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研究

2021-03-22 02:29计春阳魏晓彤
海南金融 2021年2期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供应链

计春阳 魏晓彤

摘   要:疫情冲击给我国经济带来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我国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但短时期内无法快速实现新产业的快速构建,只能通过加强产业协作即供应链网络的发展,快速反应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本文首先从国际层面、经济层面、民生层面分析了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分析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瓶颈及开发性金融对于缓解发展瓶颈的双向适应性,建议深化开发性金融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供应链金融;供应链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1.02.004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1)02-0038-07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中国在疫情期间快速应对、协调资源调配,快速遏制了疫情蔓延,这不仅反映出中国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还反映出了中国供应链网络的完善。经此一疫,也为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运用其经济优势,将一些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科技含量低的制造业大量迁往中国、印度等具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国家,本国内只保留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利润率较高的产业,导致其在疫情期间,抗疫物资产能严重不足,大大延误了疫情遏制最佳时间。专家预测,疫情过后可能会出现发达国家将部分制造业回迁本国的现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必然会遭受巨大损失,迫切需要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然而,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实现新产业的构建,只能通过加强产业协作即供应链网络的发展,快速反应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此外,疫情冲击对中小微企业产生了致命的打击,大量中小微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纷纷倒闭,中小微企业生存艰难的现状更加凸显,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刻不容缓。目前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以降低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但远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融资困境,因此需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以链带点,提高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地位。

开发性金融的出现和发展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针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瓶颈,开发性金融如何运用自身优势帮助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以及如何在深入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实现市场建设、制度建设的严峻任务,对开发性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都有深刻意义。

一、供应链金融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一)大力发展供应链是中国应对全球化、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切入点

供应链专家马丁教授曾说:“未来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能否站在供应链的高度系统思考、制定战略,将是决定企业生存壮大的关键。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贸易总量大幅缩水,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低,而美国等国的“逆全球化”行为更是使得全球产业供应链雪上加霜。但暂时的下降不能否认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不能否认全球产业供应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专家指出,经过本次疫情的影响会使得各国更加重视供应链的建设,更加重视自身供应链的完整性和自主可控性,更加注重对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

隨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制造业约占全球总产出的35%,世界各国或多或少依赖中国制造业,由此很难建立完全独立于中国的全球供应链,中国在未来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国际背景下,中国要注重打造多样化的供应链网络,做到自主可控,并进一步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二)供应链金融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

《2019年供应链金融市场调研报告》显示,企业家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直至2019年,有70%的企业家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健全的供应链管理基础上才能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企业家、资本集团早在2014年就开始布局供应链金融,投资规模持续上升,并在2018年创造了总投资额308亿元的历史记录。随着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投融资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再加上多个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建立,投资者开始甄别不同平台的未来价值、管理能力等条件,投资更加理性,偏向于投资具有地域优势的产业集群——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

供应链金融是依托真实的业务往来而展开的金融活动,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还可以提高资金周转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分配方式。完善的供应链可以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反过来优化供应链,并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二者相辅相成,供应链金融是未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

(三)供应链金融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就业率,保障和改善民生

供应链金融最初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随后其核心内涵被扩展为加速资金流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价值增值等内容。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关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贡献了约60%的GDP、50%的税收、80%的就业岗位。但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报表不完善、报表作假、抵押资产不足、信用低等问题,银行往往因小企业高风险而不愿贷款。另外,中小微企业经营灵活,所需的贷款额度小、周期短等特征,大大限制了其融资方式和资金可得性。无法获得外源性融资,企业法人又没有足够的资金以提供内源性融资,资金问题加剧了中小微企业的脆弱性,中小微企业正面临严重的金融不公平现象。供应链金融不但能够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而且可以促进中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2020年疫情过后,失业率上升,保就业就成了重中之重,只有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中存在瓶颈

“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壁垒,降低信息不对称,打造互联互通的“去中心化”的产业新业态。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将“ 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六大任务之一,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已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上升至战略高度。此外,商务部、财政部还就供应链金融创新、应用试点、专项资金预算等给出了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提高协同发展能力,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尽管有政府支持,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发展中存在众多瓶颈制约。

(一)供应链周期长,面临资金断裂风险

现阶段国家正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对供应链质量、效率要求更高。宏观方面,要对市场进行垂直细分,如农业、药品、机械、电子、服装等行业,需要针对不同产业的诉求定制供应链;微观方面,未来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是依赖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互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小额流动资金的周转率,提高资金利用水平,即建造智慧供应链。要打造符合上述要求的智慧供应链体系需要持续且数额巨大的资金输入,但在建立初期创造的效益相对较低,单靠以盈利为目标的市场资本难以实现。目前国家“去杠杆”环境下信用緊缩,企业资金短缺,流动性不足。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资金链极容易断裂,引发生存危机。要协调好“去杠杆”任务与流动性需求就必须提高对小额短期资金的利用效率,缩短资金流动周期,此外还需要实时监管资金流向,以降低风险。

