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晓强 华玉明
男性,44岁,厨师。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20年,右侧腹股沟区疼痛2天于2019年8月2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6/80 mmHg。腹部稍膨隆,右侧腹股沟区可及大小约4 cm×3 cm梨形包块,质中,活动度一般,可回纳腹腔。回纳后压住深环嘱病人咳嗽,不见包块突出。右侧腹股沟区及右下腹有压痛,右下腹轻度反跳痛,无肌卫,余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约4~6次/分。肾区无叩击痛。B超检查:右侧腹股沟疝块,疝内容物似网膜样回声。入院诊断:(1)右侧腹股沟斜疝 ;(2)腹痛待查:急性阑尾炎可疑, 肠坏死可疑。入院后予禁食,一级护理,头孢曲松他唑巴坦抗炎及补液支持治疗,拟行腹部CT检查进一步明确腹痛原因。入院后腹痛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右腹部纵向放射状疼痛,右下腹反跳痛明显,轻度肌卫,不能平卧及入睡。CT检查提示右下腹系膜增粗、扭转,局部呈漩涡状改变,大网膜可能(图1);周围脂肪密度增高,部分网膜及肠管经腹股沟管疝入,阑尾无明显增粗。根据CT结果,病人临床诊断考虑为右侧腹股沟疝继发大网膜扭转。2019年8月3日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近脐水平大网膜发生扭转,顺时针扭转约720°,扭转处以下大网膜部缺血,色暗红,部分网膜坏死发黑(图2),术中明确诊断。探查疝囊发现部分远端大网膜疝入,与疝囊有粘连,予手法钝性分离。右下腹约有100 ml血性渗液。考虑大网膜已发生坏死,故于扭转处上方2 cm处分次钳夹,切断,结扎大网膜。探查小肠无明显异常,阑尾轻度充血肿胀,与家属沟通后暂不予行阑尾切除术。考虑腹股沟区无明显炎症,另做一腹股沟切口行腹股沟斜疝补片修补术。病人术后恢复顺利,一周后拆线出院。
图1 CT图像(箭头所示为扭转网膜)
图2 大网膜扭转梗死
讨论大网膜扭转是一种罕见的急腹症。根据起病原因,大网膜扭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大网膜扭转更为罕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的原因包括:(1)网膜解剖异常,如网膜舌状突起、网膜分裂、副网膜、狭窄的网膜蒂、网膜血管解剖异常等;(2)肥胖[1]。引起大网膜移动的因素如剧烈运动、突然体位变换等常是其发病的诱因。继发性大网膜扭转主要与已存在的病症有关,包括腹部疝气、腹腔内炎症、肿瘤和术后腹腔内粘连等[2]。
临床上大网膜扭转发生率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被误诊。大网膜扭转的术前诊断主要基于放射学检查,尤其是CT检查,B超和X射线的诊断价值较低。大网膜扭转的CT表现呈特征性的螺旋形、旋涡状或细条纹状的腹部脂肪团[3]。原发性大网膜扭转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如果病情稳定,腹痛无进行性加重,可予抗炎、补液等保守治疗,一般在2周内可恢复[4-5]。如果腹痛进行性加重,出现明显腹膜炎症状,则需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或腹腔镜探查术。治疗方式主要为切除受累的大网膜。大网膜扭转常造成网膜静脉的栓塞,手术切除的范围应较实际范围略大,通常在扭转部分以上2~3 cm切除,防止迟发性坏死及静脉栓塞。继发性大网膜扭转因其具有原发疾病,故一旦诊断,首选手术治疗,术中还应处理原发因素,如疝、腹盆腔肿瘤及粘连等。
本例病人发生大网膜扭转可能有以下原因:(1)肥胖;(2)右侧腹股沟疝病史较长,且右侧大网膜较左侧长,大网膜反复进入疝囊,局部与疝囊粘连;(3)病人系厨师,工作中需要搬重物,体位的突然改变可致大网膜扭转,胃肠蠕动造成其扭转加剧。病人起初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史考虑腹股沟疝继发肠坏死或Amyard疝(腹股沟疝合并阑尾炎)可能。我们通过CT检查发现病人右下腹系膜增粗、扭转,局部呈漩涡状改变,是大网膜扭转的典型表现,故临床诊断考虑为腹股沟疝继发大网膜扭转,术中探查明确诊断。另外,探查疝囊发现部分远端大网膜疝入,与疝囊有粘连,是引起大网膜扭转的解剖因素。有些病人选择术中预防性切除阑尾,以防未来鉴别困难,但该病人未行阑尾切除[6]。
大网膜扭转在临床诊断中较为困难,CT能够显著提高其术前诊断率,减少误诊率。该病例我们选择了剖腹探查术。腹腔镜探查术创伤小,可减少术后疼痛和伤口相关并发症,还可对腹腔进行全面探查,以防漏诊,可作为优选的手术方式[7]。另外,术中需探查网膜是否与疝囊有条索粘连,一旦发现均应离断,避免未来再次发生大网膜扭转。如为剖腹探查,则需选择常规腹股沟切口行疝无张力修补术,避免损伤疝囊,以防受到腹腔内炎症污染。如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可能是最适宜的手术方式[8]。如为嵌顿性疝,则因警惕细菌移位风险,谨慎使用补片,或可选用传统的疝修补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