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际语境写作或将成为高考试题的新常态,而考生容易绕过具体写作情境、对象意识薄弱,难以完成此类写作任务。鉴于此,平日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下有意识地解读对象的心理情感,并掌握一定的写作策略。劝说类文言文群文阅读这一方式,有助于达成上述目标。
关键词:交际语境写作;策略;群文阅读
2017版新课标对“语言表达与交流”提出要求:“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新课标理念体现在高考写作任务上便是近五年高考作文题常见的交际语境写作。这类考题将很可能成为未来高考题的“新常态”,而学生容易绕过具体情境、对象意识薄弱,导致考场作文流于空洞浮泛,并不能真正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这其中有考题“过高”要求的因素,更主要的原因则是许多考生不能真正融入具体语境,不能切实理解交际对象的心理情感。
考场问题是平日教学问题的集中反馈。如何在教学中切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交际语境写作?教师不妨回归教材,关注劝说类文言文。拟通过具体任务设计,借助劝说类文言文的阅读引导学生掌握交际语境写作策略。
一、策略核心:學会共情,说入心坎
荣维东提出的交际语境写作包括话题、读者、作者、目的、文体等要素。劝说类文言文同样包含如下要素:劝说者通过有选择的交际话题和交际形式,达到促使特定劝说对象(通常是国君)的想法或观点发生改变的交际目的。结合文本实情,可稍改要素为:主题(中心议题)、劝说对象(重点关注其心理情感)、劝说者、目的。文体统一为劝说类,不再详论。
教师可先选取学生已学过的文言篇目来熟悉上述要素。重点引导学生挖掘劝说对象的心理情感,整体感知劝说者的交际策略。例如,可以《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中劝说的片段为例,整理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
上述劝说者都具备较强的共情能力,深谙对方的心理,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触龙为小儿子求卫士一职与赵太后的“怜其少子”相类,被后者引为“知己”;烛之武围绕秦之得失谈郑之存亡,很容易引起秦王的共鸣;荆轲关于刺杀秦王的设想,如针灸一般直刺樊於期的心。劝说者的“设身处地”,能更顺利地“请君入瓮”,达成交际目的。
二、策略实践:设置情境,列出纲要
意识到“共情”的重要性后,教师可选学生未学篇目,据其文本内容及相关背景资料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在剖析完对象心理后,列出劝说大纲。此处以《陈情表》和《谏逐客书》为例进行设计。
1.穿越时空,情境再现
情境1:你是汉朝之臣李密。此时晋朝刚立,晋武帝“以孝治天下”,对故老加以任用。你深谙新政易变,难免踌躇,心怀观望之意。恰逢相依为命的老祖母病情日笃,你服侍左右,无法离开。偏偏皇帝屡次派人来催促,颇有责备怀疑之意。你忙提笔撰《陈情表》。怎么写才能让自己既暂不入职、又让皇帝信任呢?
情境2:你是辅秦一统天下的李斯。今天下已定,秦国旧臣仍诬陷客卿心怀不轨,屡次上谏逐客。此前对此不置可否的秦王,如今却顺水推舟颁布逐客令。出身楚国上蔡的你也在被逐之列。细想客卿们都曾助皇帝成霸业,却落得被逐的下场。客卿郁愤而走,很可能成为敌人的智囊。你忙提笔写《谏逐客书》。怎么写才能让皇帝收回成命?
