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亚
【摘 要】利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推动音乐课程的发展,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带来更为充沛的动力。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音乐”的教学理论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引导学生发现音乐、创造音乐,才是音乐教育的本真价值。本文针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活动展开论述,探讨如何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5-0139-02
【Abstract】Using advanced teaching theor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courses can bring more power to students' future growth. In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teaching theory of "teaching music"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growth needs of students, and guiding students to discover and create music is the true value of music educ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usic education activities at the primary school level and discusses how to use music teach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Innovative thinking
素质教育时期,我国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与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国家曾经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发现音乐与创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所指的不仅仅是学生发现新型教学材料的能力,更包含着学生表达意识的创新、表达能力的创新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深度结合学生的音乐发展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从创新材料、创新展示、创新互动等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逐步激发学生感知音乐欲望,使其能够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掌握更为丰富的音乐知识。
一、教学材料创新,激发学习欲望
音乐是从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发展而来的艺术产物,其具有极为明显的抽象特点,在固定的音乐表达模块中,往往包含着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情感变化。积极推动音乐课程发展,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能够给他们创造更多接触艺术、感受艺术的机会。但回顾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理论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材料单一等问题已经成了限制音乐教育发展的“拦路虎”,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满足于当前已经取得的教学经验,在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不断发展的今天仍然止步不前,使学生无法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新的音乐学习材料,在学生的能力、意识被同步限制的情况下,相关的教学工作并不能取得长远发展。除此之外,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往往会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觉到枯燥无趣,从而很快地被课堂以外的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减少对于音乐课堂的关注,在不完全的音乐活动参与下,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创新与思考。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从音乐教学材料的相关特点入手,在进行备课工作时,根据音乐材料的背景、情感、技巧等各方面因素而制定不同的音乐教学活动,通过符合小学生学习兴趣与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设计,简化教学材料背后的音乐专业教学理论,为学生创造全面接触教学理论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对专业理论产生更直白与深刻的理解。以节奏训练的相关教学为例,面对复杂的教学理论,良好的节奏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教师可从节奏的基本特点入手,围绕节奏的表达特点、节奏的感染力、节奏的创作方法等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在生活中选择与“节奏”相关的教学知识,如广场舞,则其节奏的表现方式以轻快、自由为主,对于阅兵等比较庄严的活动,其音乐节奏较慢,具有明顯的庄严性。在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材料下,利用音乐节奏与生活经验建立对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意识,在后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在生活中选择不同的声源,从而确定其节奏特点,如汽车发动时的震动节奏、课间操音乐的播放节奏等,依靠生活经验导入新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更为扎实地掌握音乐知识,实现“处处有音乐”的学习目标,这就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第一阶段——教学方法创新。
二、教学方法创新,优化音乐互动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性将自己置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与中心位置,教师展示、教师引导等活动依旧占据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教学活动围绕着教师的意志而展开。在这样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绝对引导者,而学生却成为完全被动的接受者,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地位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程度地被忽视,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思维表达与创新的空间也因此而受到急剧的压缩,一旦教师选择了无法引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材料,相关教学活动的引导价值就会逐步降低。在学生不配合、不理解的尴尬局面下,固有的教学理论并不能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转换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可以从教学展示、教学互动等环节入手,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优化,为学生创造更多表达个人音乐素养的空间,使其能够摆脱“局外人”的尴尬身份。以基础音乐技能的相关教学为例,在帮助学生掌握发音、换气等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独展示转换为“互动展示”,以此展开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教学关键词执行对应的动作,在展现个人音乐表达能力的同时,帮助教师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以换气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结成音乐小组,在小组内发起检测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的技能水平、技能应用能力进行检测,实事求是地记录检测结果,通过分析及时梳理不同学生存在的技能短板。在掌握教学方向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针对学生的技能问题发起指导活动,要求学生围绕教材理论、教师的教学理论进行自学,并利用实践练习与理论知识建立互动。在不断练习技能、不断掌握教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依靠自身能力对部分技能短板进行修正,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表达水平。在完成教学方法的创新之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工作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能力创新,在这一环节,学生开始逐步摒弃“盲从教师”的学习方式,其所关注的重点在于个人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是否能够应用新的音乐技能训练方法,在开放性更强的学习环境下,思维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三、教学资源创新,提升感知能力
教学资源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最终的教学结果,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教师应合理开发可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新的感知音乐之美的机会。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依赖课本教材中的资源作为主要教学素材,使得学生的音乐感知被局限于课堂与课本之中。在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是,教师所选取的音乐素材也常常以经典音乐其母、乐器演奏为主,教学资源的选择存在着僵化的现象,并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学生对于不同类型音乐的感知与理解。因此,教师应放宽自身的视野,在基于对本班学生的了解之上,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结合教学目标与需要,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平台等搜寻最新的教学资源,并进行仔细地筛选,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寻找可用的、有用的音乐素材。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动漫、影视等作品中选择音乐材料,如经典动画作品中《猫和老鼠》中所出现的《天堂与地狱序曲》,《海底小纵队》中的经典配乐曲目等,依靠熟悉的音乐选段来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着的音乐细胞,引发他们音乐学习与音乐表达的欲望,利用他们对于此类音乐较高的敏感度,提升其音乐感知能力。在欣赏了相关的教学材料之后,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解将向着全面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各种类型的音乐形式也会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不断吸收与接纳,拓展音乐欣赏的范围与容量。根据当前的课堂教学资源,他们会尝试将更多不同形式的音乐素材引入到音乐课堂当中,如经典民谣、红色歌曲等,对于一些欣赏难度较低、曲目结构比较简单的,学生还会衍生出较为明显的模仿欲望,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认知在原曲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特色与理解,依靠独特个人音乐素养重新展示最终教学目标。这便是创新思维培养的第三阶段——意识创新,在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内,学生所关注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最终的表达结果”,更在于音乐表达过程,依靠新式资源的辅导,学生对于教学理论的理解必将向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对于學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内容息息相关。在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为教学工作注入更多的可用材料,依靠先进理论带动学生思维意识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玲.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创新思维[J].教育现代化,2017(44).
(责编 吴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