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症属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一种,属于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症,对该病症诊断的依据为判断患者视网膜是否存在新生血管,若是患者视网膜无新生血管形成,则将病变称之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若是有新生血管形成,则将其称之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后,可见患者视网膜出现动脉瘤、硬性渗出、出血斑点、静脉串珠状血管异常、棉绒斑及微血管异常等病症,严重时还会引发黄斑水肿病症[1-3]。眼底激光是对该病症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但是单纯应用眼底激光对患者病症进行治疗效果有限,联合应用羟苯磺酸钙药物,以更好的保护眼部血管,优化激光治疗效果,本研究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论述分析。
随机抽取128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入医院接受诊治,采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进行分组,试验组中,男女比例为33:31,年龄42~70 岁,平均年龄为(59.63±6.25)岁,病程4~10 年,平均病程为(7.96±2.15)年;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4:30,年龄43~71 岁,平均年龄为(59.49±6.72)岁,病程4~11 年,平均病程为(7.87±2.36)年。纳入标准[4]:(1)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症,且患者病症分期均在3 期以上;(2)两组患者均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症;(3)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4)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行。排除标准[5]:(1)排除存在眼部损伤病史或者存在眼部手术史的患者;(2)排除合并高血压病症患者;(3)排除肝脏异常、肾脏功能异常的患者;(4)排除存在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渗漏病症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眼底激光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眼压、血压及血常规、尿常规进行检测,应用532 倍的激光治疗仪开展临床治疗,将光斑的范围控制在50 m~500 m,将激光能量设置为750 mW~1 000 mW 之间,在开展激光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瞳孔行散开干预,针对处于增殖期及非增殖期的患者开展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及局部光凝治疗措施,依照患者眼底病变情况,合理选择光凝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次数[6]。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寄出上,联合应用羟苯磺酸钙进行治疗,羟苯磺酸钙(生产厂家: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 010481;产品规格:0.25 g~24 s),用法用量为用餐过程中吞服药物,初始服用药物应每天三次,每次1 粒药物,进行为期4~6 周的治疗后调整药物用量,至每日两次药物,每次服用1 粒。
观察记录两组术后3 个月及术后半年的视力水平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及玻璃体出血的并发症发生概率。
将两组数据录入SPSS 22.0 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例(%)表示,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研究,治疗3 个月及术后半年的视力水平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发生视网膜出血的患者数量为1 例、黄斑水肿的患者数量为0 例及玻璃体出血的患者数量为1 例,并发症总发生人数为2 例,总发生率为3.13%,对照组发生视网膜出血的患者数量为4 例、黄斑水肿的患者数量为3 例及玻璃体出血的患者数量为5 例,并发症总发生人数为12 例,总发生率为18.7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20,P=0.005)。
表1 视力水平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
表1 视力水平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
当前,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变化,肥胖人口数量增加,糖尿病的患病人员数量也逐年提升[7]。糖尿病病症会引发患者慢性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属于糖尿病病症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该病症极易引起微血管瘤,血管破裂后出血、渗出及水肿情况也比较严重,反复的视网膜出血会对纤维基底组织产生刺激,引起牵拉条索现象,极易引起视网膜脱落,导致患者失明[8]。所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就是对糖尿病病症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对血糖水平进行防控,以更好的放置视网膜出血,对新生血管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对患者血管微循环能力进行改善[9-11]。以往传统领域大都采用眼底激光手术对患者病症进行治疗干预,该方式能够提升视网膜小动脉、毛细血管及扩张小静脉出现收缩,对血管渗漏情况产生控制,对血管水肿及渗出情况产生抑制。且该手术能够直接作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视网膜外层,对外层氧需及新陈代谢产生抑制作用,还能够封闭血管中午灌溉区域,提升新生血管的消退速度,对新生血管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12-13]。羟苯磺酸钙药物的应用,有利于对患者的眼部血管进行保护,改善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偷偷程度,对视网膜血液渗出情况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保持血管-视网膜屏障性质的稳定,且该药物还能够对患者机体内的血浆蛋白等单分子物质的聚集作用及红细胞的聚集产生抑制作用,对血小板高凝状态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有利于降低血管血栓病症的形成。羟苯磺酸钙药物的应用,还能够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对视网膜缺血及缺氧的微循环状态进行改善,有利于提升患者手术后视力的恢复效率,改善视网膜出血程度,降低患者血液的粘稠程度,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研究表明,治疗3 个月及术后半年的视力水平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发生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3%,对照组为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治疗,有利于优化患者的视力水平,减少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