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倩如
即便是最微小的努力也能迸发出力量,即便是最小的光芒也能照亮前方的道路。
1
杭州疫情最严重的那一天,我响应单位号召,从零感染的安吉回重疫区杭州,离开自己的孩子,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上,同时负责社区执勤工作。2003年非典发生时,我自己只是个孩子,什么都不能做;2020年新冠肆虐时,我已成为一名肩负使命的检察官,虽然面对凶险的疫情,我也会害怕,但作为一名党员,我义无反顾。
就在那时我遇到了小林[1],过年期间他跟着一个老乡到杭州游玩,由于钱很快被挥霍,他们开始用不正当手段攫取钱财,通过拉车门、撬车窗等手段窃取玛莎拉蒂、路虎等品牌车内的物品,触犯了法律。在疫情期间,我们对其取保候审后,小林无处可去,他的父母远在贵州,也无法及时过来接走孩子。我们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小林在省内的一个远房亲戚,经过沟通协调和多方配合,最终和公安一同护送,将其暂时安置在亲戚处,并为孩子提供了防疫用品,购置了相关学习书籍。回来以后,我收到小林发来的微信,“姐,对不起,害你们这么操心,还这么麻烦你们送我过来,我答应您,我不会再做这种傻事,我一定好好听话!”
小林取保候审后,为了提高远程监管的效率,我们开始逐步探索数字未检道路,利用技术化手段助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实现远程提审、远程开庭、远程不起诉宣布,慢慢尝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云上”监管。杭州作为“数字之都”,率先开发应用“非羁码”,让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手机安装APP,每日人脸识别定时打卡,不定时抽查,确保被监管的未成年人能够在必要的管控下回归日常生活。同时,“非羁码”能自动预警“越界”行为,一旦发现未成年人离开住所地,或是进入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与其他不良青年接触,参与不当的活动聚集等,系统会亮起警报,并将信息自动发送到公安和检察机关承办人的客户端,从而及时对未成年人的越界行为进行干预和引导,防止再犯,做到全流程监管。
2
还有一桩抢劫案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嫌疑人阿龙作案时未满15周岁,来杭州游玩随身携带了一把斧头,和同伴商量没钱了就去抢劫,最后在一个夜晚他用斧头砍伤了被害人,抢劫了一部手机。手段虽然残忍,但在讯问过程中,我们无意中发现一个细节:这两个孩子在购买作案工具时,曾特意讨论过,只用斧背砍人,绝不使用斧刃。这样一个小细节,成为了后续其认罪认罚后从轻处罚的重要考虑因素。也是这个案子让我们开始思考,“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世界上没有十恶不赦的罪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圣人。在人生的转折点,如果曾有人愿意给予那些罪犯一点关心和理解,一些引导和帮助,他们有可能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面对涉案未成年人,不应把他们当成“洪水猛兽”全盘否定,应该去发现他们身上的善意。所谓的人文关怀,不一定是刻意追求的很高深的东西,而是看你能否站在他人的角度,真正去同情、关心别人的生活,检察官更应该如此。因为案件不是纸面上不会动弹的文字,而是背后活生生的人和事。
基于这个案子,我们希望进一步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节点前置,更早地向那些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孩子伸出援手。我们与公安机关签订了《关于在涉未成年人刑事、治安案件中全面加强检警协同的若干意见》,加深公检两家在未成年人数据共享方面的合作,配合开发“处遇码”数字小程序,把公安机关采取行政处罚和不予行政处罚的未成年人数据,和可能涉嫌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数据一起汇总到平台上,进行大数据整合研判,并按照“处遇码”进行评估和帮教,有效预防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而言,未成年人“处遇码”微信小程序,就是将所有涉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分级处遇,根据案件严重程度、未成年人认罪态度、父母的监护状况等划分为红码、橙码、黄码、绿码四类“处遇码”,实现动态评估。当一名被评定为红码的未成年人在线完成小程序内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帮教内容后,“处遇码”会从红色变为橙色;当其完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帮教内容后,“处遇码”又会自动变为黄色;当帮教内容全部完成,“处遇码”就会自动转为绿色。小程序端口除了向涉罪未成年人、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开放以外,还会向涉罪未成年人家长同步开放,督促家长参与亲职教育,形成司法保护和家庭保护的良性互动。
3
尝到了“数字检察”的甜头,我们又创新开发了未成年人“法治地图”,把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和侵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罪名、情节等数据实时更新上传云端,并将数据反映到辖区地图上,细分到每一个街道。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对大数据进行分析预警,如果发现某一区域内未成年人某种犯罪频发,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我们立即根据具体情况对该区域进行重点排查、精准防控,将可能涉嫌犯罪的监督线索提交公安机关及时侦查。另一方面,在地图上设置“未成年人保护指数”,如果发现某一区域内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短期内大幅度增长,我们就会与教育部门共同制定工作意见,同时增加该区域内法治宣讲的次数和频率,让未成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基于“法治地图”的研发,我们发现本辖区某一城市公寓内涉“黄”案件多发,通过同案人员供述,我们向公安机关提供了相关线索,顺利抓获了涉嫌协助组织卖淫的犯罪嫌疑人小佳。
小佳在14岁时被人引诱卖淫,慢慢地,她逐渐从受害者变为加害者,成为了组织卖淫团伙中的一员,协助他人共同组织一批年龄仅为13、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卖淫。主要手段就是和其男朋友一起通过老乡介绍,说服未成年人少女到杭州卖淫,并负责接送、化妆、收款等工作。提审时不论我们如何进行教育,小佳都不配合,帮教一时也无从下手。但坚毅是每一个未检人的信条,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迷路的孩子,这是我们身上担负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一名母亲,我深知“幸福的童年能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每一个涉罪未成年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我们除了要解决法律本身的问题,更要考虑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情感因素等,才能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于是,我们重新梳理案情,对小佳进行更深层次的社会调查,找到了其失联已久的父母,让他们进行了亲情会见,化解了彼此之间多年的心结。小佳告诉我们,其之所以会“死心塌地”地帮助比她大十几岁的男朋友一起组织卖淫,源于从小父母离婚,缺少父爱。以此为切入口,我们与小佳进行了有效溝通,为她分析利弊,助她认清是非,并根据小佳的化妆技能,将她送到专业的美容美发技能培训学校进行培训帮教。欣喜的是,不久以后,就传来小佳美容技能比赛获奖的消息。因此,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未检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惟有不忘初心、迎难而上,才能在深耕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的基础上,与时代接轨,做好未成年人守护者。
也正是因为有了数字化这项“新武器”,我们在帮助未成年人的道路上蹄疾步稳。我们不仅仅是用真诚打动他们,用制度保护他们,用帮教挽救他们,更善于用“数字化”工具提高办案效率,及时预警犯罪,防止再犯风险,让未检工作更具成效。也许我们都曾经是单兵作战的微光,但“数字化”将微光聚集,助力未检工作释放更大的能量。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未检事业会更加辉煌!
113050118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