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铭
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一所诞生仅仅两年的新学校。两年来,我们秉持“与生态同行,为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尊重”为校训,立下了“生态教育”品牌,成为有史以来东莞市最年轻的品牌培育对象。
松山湖是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为了实现高起点,筹建小组反复追问自己:教育是什么?教育不仅要立足当下,还要面向未来。生态课程体系应当努力建构生态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出具有理解、适应、沟通、探究、解决、创造能力的学生。因为未来世界什么样,取决于我们给世界什么样的孩子。
建校以来,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四位一体的生态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课程的切入点:课程要回归生活
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一书中提出:教育即自然生长。他畅想未来的学校“教学的所有项目都应该在学校与维系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网络的联系中反映出来”。
在松湖一小生态课程体系中,基础性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夯实不同学科所需的重要知识与技能;综合性课程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基于主题项目进行体验式学习;拓展性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发展,以“科学、人文、体育、艺术”四大类别社团课程和校本课程助力学生成长;融通性课程关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将传统节日、非传统节日、学校节文化等融入课程之中,让校园活动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历时三年,我们每一学期的开学日都以各不相同的桥梁课程开启——
2018年秋季开学前夕,我们将一面面崭新的白面具放在学生们面前,和它们摆在一起的,还有颜色、款式丰富的各类美术工具。一个多小时后,学生们分别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彩色面具。在那一刻,享受创作乐趣的同时,他们也充分理解了“多彩的每一刻,就在自己手中”的道理。在那个开学周,学生们的课堂就围绕着“如何在这所新新校园里,做好新新的自己”,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教室文化创建、班级公约、学科“开学第一课”等学习历程。到周五放学时,学生们发现自己的面具都被展示在了一楼的笑脸墙上,正如一张张活泼的笑脸。至此,555名小主人已在美丽的松湖一小盖章烙印。
最美的色彩叫成长!
2019年的春天,学生们在开学仪式上领到了班级种子。他们种下一颗颗种子,每天浇水、陪伴,在这个春天里看着它们生根、发芽、开花,就像看到那个悄悄生长着的自己,期待結果,充满力量。
2019年秋天,学校从14个教学班增长为28个教学班,我们迎来了第二批学生。在这个开学日,学生在开学墙上郑重地留下自己的名字,宣告新生活的开始。同时,每个学生都从班级箱中盲抽一个小球,小球上的学号对应的班级成员就是他今天需要了解的第一位朋友。大家需要在交流中了解对方的个人喜好、假期生活、新学期设想等,然后面向班级师生做两两介绍,如此接力下去。在一间生态教室里,人与人的关系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联结起来。
2020年的春天,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家不能如期返校。留校值班的教师们从校园里采来桑叶,和校长蔡敏胜亲笔撰写的家书一起,邮寄到了每一个学生手中。同时发出的,还有短视频“行走在校园里的春天”。我们想告诉每一个松湖一小师生:阴霾终有散去之时,待你归来,春天依旧蓬勃! 2020年5月19日,结束了长达5个月的居家学习,很多学生返校的第一件事,是到学校的百花洲、百果园走一走、看一看,找找我们的春天。如果很幸运地看到了果子,他们兴奋、雀跃,要求老师们指导制作干果包,小香囊……这片生机,是我们在上一个春天种下的。到这一刻,我们知道了:我们亲手种下的,是生命,是希望!此后每一年开花结果,我们都将听到此般生命的强音。
2020年9月1日,一个不平凡的开学日。一如既往在校园门口迎接学生们的,是钢铁侠、艾莎公主和魔术师们。学生们需要用自己的照片换取老师手中的秘密贴纸,通过观察蒲公英草坪的布局,寻找乐高墙的秘密,循着荔枝树的指引等“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新学期的班级所在。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们开心极了:“这所学校真大,真漂亮,像公园一样!”高一级的学生们也说:“开学就像一场大冒险一样!”
是啊,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生活有多丰富,学习就应当有多丰富。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也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从一个个开学日开始,我们将走进生态课程,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二、课程的着力点: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2020年初,有这样一段话刷屏了教育人的朋友圈:你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在指向“人”的教育活动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是摆在当前学校教育和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和挑战。
非学校运动的代表人物伊万·伊利奇曾呼吁:应该使受教育者享有选择教育的权利,成为积极的消费者,应该“为每个人创造一种将生活的时间转变成学习、分享和养育的机会”。他提倡的是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资源等的主动控制之下的自我创造。
庄子曾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所以,谁在学,学什么,怎么学?解决这些问题,是课程的根本。
案例1:主题课程“新新的九月,新新的我”
开学季常被大家戏谑为“黑色九月”,在松湖一小,它是一个多彩的九月。
一年级的学生们唱着欢快的《喇叭花》,开启了小学生活。通过《大卫上学去》《小魔怪要上学》《我上一年级啦》《乱挠痒痒的章鱼》等绘本,他们知道了上小学的自己可能就是教师讲的“天地人”时,脑子里想像空中的恐龙云朵、兔子云朵的大卫,也可能是那只爱挠痒痒的章鱼,也会像小新一样弄丢自己的小书包……无一例外的是,绘本里的小伙伴们最后都能通过一个关键事件认知自我,获得成长。无论教师,还是家长,我们要认识和尊重教育规律,帮助学生逐渐自律,学会“有序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