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恒宽 徐天成 郑丽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植物健康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225)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属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1],享有“岭南佳果”“果中之王”的美誉,作为一种亚热带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其适宜种植范围比较狭窄,世界上主要荔枝产区分布在南北纬18°~24°,海拔1 100 m 以下[2]。但也有例外,如四川界于北纬 26°03′~34°19′,因受到盆地气候影响,成为我国荔枝栽培的最北缘地区,也是最晚熟荔枝产区[3]。《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气味甘、平、无毒、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健气”。研究表明,荔枝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酚类物质[4-5],有美容养颜、益智补脑的功效,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研究人员还发现荔枝果肉提取物具有降血糖、抗辐射等功效[6-7]。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而廉江市荔枝生产在广东占有重要地位,廉江地区位于北纬21°左右,光热充沛,雨水充足,非常适宜荔枝生长,每年上市时间在5~6 月。廉江是我国荔枝发源地之一,在廉江市石城镇谢鞋山上现存33.3 hm2的原始林木中,野生荔枝为其中的一种优势乔木树种[8]。廉江市荔枝种植面积13 203 hm2,年产量为114 632 t(表1)。良垌镇位于湛江市北部,属丘陵半丘陵地带,从20 世纪80 年代起,大力发展荔枝产业,目前是全国荔枝专业示范镇。据统计,全镇荔枝种植面积约6 333 hm2,其中妃子笑为主栽品种,种植面积约4 133 hm2,是国内妃子笑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荔枝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带动荔枝产区人们实现脱贫致富、增产增收。通过调研荔枝产区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一些制约荔枝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影响荔枝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往的研究多进行宏观分析,关注荔枝生产大国如越南、印度等,或者中国不同省份的荔枝产业现状和前景;而诸如微观分析的案例则相对较少。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荔枝重要产区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补充,通过调研不同类型果农,探讨湛江良垌镇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荔枝科学研究以及宏观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荔枝种植管理水平往往与该地块的土地所有权性质存在高度相关。目前,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按家庭人口数量所分的土地,大部分散户都是利用这种类型的土地进行种植,这种类型的耕地最大的缺陷是面积小而分散,不利于集约化管理,例如开展植保作业时需要兼顾所有的分散地块,难以统一施药,病虫防治效果差,机械化作业难,生产成本高;另一种则是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土地,此耕地通常具有一定规模,配套蓄水池和喷药机器,有供运输车辆进出通道,集中土地有利于实现轻简栽培和机械化,减少人工投入。
良垌镇随处可见种植10 年以上的荔枝园,大部分果农有丰富种植经验,无论是小农户还是大规模种植的专业经营户,都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但是农户个体之间的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尤其是小规模散户和大规模农户在产量和外观品质的控制方面差异显著。
大多数果农均未受到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学习,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是农民掌握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当地政府和合作社组织的荔枝生产技术培训同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农资店是果农获取植保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偶尔也会有相关农资企业会为农民讲解相关知识,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带有盈利和销售的目的,而且覆盖范围不广,主要对象是种植大户。调查显示,虽然近年来荔枝生产效益较好,吸引了一些年轻人参与到荔枝生产种植中,但大部分果农年龄都在45 岁以上(占样本总量90.6%),且基础学历比较低,初中及以下的农户占比74.3%[9]。果农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上获取种植知识逐渐成为果农的选择。部分农民能够接受到各种荔枝种植技术学习机会,如政府和合作社组织的技术培训、网络自学等,这一部分农民往往容易成为技术传播的媒介,起到重要作用。