2.归纳要素,潜入内心
引导学生研究情境并归纳交际要素,以第一人称写出皇帝的心理情感。举例展示:
例1:《陈情表》
主题:无法上任就职的原因
劝说对象(心理情感):晋武帝(推行“孝”的治国理念、任前朝老臣为官是欲彰显自己的宽容仁爱。但若旧臣不识抬举,有异心。李密是旧朝的能臣,不妨先征召他加以试探,不来则杀;若能识时务而来,寡人也能得一能臣。)
劝说者:李密(我)
目的:让皇帝打消疑虑并允许暂不就职
例2:《谏逐客书》
主题:驱逐客卿的弊端
劝说对象(心理情感):秦王(朕已经实现了天下一统,客卿们已无用处,留在身边恐有异心。毕竟这些年来,诸侯国没少安插刺客间谍,搅得朕心神不宁。而且秦官吏和客卿之间矛盾纷争不断,加剧朝内动荡,不如顺着他们的意思,将客卿一逐为快。)
劝说者:李斯(我)
目的:让秦王收回逐客的成命
详析情境可知,晋武帝对李密是一种看似宽容实则阴险的试探心理,不为我所用便是一死;秦王对李斯等客卿则是一种多疑和过河拆桥的冷酷心理,无用则逐。
三、策略提升:对比要点,梳理要义
学生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虽能针对对象心理列出有一定说服力的大纲,但其内在逻辑不够严谨。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李密的《陈情表》和李斯的《谏逐客书》,比对原文与自己劝说要点的异同,注重行文顺序,可借助调换顺序等方式,感受言说逻辑的重要性。
李密的《陈情表》打动了晋武帝,据《华阳国志》载,晋武帝“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而李斯的《谏逐客书》则令秦王震撼,不仅收回成命,还将李斯升任为廷尉。二文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劝说策略?
1.口吻得当,避开雷区
根据不同对象,运用恰当的口吻、巧妙避开的雷区,是交际成功的基础。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窃”体现了李斯谦敬的口吻,而“臣闻吏议逐客”说明逐客是官吏之议,其过在官吏,不在秦王。如此避开了与秦王正面冲突的雷区,后文也得以顺利展开。李密言己为“亡国贱虏,至微至陋”,请求晋武帝怜恤自己的“愚诚”,允许自己达成“微志”。这种谨小慎微的口吻当很合晋武帝的心意。此外,李密称旧朝为“伪朝”,表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诚意,说明自己于旧朝无恋,于名节无意,巧妙化解了晋武帝的疑心,避开了雷区。
2.投其所好,增加好感
人各有所好,言其所喜、写其所好,能让对方产生好感,更容易打动对方。
李斯深知秦王好外来的“色乐珠玉”,故以之与客卿对比,若二者皆舍,秦王定不忍割爱;若留前者却逐后者,会给人以“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的重物轻人印象,从而不利于国家统治。秦王只能二者皆留。而在开头论证“用客之利”时,李斯所举皆为秦先王之例,自然会引发嬴政的亲切感和自豪感,由此更觉文章悦目。李密称晋朝为“圣朝”,稱皇帝对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每一句都是皇帝爱听的。
3.击中要害,提出良方
对劝说对象的迎合是润滑剂,而要真正达到交际目的,应击中事情的要害并提出有效的方法。
秦王的要害是江山,李斯极具针对性地指出用客成霸业的事实和逐客资敌、威胁一统的前景,秦王不难得出留客、用客才是江山稳固的良方。李密知晋武帝以孝为招牌,故极言祖孙之情和自己不忍离开卧病在床老祖母的孝心,而后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妙策,晋武帝只能颔首同意。
4.重视层次,循序渐进
劝说内容应逻辑层次严密。层次不当不仅削弱说服力,甚至还会引起对象的反感,导致交际失败。李斯谈逐客之弊,从“无以富强”到“失去民心、霸业难成”,终至“益仇(敌国)危国(秦国)”,程度由轻到重,符合对象的接受梯度。若李斯首段便言秦国将灭,秦王很可能大怒,李斯性命堪忧。李密陈述自己的情况,先言祖孙相依为命的深情,再言诏令催促、刘病日笃下自己忠孝难全之苦,后又委婉提醒晋武帝“孝”的重要性、申明自己毫无异心,最后提出忠孝两全的良方,可谓情深理密。若李密开头便指出皇帝“以孝治天下”却逼自己离开祖母,则难免有威胁挑衅之意,结果可想而知。
学习了上述交际语境写作策略后,教师可用典型考题供学生实战。例如,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的作文题,想让“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倡议走进全校同学内心,不剖析那些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同学言论背后的深层心理,又怎能让他们相信劳动的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抓准劝说对象的心理情感,从采取怎样的口吻、如何赢得对方的好感、怎样击中事件要害、如何安排劝说层次等方面精心考量,而后完成文章写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厦门市直属中小学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设计”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sx2019067】
作者简介:庄培蓉(1991— ),女,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二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