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
2020年岁末,入冬以来最强寒潮来袭,气温骤跌,北风怒号。由于有温度较高的中水源源不断地注入,燕园西北角的荷花池成为学校唯一一个冬天不结冰的池塘,每年冬季都会吸引几十只野生绿头鸭和鸳鸯来此越冬。但这次强悍的寒潮冰封了大部分水面,野鸭子被逼退到西岸有限的水体中。
一旦水面完全冰封,它们将不得不搜寻下一个避难所。于是学校在正常排放中水的基础上,又在荷花池西岸放了两个强力的水泵,日夜不断地抽水和排水,加速池水的循环,荷花池的水面得以保留。
然而寒潮才结束不到一周,新一轮强寒潮再次来袭,它的降温冰冻能力比前者更厉害,1月6日晚北大所在区域气温降到了零下22℃,并伴有强风,简直达到了泼水成冰的程度。荷花池除了西岸排水泵附近仅存一块狭小水面外,其他地方全被冰封。野鸭们靠扎堆于此才勉强熬过来。岸上水泵向外漏水的位置不断冻结,最后竟然长成了一座硕大漂亮的白色冰山,矗立在那里,非常引人瞩目。它犹如一座汉白玉纪念碑,不仅见证了那次刻骨铭心的严寒,也提醒人们应多多关注生活在园子里的小生灵。
两场大寒潮后,冰山旁边的水泵并未拆除,荷花池的水循环仍在继续,冰层很快化开,一派劫后余生的祥和与平静。荷花池不仅保住了鸳鸯和野鸭,還意外收获了一位罕见的新客人——大麻?(jiān)。
由于学校没有大片的芦苇生境,这种大鸟通常很难来此栖息。因此它的突然出现,迅速引起了同学的热议和围观,成为继未名湖苍鹭之后的又一只“网红大鸟”。如果说去年的“苍鹭同学”缘起于疫情,那么大麻?的到访则要归因于那场强寒潮。
隆冬时节,像荷花池这种依然保持碧波荡漾的池塘,在整个北大生态区域并不多见。大麻?最早的观测记录,正是在寒潮结束之后,那天池塘里还有相当一部分冰层未化开。荷花池西岸长有一大片芦苇。近几年冬天考虑到麻雀的夜宿,这里的芦苇和枯草不再收割,正好成为大麻?不错的临时藏身场所。
大麻?初到的日子里,闻讯的同学陆续前往荷花池,希望能一睹这只奇怪大鸟的风采,特别是每天中午,来这里的人尤其多。一开始它还比较害羞,每当有人走近,就会躲进水边高大的枯草团或者芦苇中,一动不动。每天中午来这里散步或者看鸟的人络绎不绝,这使大麻?无法正常捕猎,于是它选择避开中午的人流高峰,只在四周无人之时飞过来。
一天下午我特地来到这里,环顾四周并未看到它。走到东岸的拱桥附近时,忽然听到对岸芦苇荡附近灰喜鹊群发出急促的报警声,我立即绷紧神经,高度关注那边的动向,因为灰喜鹊的警报意味着具有一定威胁性的外敌闯入它们的领地,很可能是一些猛禽或者其他大型鸟类。 果然,一只土黄色的大鸟丛高空而降,飞行姿态很是轻盈,不会错,就是那只大麻?!
它落到了冰山旁的水边, 接着迅速吞吃掉漂到岸边的两条死鱼!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看到水鸟捡死鱼,看那鱼的颜色,估计已经死了有一段时间了(可能是之前寒潮冰封造成的),难道它一会儿不会肚子痛吗? 看来这个寒冬,不光令我们觉得难熬,对越冬的水鸟更是巨大的挑战。即便池水不冻,在这个季节水中也少有鱼类活跃,能捡到死掉的冻鱼果腹已经很不错了。
树上的灰喜鹊仍对它报警个不停, 而后看到它一直在地面安静地走走停停,构不成啥威胁,灰喜鹊也就随之安静下来。这只大麻?喜欢以冰山为据点,平时总是在附近的岸边转悠,一旦有人靠近,便不慌不忙地走入冰山旁的芦苇丛中,假装自己是芦苇。
随着天气转暖,那座冰山以及燕园的其他池塘逐渐消融,荷花池不再是大麻?觅食的唯一选择。它开始频繁出没于镜春园水塘,并渐渐习惯于偶尔路过的行人。起初它会钻进草丛伪装,或是被惊飞,后来干脆不再借助周围的生境,直接原地芦苇化。这表明它正在向大麻?“同学”转变,对人类有了更多的信任。
考虑到芦苇对鸟类的重要作用,最近几年冬季,北大不再收割荷花池西岸的芦苇。即便只是这一小片芦苇,每天都会吸引成群的灰喜鹊、麻雀、棕头鸦雀和白头鹎来此觅食,中午来喝水的其他鸟类络绎不绝,比如黄雀、太平鸟、鸫等。
春的脚步已至,鸳鸯开始成双结对陆续四散向其他水池,其中的大部分会飞到未名湖边,静待冰层融化。
责任编辑:朴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