近20 年来,良垌镇种植业的主栽经济植物作物大致经历了甘蔗—香蕉—荔枝3个阶段演化;此外,水稻、花生等是当地重要的主要农作物。由于甘蔗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现在已经少有人种植;香蕉的种植面积曾经也非常大,一度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受到毁灭性病害——香蕉枯萎病[10]的影响,种植面积骤降,加上每年登陆湛江的台风频繁,香蕉抗风能力较差,有时甚至造成绝收[11],严重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相对而言,台风对荔枝影响较小,廉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荔枝早熟,种植历史悠久,加上当地果农熟悉荔枝的生产,因此,发展荔枝产业得天独厚。荔枝树的寿命长,一次种植,收获期可达几十年,因此尽管土地在不同的人手中流转,荔枝树都能得到延续生产,已经成林的荔枝园经新的经营者管理一年就可以产生效益,资金回笼快。
荔枝具有收获时间短、保鲜技术要求高的特点[12]。有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荔枝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乡村道路、国道、高速公路等交通道路网不断完善,使得交通运输越来越方便,缩短了运输时间,加上荔枝保鲜技术的发展[13],有效减少了鲜果损耗,吸引大批收购商前来收购;发达的物流使得鲜果运输距离加大,荔枝北运或者出口增加,有较大的消费市场。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了更高的购买力,这也是荔枝近年来价格向好的原因,使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强。
现阶段果农的销售方式以收购商设点收购为主。每年的荔枝收获季节都会吸引大批荔枝收购商前来收购,荔枝收购商在乡镇主要道路设临时收购点,对果农而言,只需要把果摘下来运输到荔枝收购点交果,而包装、保鲜、冷藏、运输等环节是由收购商自行协调完成,相当于把保鲜和运输外包给专业的收购商。收购商会运输到各地的批发市场分销,如广州的江南水果批发市场。除了设置临时收购点,对于面积比较大的果场,也会有收购商联系上门收购,可通过整园估价或摘果称量的方式收购(同时把摘果环节外包给了收购商)。随着淘宝天猫、京东、顺丰等电商平台的发展,线上销售荔枝也成为一种重要的销售渠道[14],有效拓展了荔枝产业的销售渠道。但是对于大部分果农个体而言,他们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通过线上的方式销售,而且依靠线上销售的方式很难解决如此大量而且集中上市的荔枝。荔枝成熟后面临生理落果,病虫危害等问题,需及时采摘,因此,允许游客采摘的时间比较短,所以通过采摘方式销售的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荔枝生产对气候和纬度的要求严格,从世界范围来看,荔枝生产区主要是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主产国有中国、印度、越南、泰国等,其中全球约95%的荔枝产于东南亚地区,而且各国荔枝以内销为主[9,15],因此广东荔枝远销内陆和出口海外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广东省用来加工的荔枝量仅占其鲜果产量的8%左右[16],因此,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和加工体系,仍可挖掘国内适宜种植省份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特色农产品优势。
通过大量调研良垌镇荔枝园区,发现良垌镇的荔枝园极少有外来人员承包经营,因为大部分种植规模比较小,果场一般没有固定的劳动工人,所以大致可以把良垌镇果农的经营方式划分为零散经营型农民、兼职经营型农民和专业化经营个体户3种类型。本文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果农进行个体案例分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良垌镇不同类型果农的基本情况。需说明的是,零散型经营农民是指为了保障生计且无特殊非农就业技能的农民或者尚有余力的老年人;兼业经营型农民是兼有其它不同职业的农民;专业化经营型农民亦可为兼有其它职业的农民或职业农民。专业化经营型农民与兼业经营型农民最主要的区别是在人力投入较大的生产环节,需要请较多临时工人,而兼业经营型农民一般不请工人,且专业化经营型农民的种植面积一般大于兼业经营型农民。以下3 位果农的经营方式在良垌镇普遍存在,具有典型性。良垌镇下辖35 个村委会,每个村委会都能找到以下3种经营类型的农民,绝大多数果农都能归于其中一种经营类型,作为一个样本具有代表性,可作为其它县镇果农的比照。不足之处是,由于调研资料有限,未能对不同经营类型中的多种情况进行展示分析,需进一步调研弥补。
2.1.1 果农A(零散经营型农民)
果农A(良垌镇白塘村村民,该村距离镇中心约7 km)年龄为65 岁,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养育两儿一女,子女均已成家,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两夫妻分别帮忙照管孙子孙女。他仅利用家庭或个人的土地进行种植,荔枝分布在互不相邻的5 个地块,规模比较小且分散,但没有租金压力。分散的土地特性,必然造成种植管理上的繁琐性,但是由于种植面积小,管理上更加精细化,比较容易获得高的产量。如表2 所示,果农A 所种的荔枝树树龄仅为6年,树冠覆盖率比较低,因此总产量仅为800 kg,远没有达到正常产量水平。因此,对于幼树而言,前期应结合合理施肥和轻修剪加快培养适宜高产要求的树势,使果树尽快进入丰产期。但是该果农的荔枝比其他果农较早熟,销售时单价较高,获得较好的收益,可见早熟栽培,尤其在湛江地区对于提高荔枝种植效益有重要作用。
表2 2020年3位代表性果农所种不同荔枝品种经济效益情况
2.1.2 果农B(兼业经营型农民)
