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筋纹器“菊瓣壶”的创作过程

2021-03-22 09:17王圆圆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筋纹圆润匠人

王圆圆

制作紫砂壶是一门手艺,也是一门艺术,在制作过程中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享受其中,无法自拔。说是在制作一把紫砂壶,更不如说我们是在紫砂艺术中遨游,这是一种享受。宜兴紫砂陶艺差不多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最近几年紫砂陶艺也成了历史的分支点,和其他陶瓷艺术相比,时间上却是很短,但是凭借着紫砂陶艺造型的多样化,也成了陶瓷艺术中的一颗明珠。紫砂技艺有非常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这许许多多的手工艺技法中也是数一数二,独特的存在。在紫砂艺术的发展历史中,紫砂艺术达到过多次巅峰,第一次是在明代,第二次是在清朝,之后就是近代,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茶馆的发展,紫砂壶也是在国内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又有一度沉寂,但是正是因为这一沉寂,让紫砂艺术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成了实用性与观赏性俱佳的工艺艺术品,焕然一新。

一件好的紫砂筋纹器不光要线条流畅明快,而且还要整器从上而下贯通一气,在精练中又有气魄。在紫砂技艺中,不断尝试各种造型的紫砂壶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其中筋纹器还是非常考验紫砂功底的,筋纹器在制作的时候,虽然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繁杂,但是明快和圆润的线条和一般造型还是很贴切的,越是简单自然的造型反而难度越大。筋纹器到现在为止都是紫砂壶里最难制作的一个器型。做筋纹器的紫砂匠人之所以做筋纹器,还是因为喜欢这种迎难而上的艺术挑战,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在不断提升自己紫砂技法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把这种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紫砂文化,参与到紫砂文化中来。

“菊瓣壶”是以菊为主题展开创作的。深秋时分,万花凋落,,只有菊花不惧寒冷,凌寒怒放,生机勃勃。文人雅客都爱菊,不仅是因为菊花品德高尚,更是因为菊花盛开在深秋,傲霜挺立,凌寒不凋。菊花给我们的印象都是高洁蕴意、色彩缤纷与形质兼美,经常被世人称作是花中君子,象征着忠贞不屈的毅志和顽强的毅力。整器以菊花为造型,不仅蕴含着赏菊文化,壶身被分成了若干份,好似是一瓣一瓣的菊花,整器挺拔高瘦,有瘦菊的模样,也有几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观赏角度不同,得到的感受就不同,也是不一样的意味。看菊瓣壶的壶身,均匀的筋纹就能看出制作难度,这也能看出紫砂匠人精湛娴熟的手艺。壶盖和壶口的筋纹都是相吻合的,筋纹从壶盖顶部一直到壶盖口,再过渡到壶体,贯穿整个壶体。每一瓣筋纹大小都一致,饱满圆润,转角处光滑,线条流畅圆润,特别惹人喜爱,爱不释手。壶钮也和壶身一样都是菊花装,菊花蕾,虽然小巧但是不失灵动,壶钮上的筋纹也是历历可数,精雕细琢,清晰整齐。壶嘴和壶把互相呼应,环形壶把拿捏恰当,直流壶嘴,轻巧如指,壶底圆润内收,整把壶都好似芬芳的菊花,温柔绽放,令人舒心,沁人心脾。每一种工艺技法都不是凭空出现的,所以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也不能一蹴而就,要再不断试错,不断尝试,反复练习后才能得到一件优秀的作品,这才是一个紫砂匠人应该有的端正的态度。在严谨的制作工艺下,一把传统的筋纹器创作出来也是需要匠人投入很多情感和心血的。紫砂艺术是无止境的艺术,随着当代社会发展速度,新兴技术和装备都在不断被开发出来,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创作新的紫砂创作,也要多加强基本技法,把传统的紫砂技法更好地传承下去,才能让紫砂艺术发展得更加长远。

现代紫砂艺术中制作紫砂壶更像是丰富自我、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每一把紫砂壶里都透露着制作匠人的情感和心情。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把紫砂事业开拓得更加丰富繁荣,也只有不断实践和尝试才能了解到自己的艺术实力和艺术风格。在自己的作品中投入和融入自己的想法,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就会是新的艺术天地了。

猜你喜欢
筋纹圆润匠人
流动的壁画 匠人的传承
筋纹佳构赋祥瑞
筋纹智慧,美菱盛放
——论紫砂壶作品《合菱》的艺术创作
一手掌控的餐具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Roll with it
生活
青年匠人
汽车匠人
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