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布,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随后,国务院相继批复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工作方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两区”设立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两个大局”,立足当下、谋划长远,着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将推动我国全面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发展。两项政策叠加赋予北京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北京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立了新的方向。2021年开篇之际,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总编陈之为对话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杨伟中,畅谈首都金融管理部门如何紧密围绕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示范引领作用,服务“两区”建设新发展,助力打造对外开放的“北京样板”。
主持人
陈之为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总编
嘉 宾
杨伟中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
陈之为:在首都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释放的开放改革信号非同寻常。请您谈谈该怎样理解“两区”设立的重要意义,如何把握“两区”的规划设想和发展目标?
杨伟中:在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将北京建设成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大国首都的重要战略举措,彰显了新形势下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对于站在新起点上谋划北京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两区”设立是我国加快推进高水平开放,畅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探索。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是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通过“两区”建设,实现产业开放和园区开放“双轮驱动”,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开放的深度、广度和整体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国家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其次,“两区”设立是强化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打造新发展优势的重要机遇。“两区”建设将紧密围绕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展开,聚焦重点领域扩大开放,推进重点区域改革发展。通过“两区”建设,勾勒出北京开放新版图,有利于强化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以创新驱动型、全面开放型、服务主导型为特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第三,“两区”设立是进一步发挥北京作为“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重要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的重大战略,是打造新发展引擎的有效举措。通过“两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北京的创新引领和开放带动作用,强化京津冀三地改革开放协同,优化要素配置,能够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产业协同的有机整体,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开放新格局。
“两区”设立是北京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重大战略机遇。抓好“两区”建设,应准确认识和理解“两区”建设规划设想和发展目标。从短期看,经过三到五年的开放改革探索,到“十四五”末期,通过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形成创新主体活跃、国际要素集聚、开放布局均衡、产业优势突出的服务业扩大开放体系;通过强化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形成主导功能完备、高端要素聚集、制度创新踊跃、辐射带动作用强劲的自贸试验区体系。从长期看,通过两区联动创新,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资金跨境流动便利、人才从业便利、运输往来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推动服务业经济规模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最终建成营商环境优异、创新生态一流、高端产业集聚、国际经济交往活跃、监管安全高效的高标准、高质量自贸试验区,跻身世界一流自贸区行列,为我国引领国际经贸规则持续贡献“北京经验”。
陈之为:“两区”设立前,北京市就是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并自2015年开始,先后开展了三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试点,这为创设“两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请问,目前试点成效如何?
杨伟中:服务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占全球GDP的比重约为70%,发达国家更是能够达到75%左右。服务业也是吸纳就业最多的领域,全球约50%的就业人口在服务业领域。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服务业仍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占GDP比重低于发达国家约20%,对就业贡献度约为45%,且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强化服务业竞争能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国家产业发展布局优化、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
北京是全国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服务业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服务贸易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已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基础和体制机制优势。基于此,党中央、国务院选择北京作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开展服务领域开放改革先行先试,旨在通过北京的试点,为全国其他城市发展服务业探索有益经验,并与其他特殊区域的开放探索形成互补互鉴,共同服务于中国整体对外开放的战略安排。
2015年起,北京市先后推出三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以清单管理的方式全面落实403项开放任务,开展“产业开放”探索。一是吸纳示范企业。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科技、互联网信息、金融、文化旅游、专业服务等九大重点开放试点领域,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京投资兴业,推动特色惠企政策有效落地。二是聚力示范改革。按照国内首善、国际一流的标准,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在商事登记制度、负面清单管理、投资监管服务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京味”改革举措。三是打造示范区域。实行“产业开放+园区开放”模式,高标准建设朝阳、海淀、通州、顺义四个试点示范区和涵盖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城一区”等十二个示范园区,构建多点支撑的开放空间格局。此外,在通州城市副中心,着力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并在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两个临空经济区打造“一南一北”两大开放引擎。
五年来,北京市服务领域改革逐轮深化,扩大开放持续推进,形成了122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开放创新成果,向全国和自贸试验区推广了6批25项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涉及商事制度改革、服务平台建设、高端要素集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应用、监管模式优化、新兴业态培育等多个领域。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两大银行卡组织等一批代表性项目在京落地,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出了示范。
在试点带动下,首都营商环境持续向好,连续两年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国内城市综合排名第一。2020年1—10月,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131.9亿美元,开放体系已逐步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北京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的先行先试经验,为打造“两区”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也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筑牢了“地基”。
陈之为:金融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对外开放的道路上,金融业也始终走在前端。请问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在推动首都金融业对外开放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杨伟中:金融业是竞争性服务业,推动实施更高水平的金融领域开放,是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一环。金融领域开放不仅引入了机构、业务、产品,增加了金融要素供给,还促进了制度规则和体制机制完善,有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
