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逻辑分析法的美术史方法论研究

2021-03-19 06:16罗丹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美术史方法论

摘 要:美术艺术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开展对于社会公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需要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美术史的研究方法进行多元化的分析与探索。在这一问题上,经过大量研究积累发现,在美术史方法论研究中,英国著名艺术史家与美学家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所提出的情境逻辑分析法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文章分析开展美术史研究工作的价值,阐述美术史方法论研究工作具体内容,针对情境逻辑分析法在美术史方法论中的运用进行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美术史;方法论;情境逻辑分析法

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与优化,社会中大众对于艺术领域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从而有效推动了艺术研究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在此过程中,作为重要的艺术类型之一,美术艺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联性相对较强,因此,对于美术艺术进行研究逐渐成为了当前我国艺术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人员表示,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美术艺术与美术家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换而言之,美术史是美术家这一社会群体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美术活动的缩影。在美术史研究过程中,不同的研究方法与角度往往会对美术史研究工作的方向与深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对美术史的科学研究,相关人员应积极做好对美术史方法论的合理研究与分析。

一、开展美术史研究工作的价值

(一)有利于美术艺术在新时代更好发展

对于美术这一艺术形式而言,通过对美术史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相关研究人员可以有效实现对美术史发展规律的理解与掌握,这有助于为美术艺术在全新历史背景下的更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基于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研究美术史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美术艺术发展情况的合理分析与探索,为美术艺术形式的更好发展指明发展方向。同时,大量研究数据显示,通过相关研究工作的合理开展与落实,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做好对美术发展趋势的预判,对于美术艺术形式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对美术史的系统分析

作为美术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史贯穿了美术领域的始终。因此,通过合理开展对于美术史的研究,相关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美术研究工作内容的分析与探索,对于美术这一艺术形式的合理发展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基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美术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对美术史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分析,对美术史的发展趋势与脉络形成更为直观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推动美术史研究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美术史

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来看,通过对美术史方法论进行研究与探索,相关人员可以进一步实现美术史的合理展现,对于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美术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1]。在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良好的方法论有利于指导社会公众合理理解与掌握美术史,对于美术艺术在新时代中得到有效的发展与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美术史方法论研究工作概述

(一)美术史的发展与其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具有密切关联

作为社会文化的反映,美术史可以被视为特定时代与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社会活动的产物。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对于不同阶段美术史发展需求的合理分析,相关人员应将美术史研究工作与时代演变进行合理融合,从而进一步实现对美术艺术风格的合理归纳与分析。例如,在对美术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大量研究人员表示研究者应始终保持实证主义的态度,从而确保对于相关事实的合理论述。

(二)在美术研究过程中合理利用历史语境

在对美术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对历史语境的合理分析与探索,从而有效实现美术史研究工作水平的提升与优化。在这一问题上,沃尔夫林在其著作《古典艺术》一书中通过对绘画、雕塑以及建筑等艺术形式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有效实现了对于不同概念的合理分析与阐述[2]。对此,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研究人员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其观点进行了系统的审视并提出了如下观点:沃尔夫林理论所具有的适用性相对较为薄弱,这一点可能与其所牺牲的研究对象中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三)传统美术史与新美术史间转换问题的研究工作

在传统美术史与新美术史转换的问题上,帕诺夫斯基利用文献资料对美术图像进行解释与研究的工作方法受到了美术领域从业者的高度关注。同时,在应用该方法进行图像解读的过程中,帕诺夫斯基也对该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系统的考量与分析,从而为后续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首先,在对图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如果过于鼓吹文献资料与图像之间的绝对对应,则往往会导致图像解读出现有失偏颇的问题;其次,由于受到文献化的影响,在对图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可能对图像艺术价值的认识不到位;再次,艺术所具有的内涵相对较为丰富,其与文献意义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为薄弱;最后,基于这一分析模式,由于对于文本资料的过分强调,研究人员往往容易对于意义载体的形式缺乏足够的关注。

三、基于情境邏辑分析法对美术史方法论

进行分析工作的要点

(一)客观性要点

从研究工作的角度分析,对美术史进行研究的实质是对美术史发展环节中相关问题的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历史典籍与相关研究资料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往往难以合理理解与掌握心理学或文化史等知识,从而造成了本末倒置与歪曲史实等问题的出现,对美术史研究工作的客观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3]。在这一研究问题上,科林伍德提出的重新体验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特征,从而不利于研究人员对研究内容的理性分析。与此相反,贡布里希所提出的情境逻辑分析法则表现出了较强的客观性。对此,研究人员指出,基于情境逻辑分析法所得出的理论可以更好地经受不同研究人员所进行的真理检验,从而有利于引导研究人员更好地对美术史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索。

(二)个体性要点

在情境逻辑分析法中,贡布里希表示,在对美术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积极做好对美术史特性与个人特征等内容的研究,而不仅仅是对模式与结构等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索。在这一问题上,研究人员表示,大量美术教材与研究类书籍都对美术家与美术作品的关注角度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社会环境与背景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论述,而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本身的关注程度往往相对较低。然而,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部分美术作品往往仅作为美术家自身情感与意愿的表达。简单来说就是,“美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所谓的作品内涵大多是后人强加的,是与美术家出发点所不符合的”。基于这一要点,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美术家群体的关注,从而进一步实现对美术史发展历程的合理探索。

(三)混融性要点

从研究工作的角度来看,对美术史进行追溯与分析较为复杂,这对研究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作为美术家而言,多数美术家在对作品进行创造前均需要对作品进行艺术构思[4]。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对于美术艺术作品的合理分析,研究人员在工作中往往需要加强对相关艺术构思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与美术家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作品内涵的合理解读。在这一问题上,研究人员指出,由于相关辅助证据的缺失,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往往容易出现主观性错误,从而导致美术作品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局限性[5]。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保障研究工作的质量,相关人员应积极做好对民族史、文化发展史、心理学史以及社会史等内容的合理分析与融合[6],从而有效推动研究方法论的多元化发展。

四、结语

总之,从发展的角度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不断加大,从而有效推动了艺术教学工作综合水平的提升与优化。在此过程中,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美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联系相对较为密切。基于此,人民群众对美术史研究工作的发展情况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7]。美术史研究工作对于研究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美术综合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美术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与优化,研究人员应积极做好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合理确立与选择。通过大量实践后发现,贡布里希提出的情境逻辑分析法对于美术史方法论研究工作水平的提升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应在研究工作中积极做好情境逻辑分析法的学习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董丽慧.“无问西东”:跨文化美术史与新的方法论探索[J].艺术设计研究,2020(1):118-122.

[2]柴冬冬,金元浦.重审艺术史及其方法论:论达弥施“云的理论”及其艺术史学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2020(1):135-141.

[3]苏梦熙.实践美学方法论下艺术学理论教学创新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19(12):63-64,102.

[4]王旷宇.85美术运动与四川的前卫艺术:以张晓刚为中心的方法论思考[J].大观(论坛),2019(10):246-249.

[5]赵志红.文化现场与体系重构:20世纪初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现代转向[J].美术观察,2019(10):59-63.

[6]唐东堰.论沈从文的思维特质及其对创作与思想的影响[J].中国文学研究,2016(1):94-97.

[7]李艷青.情境逻辑分析美术史方法论浅议[J].才智,2019(21):113.

作者简介:

罗丹,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创作与研究。

猜你喜欢
美术史方法论
如何构建系统的方法体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美术史课程教学现状及优化方法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郭诗奇作品
激变中的美术史研究与教学改革
画学学科设立与技法成熟关系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