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无忧方樽”的陶刻艺术

2021-03-22 09:17吴永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瓶底紫砂陶瓶身

吴永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1、紫砂陶刻艺术

在七千多年历史之前,还是远古新时期时代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国最早的陶刻艺术便出现了,祖先们将各种符号和图案刻画在陶器上,同时这也是我国文字诞生时所最原始的雏形,远古时期的人民们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劳作活动、记录计算等的行为通过符号和图案的形式陶刻了下来,这也是我们现在依然能够对过去的历史不断进行分析和了解的关键依据,因此,陶刻在其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们在各种艺术品的装饰中都能够看到陶刻的艺术,在宜兴紫砂艺术中显得尤为常见,一开始只是用在底部落款的陶刻,随着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紫砂装饰手法中最重要的一项艺术了。人们若是学习紫砂艺术,那么陶刻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要求十分高,但这同时使得紫砂陶刻艺术的发展变得十分迅速。

如今紫砂陶刻的艺术已经发展到了最辉煌的时刻,陶刻艺人们通过自己精妙的刀法以及深厚的功力,来将祖国的大好河山、虫鱼飞鸟、花草树木等展现在精美的作品上,以此来将我国传统文化的古色古韵和怀古之情充分地展现出来。陶刻装饰不仅让紫砂作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充分地将绘画以及书法的魅力彰显了出来,这彼此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促使紫砂艺术走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同时也为其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拓展延伸,推动了紫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陶刻在紫砂上面会显得难度更大,需要陶刻艺人的表现手法变得更加立体,对于刻画的布局以及内容也要根据器型的形状来进行选择,只有充分表现出其中的思想内涵以及人文情趣,才能为紫砂的艺术效果增添色彩。

2、紫砂“无忧方樽”的造型特征和陶刻艺术

图1

紫砂“无忧方樽”(见图1)古朴的造型,基本的形制也是以四方为主的,瓶底在四方的基础之上又增添了四个圆圆方方的小足,放于平面上会显得更加稳定,大方庄重的感觉油然而生,瓶底看似有点稍稍地向内收缩,但整体上与瓶身的宽度相差无几,十分自然地过渡到瓶身,瓶身四边棱线的弧度与线条也都刚柔并济、流畅利落,张力感十足,致使瓶身充分彰显出了稳重、醇厚的气质。瓶身向上不断向内收缩便形成了瓶颈,瓶颈收缩的力度要比瓶底大得多,因此瓶颈显得更加小巧,也与瓶底形成上下的对比,彼此相互呼应着,瓶颈向上稍稍扩展了一点形成了瓶口,瓶口的造型也是四四方方的,所以整个瓶造型的结构和比例都显得十分稳重和协调,于此同时,高雅挺拔的气势却依然存在。此瓶整体的造型是以方樽为主的,而方樽又是取自于青铜鼎,青铜鼎在古代的时候是一种利器,是十分有名的一种器具,它是地位与权利的象征物,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以及见证,结合方樽的造型特点来创造和制作紫砂瓶,不仅使得整体的造型上增添色彩,更使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又多了一份来自历史的厚重和浩瀚之感,将古韵古色的气质彰显得淋漓尽致。

紫砂“无忧方樽”正反两面的瓶身装饰都是以陶刻技艺来进行的,使得整体的气质上又增添了一份人文意境。在紫砂的装饰技巧中,陶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它将笔替换成了刀,又以坯取代了纸,陶刻艺人需要将字画陶刻在紫砂的生坯上,这不仅需要陶刻艺人具有高超的陶刻手艺,在书画方面同样也需要一定的基础,巧妙地结合了金、石、书、画这四中不同的材质和技法,同时也为紫砂艺术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转折。

对此瓶陶刻进行欣赏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正面陶刻了一块石头和一个花瓶,花瓶身上也陶刻满了字,整体给人安详平静、悠然自得的意境;而另一面则陶刻了一句诗,格式是草书的形式,紧密连接着的笔画互相呼应着,所表达的意思也与瓶身融合,成为了一体,字体虽然看着比较潦草,但是雄浑有力、奔放有势的气质却一点也没有削减,将整体线条、结构以及意境的美充分地展现出来了,更是呼应着诗中所表露出来的意境。在紫砂陶刻艺术中,刀法功底的深厚对于整个作品来说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只有好的刀法陶刻出来的效果,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作品其中的文化内涵,如果我们仔细地去观察,我们便能够看到充满动感、抑扬顿挫的陶刻刀法,使得整个画面主次较为分明,充分地融入了整个情景之中,将陶刻艺人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追求也充分地展露了出来,促使整个作品的文化内涵变得更加丰厚。

3、总结

综上所述,陶刻在紫砂艺术中作为装饰之外,它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体系,其中所包含的学问更是十分深厚的,陶刻将金石书画这四种都汇集在一起,具有着丰富的题材内容,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个性思想的同时,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作用,使得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促使紫砂艺术的发展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有利于紫砂艺术走向更高层次的领域。

猜你喜欢
瓶底紫砂陶瓶身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春日粉妆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最是春花烂漫时
百变瓶子
黑暗中寻找光明
口香糖瓶的改进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