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 马燕君
随着临床上开展的心脏外科手术数量的增加,临床供血紧张,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完全依赖异体血液供给会影响手术的开展。其主要原因在于血站血液供给不足,大部分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需要在围术期进行输血治疗,且血液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心脏外科手术大部分为择期手术或者急诊手术,故而因血液供给紧张而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极易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期,危急生命[1-2]。针对此,自体输血技术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尤其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通过该技术,有效的缓解了血液供给紧张的问题[3]。本次研究中,选取了60 例我院行心脏瓣膜病置换术的患者,对照组为常规输血,研究组使用自体输血技术,着重探讨自体输血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纳入汕头市中心医院2019 年6 月—2020 年4 月心胸外科收治的行心脏瓣膜病置换术的患者60 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14 例,女性16 例,年龄36~59 岁,平均年龄为(46.84±2.91)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年龄35~60 岁,平均年龄为(46.18±2.34)岁;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纳入标准:(1)存在心脏瓣膜病置换术手术指征;(2)患者自愿参与;(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类型的严重疾病;如:主动脉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菌血症、严重高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严重献血反应、严重的高血脂、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2)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3)合并严重的内脏器官衰竭;(4)手术前7 天服用过制代偿性心血管反应药物;(5)拒绝参加。
对照组为常规输血,根据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实施异体输血进行常规输血治疗。研究组使用自体输血技术,具体措施如下:在行全身肝素化,从右心房或者上下腔静脉位置将肝素血引流至血袋中,引流量根据患者的体质量进行计算,每公斤体质量10~15 mL,同时经主动脉输入等量无血预充液,监控患者的血压,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调整无血预充液的输入量。
在患者研究结束后,将患者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异体输血量、红细胞输注率、血浆输注率、血小板输注率、重症监护时长、术后住院时长、术后胸腔引流量、肌酸肌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最高值统计记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异体输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红细胞输注率、血浆输注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小板输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研究组的重症监护时长以及术后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术后胸腔引流量、CK-MB 最高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心脏瓣膜疾病是由心脏代谢障碍、风湿热、中老年瓣膜退行性改变等多种因素所致的瓣膜受损,在发达国家中,该疾病的发病率约为2.5%[4]。整个亚洲地区,心脏瓣膜疾病主要输风湿性心脏病,我国心脏外科接收的患者中,约有40%~50%的患者属于风湿性心脏病,该疾病也是导致我国人群心力衰竭的主要患病原因之一[5-6]。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脏瓣膜疾病,可采取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通过该手术,可以从根本上上缓解瓣膜所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进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7]。由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操作难度较大、手术风险高,故而该手术的死亡率也较高,可高达9%~14%[8]。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开展需要借助体外循环系统的帮助,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通过体外循环技术,让血液与循环管理内表面接触,大大增加了发生低温、机械损伤、血管壁完整性受损等风险,也增加了患者发生异常出血风险的概率[9]。
出血是心脏瓣膜置换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于大量出血的患者,则需要进行输血治疗,常规的输血治疗是先根据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再实施异体输血进行常规输血治疗,但是临床实际中,临床血源紧张,这不仅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也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10]。针对此,自体输血技术运应而生,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己的血液或者血液成分收集后,在患者本人进行急救手术或者其他手术时用于满足自我输血治疗需要的一种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临床用血量,缓解血液紧张的局面[11-12]。自体输血后,降低了发生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的风险,同时还能提升用血安全,没有传播肝病、艾滋病、巨细胞病毒、疟疾等疾病的风险。自体输血能有效避免由于异体血液输入所致的发热、溶血反应,避免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避免受血者因输入异体血液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
表1 两组患者异体输血量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异体输血量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输血率对比[例(%)]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输血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研究组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异体输血量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红细胞输注率、血浆输注率、血小板输注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在实施自体输血技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液灌注量降低对照组。研究组的重症监护时长以及术后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术后胸腔引流量、CK-MB 最高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自体输血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缓解患者的住院时长,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自体输血技术有效的缓解了临床血源紧张的问题,通过该技术,有效的降低了异体血液输注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使用该技术,属于一种简便、安全的措施,不但能够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且能够保证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心脏外科手术中运用自体输血技术,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