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462000)蒋亚明
传统产后出血(PPH)定义是剖宫产中胎儿娩出后24h失血量>1000ml,属于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于全球范围内发生率为1%~13%[1]。据相关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大于12700名患者死于PPH,而约90%的患者是可预防的[2]。难治性PPH属于PPH中更为凶险的一种,是在胎儿娩出后1h内多种治疗措施无效,且失血量>1500ml或者已产生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出血状况,对患者生命安全极具威胁[3]。因此,快速、及时控制出血是临床治疗成功的关键。本研究选取我院接收的常规止血无效剖宫产术中难治性PPH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改良式多U型子宫压迫缝合术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5例常规止血无效剖宫产术中难治性P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改良式多U型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改良组,接受B-Lynch缝合术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B-Lynch组。改良组:孕周37~42周,平均(39.45±1.12)周,年龄22~37岁,平均(29.55±3.68)岁,产妇类型为经产妇23例、初产妇20例;B-Lynch组:孕周36~42周,平均(39.15±1.09)周,年龄22~37岁,平均(29.40±3.70)岁,产妇类型为经产妇20例、初产妇22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剖宫产胎儿娩出后1h出血量≥1500ml的难治性PPH;实施常规止血方式,例如宫腔填纱、子宫按摩、促宫缩药物等均治疗无效者;临床资料完整者。②排除:其他系统和组织病变严重者;严重精神障碍者;合并先天性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妊娠期合并症者。
1.3 方法
1.3.1 B-Lynch组 接受B-Lynch缝合术治疗,经宫腔探查确认出血点后,由子宫下横切口和膀胱后方向双手向下按压子宫,经1号铬制肠线由子宫下横切口距离右侧约3cm处,切口下边缘约2cm位置进针,并由上边缘距离切口约3cm位置出针,后垂直褥式对子宫前壁、子宫底、宫颈与后壁予以缝合;于子宫韧带位置向子宫后壁处进针,在左侧出针后,对子宫后壁、前壁及子宫底予以缝合,确认成功止血后,将腹腔关闭。
附表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s)
附表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s)
手术时间(min)改良组 43 6.51±2.62 484.32±102.53 2151.42±557.22 4.20±1.13 119.20±34.45 B-Lynch组 42 12.43±2.65 946.82±115.45 3010.17±518.25 7.10±2.46 142.42±45.68 t 10.357 19.642 7.353 7.011 2.650 P<0.001 <0.001 <0.001 <0.001 0.010组别 例数 输注红细胞量(U)输注血浆量(ml)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
1.3.2 改良组 接受改良式多U型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以1号可吸收铬制肠线,在子宫出血活跃位置,先经子宫前壁浆膜层予以进针,将宫腔穿透,在子宫后壁浆膜层位置出针;后取第1进针点侧方或者左侧方约2~3cm位置作为第2进针点,经后壁穿透宫腔至前壁出针,后抽紧打结形成“U”字;“U”字缝合数目由子宫大小、出血位置和出血原因决定。针对宫缩乏力难治性PPH,可由宫底部开始缝合直到缝合到宫颈部,在子宫上平行实施6~16个“U”字缝合,每一个“U”字中约2~4cm组织受到压迫止血;针对胎盘因素导致PPH,重点于胎盘覆着出血部位缝合,若重点缝合子宫下段或者宫角部,结合实际状况,缝合数目不同。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包括输注红细胞量、输注血浆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②对比两组止血状况,即术后2h、24h出血量。③对比两组并发症状况,包括发热、血压异常、肠梗阻、月经异常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效果 改良组输注红细胞量、输注血浆量、术中出血量低于B-Lynch组,改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B-Lynch组(P<0.05),具体见附表。
2.2 止血状况 改良组术后2 h、2 4 h出血量分别为(7 4 3.4 0±4 1.3 5)m l、(1 0 1 7.3 4±2 3 8.4 6)m l,少于B-Lynch组的(875.08±50.09)ml、(1910.52±259.06)ml(P<0.05)。
2.3 并发症状况 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16.28%低于B-Lynch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最新报道指出,PPH主要是由宫缩乏力导致,发病率约为3%,属于我国产科常见病之一,其中约30%~40%的PPH患者属于难治性PPH。由于评估出血量比实际出血量减少50%,其发生率统计准确率存在偏差[4][5]。据悉,难治性PPH占全部死亡产妇的48.5%左右,是引发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因此,需予以有效止血或缝合。
本研究对比传统缝合术与改良缝合术效果,结果为:改良组输注红细胞量、输注血浆量、术中出血量低于B-Lynch组,改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B-Lynch组,术后2 h、24 h出血量少于B-Lynch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Lynch组(P 均<0.05)。分析原因为:B-Lynch缝合术利用机械性纵行对子宫平滑肌和子宫壁的弓形血管予以挤压,缓解盆腔动脉压,降低血流流速,利于形成血栓达到止血效果,且血流减少导致子宫肌层出现缺血状况,刺激子宫收缩和压迫血窦,起到持续性止血效果,但缝合期间缝合线从宫腔经过,存在滑脱和感染风险,增强手术应激反应,预后不良[7]。而改良式多U型子宫压迫缝合术属于临床新型缝合加压术,属于多次改良技术产物,主要是通过利用吸收线对子宫缝合后产生广泛且持续性的压迫子宫与开放血窦,减缓血液流速,形成血栓,其灵活度与高效性较高,增强加压效果的稳定性,且即便1个U型缝合失败对其他缝合区域无法造成影响,从而达到在临床中安全性、疗效等得到提高的效果[8]。此外,笔者结合以往经验与本研究中实施改良式多U型子宫压迫缝合术的相关问题予以总结,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缝合时间和操作者经验相关,因此对于操作者要求较高;②预防性缝扎比治疗性缝扎效果更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较高,而预防性缝扎或者治疗性缝扎选择要求操作者需结合临床相关经验对患者的子宫收缩状况和出血状况尽早予以判断。
综上所述,常规止血无效剖宫产术中难治性PPH患者采用改良式多U型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可改善手术效果,减少出血量,保障手术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