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阁,吕传阁,张攀攀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河南 商丘,476100)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创伤,每年全世界超过30万人死于烧伤,其中90%烧伤死亡事件发生于发展中国家,而颜面部属于烧伤主要部位[1]。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除面部一般功能受到影响外,色素沉着、面部畸形及遗留瘢痕直接影响患者容貌,引起强烈心理应激,造成心理弹性水平下降,消极应对[2]。目前,瘢痕预构皮瓣是烧伤后主要治疗手段,但受消极心理、治疗认知度不足影响,多数颜面部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消极应对,对外界活动回避和抗拒,不利于顺利完成治疗,直接影响预后效果[3]。KAP理论是以“知识-信念-行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方式,属于健康行为转变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并认为人类行为转变从获取知识开始,形成信念,最终达到行为转变目的,这一过程中,知识为行为基础,健康信念为行为动力,健康行为为目的,三者协同促进自我健康管理[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4例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患者,探究KAP理论对其影响。具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顺序不同分为2组,各42例。观察组:男16例,女26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4.55±5.33)岁;烧伤原因:电烧伤5例,热液烧伤11例,火焰烧伤22例,其他4例;烧伤TBSA分级:深I度18例、深Ⅱ度14例、深Ⅲ度1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或中专17例,大专及以上20例。对照组:男14例,女28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5.25±5.36)岁;烧伤原因:电烧伤6例,热液烧伤12例,火焰烧伤20例,其他4例;烧伤TBSA分级:深I度16例、深Ⅱ度15例、深Ⅲ度1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或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21例。2组性别、年龄、烧伤原因、烧伤TBSA分级、文化程度等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1 纳入标准
颜面部大面积烧伤者,烧伤面积>面部面积的50%;均接受瘢痕预构皮瓣治疗;年龄≥19岁;意识清晰,具有理解、阅读、语言能力,可独立完成评估量表;积极参与本研究,签订研究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者;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合并神经系统、精神系统疾病者;存在急慢性严重疾病者;认知障碍,无法参与KAP理论干预者;妊娠或哺乳期者;同期参加其他研究者。
完善相关检查,严控皮瓣修复指征,择期行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期间给予2组不同干预措施。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结合健康知识手册展开常规健康知识宣教,如烧伤后瘢痕形成原因,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相关注意事项等;加强沟通交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纠正不良认知和不健康心理状态。
1.3.2 观察组
上述基础上展开KAP理论干预,以KAP理论为指导将本次干预内容分为知、信、行3个阶段,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知识获取阶段:①面对面一对一床旁健康宣教,宣教形式:健康手册、健康教育视频,宣教时间:入院后第1d下午14:30,宣教时间30min左右;②集体宣教,宣教形式:皮肤组织专家讲座,宣教时间:入院后第2d下午14:30,宣教时间45min;③个体针对性宣教,宣教形式:存在疑惑或认知不足个体自行找主管医师询问,宣教时间以解疑答惑完成和患者完全掌握健康知识为准,④网络宣教,指导患者添加微信好友,关注微信公众号,宣教形式:微信,宣教时间以患者自主退群及取消关注为止,宣教内容:烧伤后瘢痕形成机制、症状体征、预防护理、治疗方法、检查方法、饮食保健、日常防护、瘢痕预构皮瓣修复方法、治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方法、功能锻炼方法等;宣教期间通过科室健康知识问卷(该试卷由问卷星APP制作)评估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个体针对性一对一健康再教育。
(2)正确信念及态度形成阶段:①在健康宣教过程中,鼓励患者提升自我效能感,面对当前患者存在的治疗态度和信念等问题进行剖析解答;②通过疏导、心理暗示、家属安慰、亲朋好友慰问等形式,激励患者珍爱生命,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责任感,进而燃起对生命的渴望和积极治疗态度;③调动一切社会支持系统,做好单位及亲友思想工作,给予患者更多支持、关怀和理解,减少歧视和排斥,以平常心态度为其提供发泄和倾诉机会,并尽可能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其感受到社会关怀的温暖;④名人励志,通过“廖智人物讲述”,鼓励患者积极、乐观、正性面对现状,正确面对困境,积极改变,走向希望;⑤正念减压训练,包括正念静想冥思、正念呼吸、正念扫描等,30min/次,1次/d;
(3)健康行为形成阶段:①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是否以积极乐观、正性方式面对瘢痕现状及周围环境,并指导患者自我总结心理转变情况,给予自我充分肯定;②自我基础护理,评估患者自护能力,是否遵医嘱自我保健、用药、积极接受治疗,对积极治疗及治疗依从性高者,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行为转变不明显者,给予再教育;③评估患者功能锻炼完成情况,是否做到定时、定量进行面部功能锻炼,如微笑、抬眉、睁眼等,以此充分了解患者行为转变情况。2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
