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娟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幸福生活的理念相联结,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还有助于他们自觉约束自身的言语和行动,对小学生今后良好品德和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成长的契机。
【关键词】儿童道德自主构建能力;法治观念;幸福人生
小学德育课程经历了几次改革,1982开始使用《思想品德》教材,2011年7月开始使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2016年9月,全国统一使用德育课程《道德与法治》。
这次课程改革,强调了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的重视,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公民法治意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兴国安邦,人民才能幸福生活。
一、吐故纳新,笃行致远
《道德与法治》课程从2016年全面实施以来,已历时4年多。回顾4年的课程实施,笔者感慨颇多:有效开展和落实德育教学,并不是那么简单。语数英三科主科的学习压力导致德育课程时间受到挤压,即便《道德与法治》作为主要的德育课程,地位虽高,但是高处不胜寒。
有效开展德育课程,需要领导者的智慧,考查一个学校行政团队的能力。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前,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入理解立德树人的课改核心精神;然后注重顶层设计,明确大教育和大课程的关系;最后组织相关行政,统筹好各个学科育人功能和作用。
有效开展德育课程,需要教师的热爱,考查一支专业教师队伍的能力。《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教师要改变旧观念,不断完善自我,从内心去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不止是思想上,更在行动上,才会真正落实课程的教学,相较于传统教育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和拓展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德育课堂,在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和趣味性中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二、不忘初心,任重道远
目前公认的哲学终极三问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我们作为教育者,正确认识自我,明白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其实,这些都能在《道德与法治》课程里能找到答案。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是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道德和法治是根植于人的思想血液骨髓里的一种观念,一种认识。在儿童很还很小的时候,植入这样一种积极的正能量的思想观念,对他们的未来人生是一个很好的指引。而教师,就应不辱使命,砥砺前行。
道德不是简单的说教和考试就可以看出效果的,它是根植于思想深处的一种观念,一种行为,必須在不同情境中,才能体现出学习效果。教学相长,师生都是受益者。教师要有自己特殊的精神气质,要追求自己的教育幸福,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的教育幸福。所以说《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任重而道远。
三、幸福三部曲
1.走近学生,开启幸福之门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究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自我行为能力也从他人约束渐渐转到自我约束上来。因此,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应做到以小学生为主体,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少年儿童在思想成长的关键期,学习个人道德修养,了解法治健全的社会,促使他们把课本上学到的道德认知与社会观真正内化成自身的道德行为。
我们凭空洞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赖于课程课本,深入地研究落实好每一节课的内容。
(1)有内容。我们应该让儿童知道,我们这个社会是因为有了很多的规矩,我们的社会才会井井有条,社会才会幸福安定,国家才会繁荣昌盛,人民才会有安定幸福的生活。
(2)有行动。在学生们的心中,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遵守,要执行。我们作为个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遇到具体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3)有体验。我们有自己的权利,也有自己的义务。既可以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帮助,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和帮助他人,这些都是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一些私心杂念,个人利益而歪曲了自己的初心。我们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核心素养,打造幸福的基础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小学生是基本文明素质的核心,如果没有这一核心,其它的文明素养就失去了根本的价值导向。如果没有其它文明素养的支撑,道德也无法构成一个人完整的文明素质。
现在的儿童接受能力强,多元社会、多元媒体,没有筛选的负面信息,对儿童的影响特别大。儿童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才能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在少年儿童中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它的价值是我们不可低估的。一个人的行为是有形的,而无形的是他的思想意识,这些无形的思想意识,决定着有形的行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指引,一种思想上的指引,正能量的指引。
也许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但是大致的方向应该是满足于精神上的和思想上的需求,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变得更美好、更幸福。据调查,很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任性的、有情绪低落的、忧虑的、脾气暴躁的、情绪焦虑的、有猜忌的等,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真的值得我们大家关注,如何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加健康?我们要有一些积极的心理指导,我们德育课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指导范本。
即便每一个人都会有差异,但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们同样是一份爱心,每一个人都有自我价值的体现。每一个道德规范的人就组成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法治社会,法治意识深入人心,我们的生活就有了保障,我们的幸福指数更好。
3.落实课程,践行幸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