北京是全国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业开放任务在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总体任务中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过去几年,首都金融业持续稳健发展,在扩大开放方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步伐,目前已成为首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支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履行首都金融管理职能,一直深度参与、积极推动北京市金融业扩大开放,组建本外币联合工作专班,按照创新引领、整体推进、总体提升的思路,牵头落地实施包括外资机构准入、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金融改革创新等领域的32项金融领域创新开放举措,助推地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提升金融市场开放水平。支持标普、惠誉等外资信用评级机构,万事达等国际银行卡组织,Paypal等外资支付机构,以及国际清算组织SWIFT等外资机构落户北京,以推动信用评级业、支付清算业向高水平、国际化发展;允许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等外资银行经市场化评价后获得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业务资质,支持在京的外资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积极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结售汇,境内信贷资产对外转让等方面的试点,地区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交易品种、交易活跃度得到持续丰富和提升,金融市场活力得到激发。
二是探索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全国率先启动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试点,被收入国务院最新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被商务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在全国推广。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显著提升企业资金周转效率。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北京市区全部公交地铁线路支持手机PAY及银行卡闪付应用,城六区及通州、延庆路侧停车场,均支持银联二维码在线缴费,充分满足市民移动支付的需求。
三是深化外汇改革,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单笔业务办理时间由试点前的几十分钟压缩至10分钟,节省了50%以上的材料准备和审核时间,大幅提升了企业资金结算效率。在全国率先落地承包工程企业境外资金集中管理,核准企业在印尼、肯尼亚、老挝等国集中管理工程项目资金,帮助企业减少所在国别项目10%外汇汇出,节省了15%的人民币资金成本,有效盘活了境外沉淀资金。支持跨国公司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目前已设立74个外币资金池和121个人民币资金池,大幅提高了跨国公司资金配置效率。
四是构筑与开放水平相匹配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升风险防控水平。推动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序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探索运用科技手段驱动金融创新。在全国率先构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开展涉金融字样企业登记前置管理咨询,完善辖区金融治理体系,并提升金融治理能力。
陈之为:中关村示范区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新时代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多项金融领域改革创新举措在这里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了其重点区域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为北京探索特殊区域开放创新做了有益尝试。您认为,金融助力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实践能为更好地支持“两区”建设提供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杨伟中:北京中关村示范区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成立之初即被国务院赋予了“政策先行先试”功能。区内聚集高新技术企业3万余家,产业发展和投融资模式与国际市场接轨程度高。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持续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以全国领先的金融政策助力中关村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力。2015年起,针对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等特点,在全国率先实施外债宏观审慎试点、外债便利化、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等多项创新试点政策,允许科创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并简化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使用等业务的办理流程,以有效满足企业跨境融资需求,降低财务成本。试点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实施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探索资本项目开放路径。在中关村海淀园区开展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允许非金融企业自主决定跨境融资方式、金额和时机,在负面清单外自主决定融资用途,赋予科创企业更多的跨境金融选择权,为资本项目有序开放,探索积累了实践经验。
二是满足科创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给予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并通过多次升级将中关村海淀园区外债便利化试点额度提升至领跑全国的1000万美元,为科创企业提供了境外募集资金流入通道,充分满足了企业融资需求,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截至2020年11月末,累计为53家高新技术企业办理74笔外债便利化业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财务成本约12亿元。
三是落实“放管服”要求,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通过推出简化外汇业务审核材料、优化经常项目收支审核等多项便利化举措,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区内实体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进一步优化了地区营商环境。通过实施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银行审核效率提升60%,支付时效平均缩减两天,企业外汇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四是复制推广试点经验,简政放权惠及全域。在持续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开展先行先试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也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并加大复制推广力度。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外债借用模式转换等6项资本项目便利化政策,先由中关村“一区七园”扩展至“一区十六园”,再推广至北京全境落地,全面实现了业务办理先付后查,政策红利得到持续释放。
陈之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就要实现。“十四五”规划作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篇,首都金融管理部门将如何支持“两区”建设,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助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杨伟中: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努力开好局、起好步,不仅关系到当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也关系到能否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下阶段的工作中,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牢牢抓住“两区”建设新机遇,乘势而上,立足国家需要和北京特色,以金融改革创新为重要抓手,高站位、高标准地支持“两区”建设新发展,更加有力地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狠抓政策落实落地。近期,我们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科技创新、金融外汇管理改革、京津冀区域协同开放等重点领域,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陆续推出了一批国家战略需要、带动性强、自身禀赋好的金融领域创新制度;接下来,我们会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推动任务落地,并加大对银行端政策执行的检查督导力度,确保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此外,统筹做好风险防范,在开放进程中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红线。
二是更加贴近市场,不断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一方面,积极推进本外币一体化试点,支持北京深入实施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持续深化地区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另一方面,加强调研,探索如何赋予科创企业更多的跨境金融选择权,尝试开展适合科技型企业的个性化融资服务,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三是抓好政策解读、宣传推介。聚焦金融政策的直达性,不断加强政策宣传和市场正面引导,及时有效回应社会和市场关切,精准打通政策堵点、断点,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两区”建设已踏进“快车道”,北京对外开放已迈入“新征程”。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深刻意识到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北京的极好机遇,也是更大责任。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以全球视野,加强前瞻谋划,积极研究争取含金量高的先行先试政策,下好战略先手棋。努力以 “两区”建设形成示范效应,带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