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雨
摘 要:着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任务,立足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图书馆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高校乃至高等教育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治理角度出发,通过对图书馆治理研究现状及图书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概念分析,探究高校图书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意义,并借鉴国家治理逻辑,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尝试摸索高校图书馆在完善治理规则、优化治理程序、规范治理秩序等方面的参考路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意义;路径参考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以来,党和国家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再次强调,也是社会各行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遵循。在此之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着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局,紧跟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有利于其更好地实现“建设全校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立健全全校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的四大根本任务,并充分发挥自身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第二课堂”作用。
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概念简析
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内涵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是什么,其逻辑关系如何?从国家层面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表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决定》则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更有学者将治理体系现代化进一步阐述为“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通过协商、对话和互动, 达成管理日常事务、调控资源、履行权利的行动共识以缓解冲突或整合利益、实现公共目标、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结构、过程、关系、程序和规则的体系性活动。
2.图书馆治理概念及研究现状
聚焦图书馆层面,黄颖、徐引篪从政治管理角度认为图书馆治理是“各类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基于利益关系对图书馆事务的政治参与和管理活动”。蒋永福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认为“图书馆治理是图书馆治理客体满足治理主体需要的过程”。阮胜利从法治角度认为图书馆治理是“各类图书馆治理主体对图书馆事务进行管理的诸多治理方式的总和”。李志慧认为图书馆治理模式与其发展形态密不可分,其主要模式包括统治型、宣教型、管理型和服务型四种。王明慧以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为研究对象,认为“治理结构是治理主体、治理单元、治理评价等要素之间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治理目标)而形成的整体关系”。孔繁超以美国高校图书馆治理研究为蓝本,认为“治理是提高高校图书馆组织价值的重要途径”,并表示图书馆治理要以科学决策为基础,治理方式多样并无固定模式可循。罗云则通过分析国外高校图书馆情况,对国内图书馆治理提出“成立专业的图书馆职能委员会、组建专业的服务管理团队、建立监督型党政联席会议机构”三项建议。
从近年来与图书馆治理相关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关于图书馆治理(尤其是概念阐述、意义分析和国内外对比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累累,但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研究较多,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研究较少,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命题的研究距离理想预期还有较大差距。
二、高校图书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治理也应当结合国家战略任务和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并以国家治理模式、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为参考,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开展深入研究。
高校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什么,其现代化有何重要意义?首先,从近年来研究情况来看,似乎图书馆界同仁关于“体系”概念的研究较少,研究成果也多集中于“法人治理体系”“核心话语体系”“信息技术治理体系”等方面,并将创设制度环境、理顺治理机制、优化治理结构、明确治理目标、强化信息技术治理等作为提升图书馆治理能力的关键要素。其次,关于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更是寥寥可数,陈建龙馆长提出的“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圖书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其内涵为图书馆各方面有效集成的整体跨越”可作重要参考。根据图书馆界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家逻辑中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述,我们不妨为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拟一个框架概念,即图书馆治理体系是保证图书馆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治理规则、治理程序及治理秩序等要素的集成,图书馆治理能力则是治理体系能够得以充分实现的重要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其现代化是图书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再结合高等教育现代化战略任务中的论述,以及陈宝生部长关于完善教育制度实施体系、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教育政策决策执行评估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治理的方法论。我们不难总结出:高校图书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既能促进其自身职能的有效发挥,又能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最终实现,从长远角度来看更能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撑。
三、高校图书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参考——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
与国家和高等教育治理类似,高校图书馆治理也存在“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对象复杂化、治理方式多样化、治理过程多维度”的特征。因此,高校图书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以党的领导为根本遵循,不断完善治理规则、优化治理程序、规范治理秩序,矩阵式推进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资源配置、技术支撑、服务保障等多方面治理。
