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天水送无穷树
——陶刻山水兽耳瓶创作有感

2021-03-22 09:17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笔锋瓶身陶刻

马 兰

中国人民是向往自然生活的,尤其是到了当代的中国人更加向往大自然的生活,青山绿水,试问又有什么人不喜欢呢?但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工作步伐的加快,现实中我们所生活的地方可能只有高楼大厦而缺少这种矿大的自然景观,即便是有这样的景观可能也会因为工作原因无暇去驻足欣赏,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慢慢地消磨自己的意志,也没有办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山水画自古就是人们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在置身于山水之中的时候,人们的心灵会更加贴近自然,就像是漂浮在群山中的云雾一样,能够自上而下俯视山间的风云变幻,运用水墨黑白的山水画中所表现的意境,使人们的想象可以无限地放大,在这个过程中视野一下子变得非常的大,非常的开阔,心情也会随之变得舒展开来,下一秒就会迎难而上,鼓足勇气面对生活的一切,这就是山水画的魅力所在。

传统的山水画意在创造一个宏大的空间,在这样广博的空间之内,人们置身其中会变得特别的渺小,同时也是因为人们置身在这种空间里会慢慢变得强大。陶刻山水就是将这种大的意境和有限的空间进行一定的平衡,平衡其中的陶刻技法、陶刻工艺构图和表达的艺术情感。眼前这个陶刻山水兽耳瓶便体现了这种理念。

陶刻“山水兽耳瓶”是紫砂陶刻与传统山水画的结合,人们可以在欣赏山水画的同时来感悟人生。古代人们除了通过诗词歌赋来抒发自己情感,还有便是通过水墨山水的方式,这种感情的抒发方式更加的永恒,就如同山川河流一样永固,我们在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从第一眼就会有一种非常雄厚的意境美。兽耳瓶在刻绘构图上主次分明,在画面的黄金位置突出主峰,主峰山峦崎岖雄伟,位于画面的正中心,我们可以细看将它想象成现实中的山水,这个主峰的位置不仅是平面的正中心,也是三维世界里的正中心,前景和后景的位置正好聚在中间。并且在整个画面的景深处理上,老师通过刻绘时候用到的深浅来将整个画面前后拉开,用细致的线条来刻画山峰的外轮廓,线条与线条之间相互叠套在一起,一层一层地向后面蔓延成一座座山峰,也体现了山峰的硬朗有力的风格。在山峰之间也会注意去用线条勾勒出一些阴影。这些阴影同山上的树木一起构成了整个山水画卷连绵不绝,郁郁葱葱。

在这个陶刻兽耳瓶上面的画面与传统的山水画的最大区别在于刻刀的笔锋同毛笔的笔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毛笔的笔锋之下会在纸上形成晕染,而刻刀刻绘出来的山峰则是干净利落,一刀下去线条实实在在,山峰巍峨挺立其中。画面中的水的表现运用了空间留白的表现方式,山间的水流汹涌而下,而这些水的表现其实是通过对山的刻绘来衬托出来的,也就是说表面上刻绘的是山,但实际上是在说水,正是因为有了山的衬托才会将河流的画面对比表现出来。

我们再来整体观察这个兽耳瓶的造型,瓶身上窄下宽,四个转角做了转折处理,这样就使整个器型不会那么僵硬,在瓶身是选用了段泥粉浆,然后胎体则是紫泥的颜色,这样的话我们在瓶身进行刻绘的时候整个画面瞬间就会对比出来,不需要再有上墨染色这个环节了。瓶身两侧各有一个兽耳型的雕塑附着其上,既美观,又能寓意吉祥,兽耳口中叼环。

总结:这件“紫砂兽耳瓶”在瓶身的山水刻绘细致入微,山水画面清秀雅致,清气逼人。对于山水画面意境的表达刻画得非常的充分,并且用刀熟练,刀刀准确,山川的起伏跌宕,云烟袅袅、水流潺潺、绿树成荫、仙气飘飘,宛如仙境般让人欣赏之后回味无穷,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刻画的过程中老师也是能够抓住重点,熟练地运用自己的陶刻刀法和对传统水墨山水画的理解将山水之美寄予陶刻之中,使整个的画面更加的绚丽多彩,达到这样震撼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笔锋瓶身陶刻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春日粉妆
一个动作写出笔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旋转&跳跃
名家笔锋
百变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