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凯
本文所讲的这把“风卷葵”壶最早是由清代的制壶名家杨凤年所做,后来这件作品被收藏于中国紫砂博物馆中,供人们学习。这件作品的造型非常的古朴和仿真,就像是大风卷起的葵菱,“风卷葵”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风卷葵”壶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它表面所做的那个菱花的形象,生动自然,并且菱花的规则生动,线条也很流畅,将所要表现的菱花造型表现刻画得淋漓尽致,逼真自然,所以为紫砂界的经典之作。“风卷葵”的造型特点深受女性的喜爱,因为他所表现的天然的灵动就像融入了女性的天然的心思细腻般使他拥有了无法比拟的魅力。他的造型奔放不羁,线条优美。这个形象就是抓住了事物刹那间的形象,线和面是静止的,但是变现出来又像是活动的,将这个形象演绎得自然而又美观。
作为一个紫砂艺人,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紫砂壶的创作是他们的终极目标,通过对这把“风卷葵”壶的细细研究后,可以更加深入地看到紫砂壶创作中的灵性,就像眼前这把“风卷葵”一样,同样是通过描述大风卷起的葵花的样子,其造型上带有生动,气质华丽顺畅,给人一种满溢的自然感。湖面的线条蜿蜒曲折,给人的感觉是蜿蜒曲折中带有丝般柔滑。圆形的身桶将风吹过后菱花卷起的自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壶面的包浆如玉般,这把壶的细节处理并不因为其壶身过多复杂的转折而忽略细节的处理。整体来看,整把壶对线条的运用从上到下都是非常的细腻和纯熟。给人一种风吹过的灵动感,还有话多的那种柔软质感,畅快利落。秉承了风吹菱花卷的这个效果,然后再去观察整个“风卷葵”的造型,发现这把壶的壶嘴实际就是一种风卷叶子的形象。大风吹过,树叶卷起成筒状做壶流,这样的设计是那么的自然和浑然一体,而在壶把的设计上,壶把就如同花的枝干一样细密地附着在壶身上,就如同是这个葵花是顺势从壶把的枝干上顺势上涨而出一样,壶把与壶身的相接处节奏感十足,整体更加富有张力,壶底到壶盖处都是抽象地勾勒塑造出的葵花的形象,从水平方向一层层地往上蔓延,舒展自如,很真实地将风卷葵的摇摆姿态表现出来。壶钮的塑造上面,在壶钮连接壶身处顺势生长出来几片叶子,与壶盖表面相贴合,这样的设计使壶盖和壶钮完整地融为了一体,这样的连接既自然又生动,也表现了作者在延续经典的同时所要表现出来的创新思想,就如同“风卷葵”本身所具备的那种多变的精神面貌一样。
这把壶的设计整体其实还是模仿“杨凤年”的传统的造型,但是它的模仿并不是单纯地临摹仿造,而是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对自然的细腻的观察了解后进行的合理的改造,这样突出主题的做法也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再者,整个壶的点线面互相融合自然,协调,这样所表现出来的行云流水般的节奏,这把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的精湛,在细节处理上也做到了细致入微,更加符合现在人们对紫砂壶审美的要求。这件“风卷葵”既加入了传统风卷葵的怀古元素,又与当代的艺术特色相融合,将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这种作品的设计和创新过程中,我们既要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器型所具有的特色,又要能够吸收现代新的东西,这样才能有新的突破,要能够发现这件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在的真谛,抓住重点,这才是这件作品美的根本所在。
结语:紫砂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中国各种的传统文化都是密切相关的,他的审美层次需要细细去研究。不论在外形上还是从它的内在意蕴上看,都需要用时间去慢慢地了解和分析,艺无止境,社会在前进,我们也需要再创新,在抓住经典的同时,抓住重点加入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才能使我们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