1.坚持党的领导是高校图书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作为高校治理单元,图书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截至2019年底图书馆共有职工242人,其中党员占比达49.6%,现有13个部门均通过独立或联合的形式成立了党支部,各部门党员占比在46%~52%。近年来,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图书馆先后建成校级“教工先锋号”基地、“两学一做”风采展示基地和“作风建设示范窗口”单位;通过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图书馆先后完成大流通服务改造、“捷阅通”线上线下服务、一校三地文献资源及服务共享、学科分馆建设等突破性工作;通过抓“双青”(青年党员、青年馆员)队伍培养,图书馆帮助16名年轻馆员找到了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引领21名青年骨干走到领导岗位上。面对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化图书馆,构建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完善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目标和《图书馆发展规划(2019-2025)》提出的“现代化、研究型”建设任务,山东大学图书馆只有继续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委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发挥好党委、支部、党员“三个作用”,才能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乃至实现“善治”目标提供政治引领与根本保障。
2.加强制度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制度(规则)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基本路径,图书馆亦然。2015年,山东大学图书馆出版了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责、文献建设、读者服务、技术支撑等多项细则在内的《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该汇编为图书馆日常业务开展提供了方法指导,并有效保障了管理层、一线馆员和读者之间的良好关系。但面对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面对读者个性化、多元化资源需求,山东大学图书馆在队伍建设、资源保障、学科服务、技术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如何建立全方位管理服务机制来保障职工和读者的利益、如何通过合理化绩效奖励分配来增强馆员工作热情、如何利用精准化服务来提升读者满意度……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配套规则,也只有对已有制度(规则)进行系统地 “废、改、立、释”,让图书馆职工和读者感受到相互平等的契约关系、安全平稳的运行秩序和彼此之间的充分信任,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善治目标。当然,一套具有良好的吸纳力和整合力的制度仅仅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面对瞬息万变的发展局势以及复杂多元的治理主客体,高校图书馆只有根据发展要求对制度(规则)进行及时、准确地更新,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督机制,才能保障其成效。
3.深化内部改革是高校图书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发展历程来看,图书馆先后经历了藏书楼、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当代图书馆四个发展阶段,当前高校图书馆治理更趋于构建管理层(决策者)、职工和读者之间的良好秩序。围绕这一命题,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纷纷以深化改革为抓手,从组织架构、团队建设、资源管理、技术升级等方面进行了内部治理。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重新规划七大业务部门并提出“主副岗聘用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构建了“横向四大类、纵向五层次”馆员分类发展体系;重庆大学图书馆打造了新一代智慧图书馆系统;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研发了“青年空间”APP;山东大学图书馆则通过取消纸质图书借阅册数限制、取消校内读者“三查”收费、实现全年无休等创新举措提升了读者的入馆体验。这些改革举措均提升了治理水平,但面对馆藏资源利用率不高、阅读推广覆盖面不广、学科服务精准度不够、读者个性化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等新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化治理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只有进一步加强文献资源、情报分析、信息技术以及组织架构、职工队伍等方面的改革与治理,才能实现业务创新与日常管理的高效化、精准化,并最终实现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转型。
4.完善评估机制是高校图书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内部改革,只有当其顺应图书馆利益相关者共同需求,并能以良好状态持久运行时,才能够使图书馆达到善治目标。因此,建立健全具有良好互动性、有效操作性的评估机制,对高校图书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搭建管理层(决策者)、一线馆员和读者之间的交互评价平台,2018年山东大学图书馆开始构建以“馆员与领导互评、读者与馆员互评”为主要模式的四类评价机制,并参照重要度、关联度、熟悉度等要素,对业务考核、服务考核进行赋分测评,使不同岗位、不同工作性质的职工能够获得相对公平的考核评价。同时,在各项考核中还加入了读者要素,凡被读者投诉且查实确为职工过错时,取消个人年度评优及部门当月精神文明奖励。除此之外,随着山东大学图书馆社会化管理的不断推进,物业也成为图书馆对外服务的新力量,为有效利用这支一线队伍,图书馆采用单独招标、技能培训、全线管理等方式,将服务费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每月单位评比、个人评比和年度大评等形式,让四家物业公司时刻处于博弈状态,让全体物业人员时刻处在争夺绩效红利的路上,通过以上措施,山东大学图书馆也在2019年读者满意率调查中获得91%的好评率。然而,随着读者中心理念的不断深化,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也更为严峻,完善评估机制、获取相互信任在任何时候都将是加强管理、配置资源、缓和矛盾、满足需求的有效途径,也将是高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重道远,其实现路径也绝非仅仅依靠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治理或改革就能达成。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各高校图书馆既要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基本遵循,又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规则梳理(制度体系建构)、程序优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外部服务体系完善)和秩序稳定(交互及诚信机制构建等)等工作。除此之外,各高校图书馆还要积极吸收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在深化治理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以复合思维来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并最终实现善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J].人民教育,2019
[2]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
[3]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J].求是,2014
[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
[5]宋世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框架[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
[6]黄 颖,徐引篪.图书馆治理:概念及其内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
[7]蒋永福.论图书馆治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8
[8]阮胜利.探究图书馆治理及其机制的概念与内涵[J].图书情报工作,2007
[9]李志慧.图书馆治理模式演进路径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
[10]王明慧.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优化的三大目标[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
[11]孔繁超.美國高校图书馆治理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5
[12]罗 云.国外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结构及经验借鉴[J].图书馆学刊,2019
[13]施 纳.基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图书馆信息技术治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
[14]肖容梅.深圳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探索及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
[15]陈建龙.大学图书馆现代化转型发展刍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