(二)核心企业的主导动力不足

供应链金融的良好运营需要完善的产业平台为支撑,综合管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降低风险,也为未来实现数据变现提供基础。现阶段来看,搭建平台的任务几乎都是由核心企业承担并维持运营,需要巨额资金来支撑。此外,在目前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的形势下,核心企业以自身信用做资金担保,需要承担非常大的信用风险,如“青岛港骗贷事件”等反面案例更是大大打击了核心企业主导建立供应链金融的信心。产业平台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且对产业有非常强的依赖性,很难被直接复制到其他产业,沉没成本高。

与高投入、高风险相对的是供应链金融建立初期的低收益。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核心企业只有两种获益手段:一是利用自身高信用带来的利率红利以资金中转赚取差额;二是利用“结构洞”的位置优势,通过信息利用、数据处理等来获益。以上两种方法在形成规模效应之前,收益都非常低,只有实力非常雄厚的资本集团才能够担任核心企业来主导供应链金融,尽管有雄厚的资金做支撑,构建过程还是困难重重,供应链金融发展受限。

(三)链中中小企业地位低,议价能力弱,难以实现协同

中小企业普遍报表不健全、能够抵押的资产较少,信用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面临外源性融资难的现实境况。在供应链金融中,中小企业由于边际贡献少、可替代性高,议价能力非常低,几乎没有话语权,利益容易受损。

核心企业作为系统管理者的角色,应该合理制定规则,抵制种种破坏合作的行为,但不是所有核心企业都具有良好的契约精神,有些核心企业反而凭借其在供应链中的支配性地位,通过侵占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利益来改善自身的资金流动性。核心企业虽获得了暂时的利益,但非常不利于供应链金融的长期稳定发展,长此以往会严重恶化成员间关系,引发供应链金融风险。

(四)监管角色缺失,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估体系

信用风险一直是供应链金融需要防范的最主要的风险。一是供应链金融是以真实的贸易往来为基础开展融资,如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反向保理、仓单质押等金融服务,但监管体系不完善,虚假交易骗贷事件频发,给整个供应链金融行业带来巨大损失。二是在目前“M+1+N”模式下,金融机构只是作为资金提供方,不参与供应链运作,所有的金融业务都只能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在这种结构下,金融机构无法获知贸易信息真实性,也无法起到任何监督作用,易被缺乏契约精神的核心企业蒙蔽,供应链金融内部没有独立于利益集团之外的监督角色。三是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无法对链上的参与企业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估,从根源上降低信用风险。

三、开发性金融的基本原理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相适性

(一)开发性金融原理

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但其自身在发展初期因缺乏高盈利能力难以吸引市场资本输入,易产生市场失灵。此外,供应链以及供应链金融往往是跨地域甚至是跨国组织,政府需要进行跨地域的协同,效率低下,且政府干预能力有限。因此,除政策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之外,还需金融制度的创新以填补市场和政府力所不及的空缺,既能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长足的资金支持,还能引导市场资本流入;既能贯彻政府政策,还能实现自身盈利目标;既能深入供应链金融内部扮演监督角色,还能辅助信用评估体系建立。传统的政策性银行主要是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供应链金融,无法满足上述所有要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金融制度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性金融应运而生。

开发性金融是以市场化手段实现政府目标的一种金融制度,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在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同时,也强调市场业绩。开发性金融兼具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优点,在承担市场职能的同时还有政策引导的作用:在承担市场职能时,开发性金融着眼于对于发展国民经济非常重要但处于“瓶颈期”或由于政策不完善而发展缓慢的弱势产业,如本文所说的供应链金融,开发性金融的介入可以为产业提供长期的大额资金支持,把财政等单一现金流转变为企业或项目综合现金流,推动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流入该领域,完善市场。开发性金融不同于传统的政策性金融最显著的特点是开发性金融有盈利要求,以保本微利的原则参与市场,支持弱势产业发展;在承担政府干预职能时,开发性金融坚持以信用建设为主线,推动治理结构建设、法人建设、现金流建设和信用建设,推动制度完善进程。开发性金融与政府联系密切,可以通过组织增信发挥政府优势,深入产业内部帮助建立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推动制度建设,降低风险。

