华庚

数学课中的思政课程毋庸置疑就是告诉我们它属于课程思政的范畴,不属于思政课。因为思政课程是相对于专门的思政课教师而言的课程,比如中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也逐渐成为大家热议和关注的热点课题,那么,什么是思政课程?什么是课程思政?如何发挥主力军、主战场和主渠道作用完成全学科育人的课程思政?

一、什么是思政课程

思政课程,不难理解,就是思想政治课课程,本课程分为大中小学各个阶段课程。目前,中小学的思政课程是各个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中小学里80年代时叫“政治课”,90年代时叫“思品课”,2010年后叫“道德与法治”课。但是无论怎样称呼,他们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范畴,即思政课程,简称思政课。

看到“思政课”,顾名思义。“思”:就是“思想、思考、思绪、思路、思维……”,但突出的是思想性,要突出思想性也就需要强调教育性;“政”:就是“政治、政策、政法、政令、政府……”,即突出的是政治性,要突出政治性,就需要把党对教育对象的培养进行有政令性、规定性与针对性的教育;“课”:即“课改、课堂、课间、课后、课余……”即突出的是课堂改革的实践性,要突出实践性,就必须要将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元素与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在各个学科的课程里面把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观念、社会主义价值、社会主义法制等,通过课堂主渠道与课间、课后、课余的实践活动的延伸与学生充分进行对话,从而产生同频共振,达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效果。

二、什么是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2014年起,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就开始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在全面运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其他各类课程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相应的协同育人效应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党中央要求大中小学校开设的各类人文社科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必须充分挖掘其屮蕴含的直接的、间接的思政教育资源,并将其应用于思政教育实践中,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教学协同发展的思政教育体系,从而确立并且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育人目标相向而行的一种立德树人理念,同时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代先进思想,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思政教育行为。所以,课程思政具有了很大拓展性。

第一,从课程思政的本质来看,其核心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教材体系与教育体系之中,将其落实在全面渗透学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的全过程之中落细、落小、落实。

第二,从课程思政的发展维度看,课程思政是对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深化和拓展。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人人讲育人,课程门门有思政。每一位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各种品行、品格的“大先生”。

第三,从课程思政的理论维度看,课程思政是对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拓展。它是指导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无形而上位的属性,它是一种充分发挥其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教育理念体系。其核心是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责任等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递、价值引领、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与和谐统一。

第四,从课程思政的实践维度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既不是增开一门课或增设一项活动,也不是课程“去知识化”。而是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等手段,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关于思政课,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情怀的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让有视野的人将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但长期以来,出现思想政治课和专业知识课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同心同向同行的协调育人机制,导致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张皮”现象。由于没有强调课程思政的原因,导致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以及人格品质的养成方面过度依赖于专门的思想政治课,其他课程出现“袖手旁观”现象。比如:

第一,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价值取向上看,“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课程思政”中的“思政”侧重于思想引领与价值引领方面,主要强调的是在各门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和通识课)必须增强政治意识与思想价值的引领;而思政课程中的“思政”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方面,主要强调的是在思政课程中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体地说就是其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而思政课则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素养,这是事关学生成才成长的大事。

第二,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逻辑思路上看,“课程思政”的逻辑思路就是在各门课程的目标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心同行与协同育人效应。而思政课程的思路是在思政课课程中进行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课程思政”的构建与实施,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貫通于人才培养的整个体系中去实现最大可能与最大价值,充分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与最佳切入点;充分发挥其他课程教师与思想政治课程课教师一道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共同肩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中国学生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

四、发挥主力军、主战场和主渠道作用

从全国大中小学校各阶段教师的比例看,各学段都有80%的教师是语、数、英,物、化、生,体、美、劳,科学、音乐、道德与法治、计算机等专业学科(大学的专业课更多)的课程教师,这些课程的教师教育需要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从而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作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和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能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人才、培育人才、输送人才,是衡量一所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三全”育人与协同育人理念的一项无形指标。发挥主力军、主战场和主渠道作用,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每一门学科中进行思政教育,让知识教育与价值导向结合,让润物于无声与育人于无形的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才能让每一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走进课堂、植入学生心房,完成全学科育人功能。

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课程思政的理念也就像吃的盐一样,让这些立德树人之盐浸润到每一个学科之中去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对每一个学科的基本要求。

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需要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承担好育人责任,发挥好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将数学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让“干巴巴的说教”向“热乎乎的教学”转变。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各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部分教学内容为例,向大家介绍小学数学教材中“处处都有课程思政,时时都有思政机会”供读者借鉴。296316A6-7C7D-4D7E-9600-0C620BA1DEFB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政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