果农B(良垌镇黎壁塘村村民,该村距离镇中心约7 km)年龄43岁,妻子41岁,养育两儿一女,三个子女均未毕业,父母年龄较大,但身体健康,因此,养育子女和瞻养老人的压力较大。他与妻子的正职工作是从事农村建房钢筋加工,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因此还与妻子兼职管理荔枝近450棵。与果农A不同的是,他的荔枝主要是通过竞标村里的集体土地而来,集中在相距不远的两个不同地块,一共约1 hm2,两个地方荔枝树数量相当,果园的荔枝树已经种植多年,所以一接手果园经营一年即可产生回报。租金分别为5 900元和1 600元(两片果园面积相当,但承包时间越早价格越便宜)。这种以兼业的方式务农,从而增加家庭收入的方式,是从古至今,国内国外农业发展的共同现象[17]。这一部分农民,种植规模为中等水平,是荔枝生产环节的中坚力量。
2.1.3 果农C(专业化经营型农民)
果农C(良垌镇山溪涌村村民,该村距离镇中心约2 km)年龄为56 岁,妻子年龄55 岁,养育两儿一女,子女均已大学毕业。他以家庭农场的形式经营,在种植荔枝的同时,经营着养猪场,其劳动收入都来自农业收入,其经营方式更加规模化和集约化。通过承包2 hm2山地进行种植,租期25 年,已经过了10 年,租金为4 200 元/年。果农C 与果农B 果园的基本情况相似,但是果农C 的妃子笑与桂味的单位产量和品种单位收益均要高于果农B,可见管理和技术的差异会造成最终经济效益的区别,尤其是种植面积较大时差异越显著(表2)。因此,荔枝栽培上应注重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不同类型果农种植规模不一样,贺梅英等[18]对广东、广西的调研发现,农户普遍的种植规模在0.67 hm2以内,极少果园面积会超过4 hm2。在良垌镇,一般零散经营型农民只是利用自家土地种植,因此种植规模小,而且比较分散,种植总面积在0.67 hm2以内;而兼业经营型农民和专业化经营型农民所拥有的果园面积,则取决于果农的另一职业、技术水平、资金和年龄等因素,一般面积在0.67~3.33 hm2不等,超过3.33 hm2的果园极少。
农民的荔枝种植技术水平往往跟种植规模成正比。种植规模较大的果农,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种植经验,管理统筹能力更强,对于种植技术有较高的认知水平。专业化经营型农民会请临时工人解决修剪、施肥、摘果等繁重的工作,而兼职经营型农民则一般不请工人,由家庭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专业化经营型农民会比兼业经营型农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果园的经营管理,因此,种植技术水平更高。同时,当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就对管理者合理统筹农药、化肥、用工、栽培技术等生产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零散经营型农民则更多依赖经验和模仿进行管理,往往管理比较精细,也容易获得高产,但是对于技术细节和突发情况缺乏应对能力。
不同经营方式对管理者的要求不一样,种植面积越大,往往对管理者要求越高。零散经营型农民主要是耕种自家土地,土地不集中,人工投入繁重,但没有土地租金压力;兼职经营型农民通过承包果园经营,土地集中,有利于机械进入和施展,以家庭形式管理;专业化经营型农民也是通过承包集中土地进行经营,在人力需求较大的管理环节需要请临时工人,经营者需要协调各个生产环节来有序合理进行。
许多荔枝园在早期规划时通常采用宽行密株的方式保证前期产量,后期通过间伐、修剪回缩等方式恢复正常的株行距,因此,果园每公顷一般种植315~600 株,产量在6 750~30 000 kg/hm2,以450 株/hm2推算,以上3 位果农的荔枝种植面积分别为0.16、1、1.72 hm2,得到果农每公顷成本和收益情况,如表3所示。果农所投入的各项成本由多种因素控制,没有绝对的规律可循。果农C每公顷成本要远高于果农B,主要是因为人工成本占比大,且从农药投入来看,果农C可能存在农药使用不合理的情况。而收益情况则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而递增,由于果农A 荔枝树没有达到丰产期,所以仍有提升空间。果农B 与果农C 每公顷净利润接近,分别为82 000、75 058 元/hm2,果农B 更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计算人工投入。但是无论哪种经营方式都不能忽视经营者和其家庭成员的劳动付出。总的来说,应该鼓励有能力的果农适当地规模经营,是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
表3 2020年3位代表性果农荔枝园每公顷成本和效益情况
近年来,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但山地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可忽略。山地挖水井成本较高,农户往往不愿意投入。但是许多果园远离小溪、河流,尤其在旱季,取水配药成为农民的一大难题,农用水井作为公共设施能够惠及附近的果农。其次部分农民有直接利用井水配药(硬水降低了农药的有效性)的习惯,不仅增加了成本,还造成了农药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有必要增设公共农用水井。在农业害虫防治方面,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仍然是化学防治,而生物防治(如释放寄生蜂等)和物理防治(如捕虫灯等)同样作为害虫物理防治的有效措施,对降低部分农业害虫的虫口密度作用明显,对害虫综合防控有重要作用。但这种公益性项目在缺乏政府主导的情况下难以实现。
作为一个荔枝生产大镇,没有形成一定品牌效应,多数产品有品无牌,对外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低。从种植的规模看,良垌镇荔枝种植面积远超广州从化、增城、惠州镇隆镇等地区,但是知名度则逊色于这些地区;据统计,良垌镇每年向全国各地输送优质荔枝超过5 万t,但是输出产品的同时,原产地、特色商标等产品信息没有一同输出,消费者难以形成对产品的认同感。因此,良垌镇荔枝乃至廉江荔枝有潜力去打造与其体量相匹配的荔枝品牌。