(二)开发性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相适性

国外供应链金融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形成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金融模式,对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国外供应链金融主要分为三种服务模式:一是金融主导型,即金融机构作为主导企业,不仅是资金提供者,还全面掌控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在实际操作时,依然会选择链中信用较高的大型企业来开展业务,并根据信用评估结果设计准入机制,以降低风险。二是产融结合型,即产业资本控股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利用自身资金流优势主导供应链金融。产融结合型的核心企业对资金流、物流都有很强的掌控能力,这使得核心企业能够监控范围更加广泛,风控手段更加多样化。三是信息协同型,即通过信息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建立起虚拟产业集群,利用信息快速、大量、优质的优势,深度细分市场,挖掘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此种服务模式通常是具有技术优势的第三方服务商来主导供应链金融。

通过对国外服务模式的分析,本文认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有三个“抓手”,即:资金长期可得、风险可控、基于信息流的协同运作和快速反应。

开发性金融具有扶持中小企业、帮助融资的动机和能力,不在供应链网络内的中小企业也能在开发性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开发性金融还支持担保类金融机构的发展,间接增强商业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在向市场傳递“热点”信号,引导市场资本流入供应链金融,帮助其度过资金“瓶颈期”,确保资金长期可得。

开发性金融不是单纯的以盈利为目标,而是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将自身利益与国家长远发展相结合,在扶持产业的同时推动信用评估体系完善,力图在市场大环境下完善风险控制,降低风险。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参与成员,可以深入落实国家政策,借助其隐性政府职能,震慑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运营中发现的违规漏洞,可要求企业整顿,从根本上降低风险。

成员协作、对市场快速反应、运作灵活性、资金快速周转等要求都要通过互联网运作平台来实现,开发性金融机构虽不直接参与平台构建,但通过资金供给、市场建设、降低风险等措施鼓励核心企业负责主导地位,促使核心企业主动承担起平台构建的任务。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与运作需要与政府部门交流协作,智慧供应链4.0阶段更是将政府等间接利益主体纳入供应链网络进行统筹管理,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自身政府职能的优势,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合作成本,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拓宽路径。

四、深化开发性金融对供应链金融的支持作用

(一)基于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造综合运作平台,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

运作平台的打造是实现供应链金融的重中之重,完善的运作平台能够帮助降低信息不对称,实现“去中心化”,打造闭环、灵活的供应链金融,为供应链个性化定制奠定基础。当今时代是大数据时代,数据变现能力也是衡量供应链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依托运作平台可以快速实现数据获取;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平台上参与成员的信任问题;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线上数据和线下货物的实时追踪,降低监控成本;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深挖市场需求,开发新市场,此外还可以迭代风控模型,拓宽风控维度。新技术的利用使得供应链更加智能化、可控化、复杂化,拓宽了供应链网络的边界,而平台大数据集成使得开发性金融的市场化运作更加深入基层,在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的运作模式引入供应链,促进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实现开发性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良性循环。

(二)强化开发性金融的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全国范围内供应链金融综合发展

开发性金融机构除了以自身资金流支持产业发展外,更重要的是起导向作用,引导市场资金流入供应链金融,填补市场薄弱环节。然而,开发性金融以自身盈利为前提支持产业发展,盈利额难以满足供应链金融长期的资金需要。为了持续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必须引导市场资本注入,引导市场力量助力国家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强化开发性金融的导向作用,完善市场,强化对市场资本的引领作用。

目前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不平衡,已有的项目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而内陆地区地理优势不明显,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是以供应链金融发展缓慢。长期来看,沿海内陆发展不平衡不利于国家战略实施,也不利于供应链金融的长远发展。开发性金融具有站在国家高度系统规划的优势,能够帮助内陆地区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平衡内陆和沿海地区发展速度,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内陆地区的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机会,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综合发展。

(三)探索开发性金融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新模式

目前开发性金融机构支持供应链金融主要是作为资金提供者,通过运作平台发挥监管职能。此外利用自身的市场资源、政府资源拓宽供应链金融边界,提高与政府的交接效率。长远来看,供应链金融与开发性金融要形成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这种形势下,开发性金融单一的资金提供者的角色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支持模式创新,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国际形势,提高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参与地位。

(责任编辑:夏凡)

参考文献:

[1]谢广云,江浚涛.2019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报告[D].北京: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2019(7):1-86.

[2]宋华,陈思洁.供应链金融的演进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一个理论框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30(5):95-104.

[3]宋华,杨雨东.现代ICT赋能的智慧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9,33(12):34-41.

[4]陈元.开发性金融与中国城市化发展[J].经济研究,2010,45(7):4-14.

[5]谢易成,王丽娜.开发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四融”方略探索——国家开发银行在广西的投融资实践案例研究[J].开发性金融研究,2020(3).

[6]陈元.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 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管理世界,2004(7).

[7]李志辉,李萌.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发性金融支持(DFS)模式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7(1):68-80.

[8]谢冰,蔡洋萍.基于集群效应的中小企业开发性融资模式创新[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6):27-30.

猜你喜欢
供应链金融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打造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企业财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