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税收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1-03-22 02:59孙志亮杨焕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财会专业教学改革

孙志亮 杨焕玲

摘 要:财会专业税收类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涉税事项的分析与会计核算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实务中涉及的税收问题。本文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角度出发,结合财会专业税收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的梳理整合、加强涉税实践训练、改进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学生对于税收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运用能力。

关键词:税收类课程;教学改革;财会专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2.064

企业纳税是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家依法治税进程的推进和税收征管水平的提升,社会对涉税服务人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大学本科阶段培养提升财会专业学生的纳税分析与核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税收知识,能够正确分析涉税事项进行账务处理,进而开展科学的税收筹划帮助企业减轻税收负担并提升企业价值。本文从培养提升学生的涉税处理能力出发,分析发现税收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培养提升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运用、纳税分析和税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1 财会专业税收类课程的教学及研究现状

1.1 课程设置

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基于人才培养的不同其税收类系列课程的设置也略有差异。以会计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为例,大部分院校的财会专业均设置了《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等专业课程;也有部分院校将课程整合为《税法与税务会计》或《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通常对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学生设置《税法》必修课程,同时设置《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等选修课程,既提升税务处理能力,也提升税收筹划服务能力。

1.2 教研教改

国内学者对于税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相对较少,通过中国知网搜索篇关摘税收课程共搜索356篇文章,其中大多涉及高职系列课程建设内容,高等教育研究面相对较窄。而在国内研究中,大部分学者针对税收系列课程中的单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如在中国知网以“税法教学改革”为篇名搜索168篇文献,以“税务会计教学改革”为篇名搜索73篇文献,以“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纳税筹划教学改革”为篇名搜索31篇文献。学者基于不同的环境背景与能力要求,从不同的视角,探讨相关单一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如任高飞、陈瑶瑶、王博(2018)提出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于网络“多平台、立体化”建设了《税法》课程的教学资源体系,培养提升学生的财税处理能力;姚爱科(2009)、陈舒(2016)提出《税法》《税务会计》两门课程的内容合;胡春晖(2014)、边琳丽(2016)提出《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就三门课程内容整合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相应课程的整合建议。

从目前国内相关教学研究情况看,学者更多侧重于单门税收类的教学教改研究,只有少部分学者就多门課程的整合进行探讨。因此,本文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基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依从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层次的基本导向,对财会专业税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将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进一步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纳税分析、税务处理和税收筹划能力。

2 财会专业税收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间内容重合交叉的客观存在

《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三门课程之间的递进逻辑关系,使得税收类系列课程在讲授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重合之处。学生需要在掌握税法知识的基础上,正确分析涉税事项进行账务处理,并进一步寻求可能操作的税收筹划空间科学节税。因此,需要进一步梳理整合课程内容,既满足课程知识学习的递进要求,又提高税收类课程的学习效果。

2.2 课程讲授更侧重课堂理论教学

税收类课程的讲授客观上存在偏课堂理论教学的问题,一方面老师需要及时更新补充最新的税法内容,同时又要保障学生对纳税分析核算和税收筹划的掌握程度,这使得本来不多的课内学时安排更为紧张。相较于理论教学,税收类课程的模拟实训相对较少,需要后续加强课程实训环节,提高学习效果。

2.3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税收类课程的考核评价多以结果性考核为主,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课程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结果性考核方式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无法进行很好的考核评价,无法真实反馈学生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需要引入过程性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客观衡量。

3 提高财会专业税收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3.1 税收类课程内容的梳理与整合

为进一步培养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纳税分析、会计核算与税务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梳理《税法》《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等税收类课程的讲授内容,保障课程间内容的有效衔接并尽可能避免重复。《税法》课程重点介绍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体系,通过介绍法律的制定背景、法律制度的理解与纳税应用,为后续税务处理与筹划设计打好理论知识基础。《税务会计》在介绍税务会计原则方法的基础上,具体就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税务处理进行重点讲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涉税处理能力。《税收筹划》课程则从税收负担、会计政策选择、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等视角开展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3.2 加强涉税实践训练提升学生涉税服务能力

增加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或环节,可以通过补充设置实验课或者单独增加企业涉税实务实训的方式来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体来说,通过采购税务实训软件或财税一体化软件,赋予学生不同角色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涉税处理与实践操作能力。同时积极对接不同层次的赛项活动,以赛促学,通过赛项活动锻炼提升了财会专业学生的会计操作和税务实务处理能力。同时,积极与校外单位合作搭建实习基地等实践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系统性的参与整个公司业务的纳税分析、税务处理及具体的纳税申报流程与实际操作,切实体会到实际税务事项的规范处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未来就业的竞争力水平。

3.3 构建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和税务服务实践能力水平。因此,从培养提升财会专业学生的涉税服务能力视角出发,构建税收类相关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设计过程性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财会专业学生日常实务中的纳税核算、会计处理等基本技能的考核,以利于更好的评价和提升学生的税务服务能力。具体来说,过程性考核主要结合课程学习中的考勤、平日表现情况打分,分值比例在20%-30%;结果性考核主要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但在试卷的设计上,重点依托于课程讲授内容和实际涉税服务能力的要求进行题型与考题的合理设计,将知识点内涵于纳税案例分析中来,将卷面考试与能力测评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胡春晖.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整合研究——以财会专业为例[J].财会通讯,2014,(28):42-45.

[2]刘珺,许宗凤,彭智军,等.高校税收类课程目标定位及教学改革研究——以铜陵学院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09,8(02):105-106.

[3]陈君芬.职高财会专业税收类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市场,2016,(05):125-127.

[4]边琳丽.《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课程整合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07):28-29.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JG2013172);青岛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育专项(XJY2020014)。

作者简介:孙志亮(1970-),男,山东广饶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与审计、资产评估;杨焕玲(1978-),女,山东莱阳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与会计、税收理论与实务(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财会专业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下的财会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探讨
关于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提高中职财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