据统计,我国2000—2018 年间有40 个荔枝品种通过审定[19],但是这些新品种的出现并没有撼动妃子笑、桂味、白糖罂等传统荔枝品种的地位。优质新品种的选育离不开丰富的种质资源,但在荔枝主产区,荔枝种质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除了几个主栽品种外,其它混杂在栽培种里面的其他品种或生长在非耕地的野生荔枝树容易遭到砍伐,形成了只有推广栽培品种种质的情况,可能会造成优良种质资源的流失。对农民而言,他们没有意识也没有义务对荔枝资源进行保护,若不注重保护,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制约新品种的培育。
近年来,荔枝生产过程中一些工具,如喷雾器、枝剪、运输车辆等的更新换代,对减轻农民负担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并没有改变荔枝种植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本质。如大部分零散型经营农民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背负式的喷雾器,对于专业化经营型农民而言,摘果和剪枝等都是必须雇用临时工人的生产环节。地形复杂、果园规模小、园区规划不合理等是机械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果园机械化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城市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人才和劳动力,同时也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失。果农年龄趋于老龄化,年轻群体比例偏少,也侧面反映了年轻群体不愿意从事农业这个严峻的事实。目前大部分果农为散户,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对于技术的接受比较被动,缺乏技术意识和管理意识,喜欢通过模仿学习,过分依赖经验。传统农户仍然占主体地位,鼓励传统农户向专业大户过渡,使得种植更加规模化、组织化,加大科技投入,才能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20]。
政府应当加大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民实际需要,高效地发挥社会责任。如增设公共农用取水井,并配套相应的蓄水池用以软化水质;在较为集中的作物产区构建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的绿色防控体系,如投放太阳能捕虫灯、释放害虫天敌等。
品牌化经营对于农业产业现代化至关重要,除了打造廉江红橙等“国字号”地理标志产品外,也要加强一乡一品的建设。深度挖掘荔枝历史文化,对现有荔枝古树、原始荔枝群落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发展观光农业,依托观光旅游平台,进行产品推介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地区性的荔枝品牌,增强竞争力,注重产品和产品品牌的同时输出;定时定期主办荔枝文化节,积极参与各地举办的农业展览会等,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首先应重视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护,建立各级种质资源库。果树新品种培育和推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应建设稳定的科研人才队伍,建立全国性的荔枝协作育种体系,避免重复工作,提高育种成效。传统育种手段与现代分子生物育种手段结合,精确定向地培育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结合未来发展趋势,选育具有矮化、耐修剪、高光合效能、适应机械化等品种特性及适于鲜食、加工、出口等不同用途需求的各类品种。
在农村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逐年上升的大背景之下,实现机械化对于荔枝生产环节有着重要意义。荔枝产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在喷药、修剪,采摘,肥水管理等方面进行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探索,不断提高果园机械化程度。树冠层复杂,地形崎岖等一直是限制植保无人机在部分果树上应用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突破[21-22],有望实现植保无人机在荔枝园的普遍应用。技术的进步将是果园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重要突破口。
随着从事农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加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传统农民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荔枝种植业将面临经营模式变革和经营人才更迭,才能满足荔枝产业现代化的需要,因此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热爱农业的新职业农民显然非常地重要。应通过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类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再培训和农业专门人才短期培训,使高校成为职业农民培养的基地,使职业农民培养成为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教学中的融合[23]。加大农民培训的覆盖率,不仅局限于合作社的社员和龙头企业,应更多覆盖到镇政府下辖的各村委会,使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