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增铕
摘 要:作业是指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习知识的一个总结和认证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做作业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将所学知识进行更牢固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字运用水平进行提高,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力,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主要围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个性化 作业设计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7.032
随着我国对学生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相关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不断实施,对于学生的作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提出,学生作业要建立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因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展示、认证和反馈,合理的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和夯实语文知识,并通过适当的延展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视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丰富知识的积累,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品格等修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作业主体混淆,对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理解错误,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全靠家长配合完成,导致家长压力过大;学生压力大,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对于作业布置都存在着难度高、数量多就能出好成绩的观念,不仅造成学生完成作业质量差,还会造成厌学的现象,不利学生发展;作业评价较单一,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没有进行一个正确、规范、系统的评价,导致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较差且没有任何收获,而养成了应付式的学习习惯,同时由于缺乏对评价重要性的认知,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多存在言辞犀利的教育用语,严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效率差的现象。
二、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策略
1.改变作业设计观念,重视作业价值和作用
教师作为学生教育的主导者、引领者以及探究者,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应做出改进和完善。对于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教师要着重秉持兴趣是人们最好的伙伴这一理念,在设计作业时,要提高对作业价值和作用的重视程度和认知程度,深切剖析和了解作业存在的意义及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从而有效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且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个性化作业。
如《一次比一次进步》一课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从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角度去进行作业的设计。首先是让学生能够按照课文熟练地书写“冬、回、片、皮、不、和”等生字,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其次,教师还要注意作业后的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加强学习体验的过程和加深学习方法的使用,且还要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如“菜园子里还能生长哪些蔬菜呢”“这些蔬菜我们见过、吃过吗”“蔬菜都有哪些区别”等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延展并呈现在作业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做作业能够保证学生对于课后时间的充分利用,加深课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这些问题还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收获学习的乐趣和完成作业的成就感。最后则是从实践的角度去设计作业,这种作业不需要学生去以书面的形式呈现,而是要学生走进生活,切身实地地观察和了解,如“和爸爸妈妈去菜市场看一看课文中学到的蔬菜”“自己主动认识三种或更多的蔬菜,再上课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类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见到这些存在于教材中的物品,还应让学生通过更细致的观察深刻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
2.明确作业设计主体,减轻家长负担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要加强对作业主体的认知,对于作业的批改和查验时教师本身的工作内容之一,而非教师对于家校联合教学的错误理解,将作业的批改和学习的指导都交给学生家长,这种教育方式是畸形且不负责的。由于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课堂学习实际情况而进行设计的,更符合学生的积累和学习,而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的批改作业工作,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更直观、清晰的掌握的一个关键阶段,通过批改作业,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异,通过这些差异能够更明确自身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教学方式方法和理念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更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接受情况,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减轻家长负担。
3.降低作业设计难度和数量,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完全摒弃传统形式的难度高、数量多就能出好成绩的思想以及教育方式,作业的本质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和难度的大小,而在于教师设计作业的质量和学生是否能够通过作业加深知识积累和学习技能的掌握,通过高质量、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后,教师可以从想象能力、节气、动物习性等能够联系到生活实际的角度对作业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如“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足迹能拼成什么团呢?”“雪是什么样的?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没有青蛙呢?”并让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将验证前后的两个结果都写在作业本上,以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文字、口述或者画画等各种形式呈现,发挥学生的特性,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和谐的学习,通过这种降低作业难度和减少作业数量的方式,设计出质量更高的作业,得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各方面方能力。
4.让作业设计的自主性更强
个性化作业设计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自主性,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让学生拥有对作业布置的主动权,但是并不是将作业交给学生自行设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先要对作业设计的目的予以明确,让学生对作业需要达到的效果进行了解,然后再结合学生自身的想法和能力情况,对需要完成的作业中对一些题目进行编辑,让作业更具创意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例如,对一篇课文进行学习之后,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对文章中成语和表现手法予以更好的学习,教师可以先自主对一些题目进行设计,让学生完成和讲解。然后让他们依据教材中已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模仿,在创造出一些题目。最后教师分析和整理学生设计的题目,将于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相符合的问题,让他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于学习要去予以达成,还能对设计实际的作业中,对其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予以锻炼,让学生所设计的作业对其自身的能力更加的符合,从侧面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
5.尽量布置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作业内容
很多教师简单地认为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量越多越好,这样做可以让他們加深对知识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会对作业的数量和重复的次数过分注重,但是这种布置作业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为出发点,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强的作业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加以掌握和灵活运用,让他们对语文作业保持持续的新鲜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时刻保证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前提和基础,通过对作业进行个性的设计,以及对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改进作业设计方法和手段,创新作业设计形式和内容,强调作业设计的主体和价值,保证学生能够通过个性化的作业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和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鲁莲《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实施的探讨》,《课外语文》2020年第24期。
[2] 林文发《关注核心素养,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新课程》2019年第6期。
[3] 唐彩霞《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多元化探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年第44期。
[4] 黄小律《精选初中语文作业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0期。
19655007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