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婷 李银兰 吴秋婉 高锦华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时间较长的症候群,患者在患病之后中枢性运动和行为姿势都会受到影响,发育也受到一定限制,导致这种症候群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脑部的损伤,通常情况下脑性瘫痪还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行为认知障碍,言语障碍是其中比较多见的一种障碍[1],婴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因此受到严重干扰,发音不清晰,甚至还会出现口吃等症状,对与同龄人的交往十分不利,家长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积极对症治疗措施。近年来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2],该方法能够直接刺激到患儿的较深部位,疼痛很小,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探究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言语训练对小儿脑瘫言语障碍的实际效果,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随机抽选2017 年1 月—2018 年10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共计66 例,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3 例。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在2~4岁,平均年龄为(3.03±0.26)岁;观察组男20 例,女13 例,年龄在2~4 岁,平均年龄为(3.11±0.21)岁。组间常规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儿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伴有不同程度言语障碍。
排除标准:排除言语障碍不能配合评估者,排除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生命指征不稳定者,排除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及癫痫者。
本研究采用的仪器为江苏省常州市雅思医疗设备,选取“8”字形线圈,主要刺激点为患儿右侧大脑半球对应的语言专区,工作频率设置为1 Hz,每个序列15 次脉冲,间隔3 s,每天进行1 000 脉冲的刺激,结合患儿实际病情和耐受程度确定合理的运动阈值,每周治疗5 次,连续治疗4 周为1 个疗程,注意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处理记录,若出现了脑出血或者癫痫等十分严重的症状则要立即停止治疗,通知医生前来处理[3]。
将选取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的具体治疗方法为:
1.3.1 言语训练 治疗师要首先教导患儿控制好自身身体的姿势,调整好呼吸频率和力度,适当进行唇舌和发声练习,在有一定效果之后再开展复述、听觉理解和命名练习,期间可以借助沟通系统和语言表达系统帮助训练,除了主动练习外治疗师和护理人员还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改善患儿口舌的运动功能以及感知功能,挑选经验丰富的治疗师进行一对一治疗,每日1 次,每次30 min左右[4],持续以上强度3 个月为1 个疗程,本次研究总共进行为期2 个疗程的治疗。
1.3.2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按照上述的参数设置调整好仪器设备,进行为期6 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仅采取言语训练,方法同观察组。
1.4.1 评价指标 参照我国康复研究中心(cRRc 版)制定的汉语版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S-S 法)对患儿语言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包括接受语言能力、表达语言能力以及构音障碍三项指标,分值0~5 分,分数越高提示效果越好[5]。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详细比较。
1.4.2 疗效标准 根据相关指导原则我们制定了如下的疗效评判标准:若患儿在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理解能力、语言发育提升2 个阶段,语言表达得到显著改善,患儿治疗前后异常构音纠正程度在50%以上,构音障碍基本消失,相关器官状况得到缓解,器官的运动速度也明显加快,语言清晰度趋于正常,记为显效;若患儿在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理解能力、语言发育提升1 个阶段,语言表达有所改善,患儿在治疗前后异常构音纠正程度在50%以下,构音障碍明显减轻,相关器官和运动功能有所改善,记为有效;若患儿在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各项标准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在治疗后异常构音和运动功能改善均不显著,记为无效[6]。
对研究中的两组数据使用SPSS 15.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发生率(%)、()表示,进行χ2、t检验,当P<0.05 时,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显示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见表1。
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接受语言能力、表达语言能力以及构音障碍评定分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接受语言能力、表达语言能力以及构音障碍评定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
表2 对比治疗前后组间患儿的语言功能分数(分,)
表2 对比治疗前后组间患儿的语言功能分数(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人脑的听觉理解区和构音计划形成调节区均和语言功能有密切联系,小儿脑瘫所导致的言语障碍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和构音障碍[7-8],其中导致构音障碍的原因是发音器官神经肌肉受到了器质性病变,因此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肌肉都会行动迟缓,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准确性降低,协调性下降,加上患儿气息不平稳,就很容易导致舌运动的僵硬,对最终的语言表达清晰度以及流畅性带来很大影响。此外在此状态下,患儿的原始反射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正常抑制,这也是阻止语言功能形成的一项原因,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有效处理甚至会在年龄较大时出现不能发音的症状,少部分的脑瘫患儿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听觉视觉以及智力障碍,这让本就语言表达困难的他们在语句理解方面还受到很大影响,生存质量大大降低[9]。长期的研究发现,针对言语障碍的患儿越早治疗越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家属和医疗工作者要给予该部分患儿足够的重视,尽早进行系统化的语言训练,改善语言功能[10]。
研究指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直接跨过突触联系神经网络,是恢复患儿语言功能的主要方法,首先通过对突触功能的调节,经颅磁刺激降低了传导阈值,让突触变得更加活跃,促进新通道的形成,其次在刺激之后患儿的语言运动区血流状况得到了改善,皮质兴奋性也得到抑制,利于两侧大脑半球的语言功能重建[11]。在近些年来经颅磁刺激的应用越来越多,大部分的脑瘫言语障碍患儿左半球语言区的兴奋性受到明显影响,但是对应的右半球兴奋性却加强,所以治疗的主要原则就是将两侧半球的兴奋性调整至平衡状态,采取的方法为抑制右半球兴奋性,重组左半球语言功能,低频经颅磁刺激恰好可以达到上述效果,对患儿言语障碍的恢复起到十分有利的促进作用[12-13]。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语言功能多方面评分也是前组占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小儿脑瘫言语障碍能够取得理想效果,不论在抑制右半球兴奋性还是重建左半球语言功能方面都比单纯言语康复训练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