(1)2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水平变化,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dsonresili-encescale,CDRISC)测评,共25个项目,涉及自强(8个条目)、乐观(4个条目)、坚韧(13个条目)3个维度,5点评定法,分为完全不是这样(0分)、很少这样(1分)、有时这样(2分)、经常这样(3分)、几乎总是这样(4分),分值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高。(2)2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变化,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测评,涉及屈服(5个条目)、回避(7个条目)、面对(8个条目)3个维度,Likert 4级计分法,分值越高提示使用该应对方式频率越高。(3)干预结束后,2组治疗认知度,问卷星APP制作治疗认知度,问卷包含疾病相关知识、预构皮瓣治疗2大版块内容,共100分,分为优(>90分)、良(80~90分)、可(60~79分)、差(<60分)4个等级。(4)2组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评定,分为非常不满意(19~37分)、不满意(38~56分)、一般(57~75分)、满意(76~94分)、非常满意(95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42×100%。
SPSS23.0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2 组心理弹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2组坚韧、自强、乐观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干预前2 组应对方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2组应对方式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观察组治疗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73.81%(P<0.05),见表3。
颜面部作为机体暴露部位,最易发生烧伤,因此颜面部烧伤在所有烧伤部位中占据主要地位。颜面部血管丰富,易伴鼻、耳、口、眼及呼吸道损伤,增加后期整形难度,加之颜面部瘢痕直接影响面部美观度,成为严重应激源,给患者心理、生理带来严重创伤[5-7]。
表1 2 组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比较(± s,分)
表1 2 组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比较(± 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aP <0.05
表2 2 组治疗认知度比较[n(%)]
表3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近年来,随医疗及整形技术发展,预构皮瓣成为烧伤后瘢痕重要瘢痕修复方式,临床应用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多数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受认知、心理、应对方式等因素影响,造成治疗积极性不足,同时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导致心理弹性水平低下,消极应对,不利于瘢痕修复治疗[8-10]。因此,针对颜面部烧伤患者,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外,需更加重视患者认知、应对态度及行为方式。行为学研究发现,知识与行为存在一定关联性,行为与个体信念、价值观及认知度密切相关[11]。KAP理论是以知识-信念-行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模式,属于健康行为转变理论重要组成部分。KAP理论指出,个体行为转变以获取知识为基础,树立健康信念为动力,进而完成行为转变,理论实施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向病人传授疾病健康知识,强化健康信念,从而建立正确行为方式,达到防治疾病目的[12-13]。目前,KAP理论在管理、健康、教育等多个医疗护理领域获得良好效果,显示其有效性和可行性。石兴莲等[14]学者发现,知-信-行理论干预下,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显著提升,儿童刷牙行为及刷牙频率得到改善。许颖[15]研究指出,信息-知识-行为理论指导下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增强高血压患者遵医意识,提高遵医性。但KAP理论在颜面部烧伤领域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在KAP理论下展开护理干预,KAP理论指导下,将干预内容分为知识、信念、行为3个阶段;首先在知识获取阶段通过多形式展开健康宣教活动,有助于提升患者疾病及治疗认知度,为建立健康信念,转变行为方式奠定基础;健康宣教过程中通过问题剖析解答、心理疏导、名人励志、社会系统支持、正念减压训练等形式纠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心理弹性水平,树立正确信念,以积极方式应用,有助于行为转变;健康行为形成阶段,通过评估患者心理变化及行为方式,掌握其行为方式是否得到良好转变,针对行为转变不良者,再次展开健康宣教,可协助患者形成健康行为习惯。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水平、应对方式及治疗认知度均优于对照组,可见KAP理论能改善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提高治疗认知度,以积极方式应对现状及治疗。此外,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示KAP理论得到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患者充分认可和满意,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患者管理中,KAP理论能改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以积极方式面对自身状况,提高治疗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