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佳丽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是当前数学教育信息化的一种趋势。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能改善数学教学,使得数学课堂生动有趣、重点突出、难点易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融合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生动、形象、具体的内容来创设数学教学的情境,不仅可以使数学问题图形化、直观化,还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进而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时,数学知识由抽象变得具体,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便得以提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重难点内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参与兴趣
将信息技术融于数学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其所做研究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应当积极地将相关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辅助教学环境,让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有效结合,学生会对这些多样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该方式还可以改变数学给人抽象、刻板的印象,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教学《关于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色彩艳丽、图案优美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通俗易懂。教学《认识三角形》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三种图形——钝角、直角、锐角三角形,便于学生认识和辨别这三种类型的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比如内角、顶点、边,从而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底、高等概念。通过创设色彩艳丽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突出重点内容,解决教学难点
数学学科较其他学科更加抽象,逻辑性更强。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可使其变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单,重点突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概念、公式、定理、规律、图形和图像的形成过程,学生可充分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概括总结概念、公式、定理、规律、图形和图像的共性,这能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好习惯,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观察总结重点内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课,借助于信息技术自动生成一次函数图像,动态演示将正比例函数y=3x图像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一次函数y=3x+5图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容易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加强对数学知识生成过程的认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三、优化教学手段,拓展逻辑思维
数学是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生的思维仍处于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转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学生的认识仍处于从感性认识转向理性认识的阶段,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好概念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敏捷的数学思维品质。教师还应注意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概念是数学抽象思维的语言,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进行推理、判断的基础。在教学数学概念时,教师不仅要注意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还要注意说明概念的应用。如果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数学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的思维偏向直观性,遇到疑难问题时经常会觉得束手无策,这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变换多种多样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训练、提升、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比方说,教学《梯形面积》这一课时,教师不能直接将公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否则学生会养成死记硬背、套用公式的习惯。教师应该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态演示的方式,依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将梯形截成两个全等平行四边形,这一探究过程,可以明显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
只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比如交互灵活、教学内容丰富、反馈及时,训练的形式可以更加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从而在解题的过程不断地优化和创新。如:借助于信息技术设计各类趣味游戏练习,把数学问题放到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还可以把同一种类的题编排组合在一起,通过数学建模获得解题策略,发展思维。
四、互動分享多样,促进师生交流
数学的课堂是表达分享的课堂,信息化的使用让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更加顺畅。学生可到电子白板前操作演示,快乐学习的同时增长知识,学生之间小组分工合作,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探究完成教师预设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在合作交流中拓展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发散自己的数学思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多角度、多方面地互动交流。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于数学课堂教学,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养成互动分享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按照自己学习的需要,可以自由选择诸如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方式表达思想观点或分享好的学习资源及个人学习成果。如学生可以挑选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讲解,对于部分学生出现概念混淆、理解不到位、不能形成清晰的解题脉络、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综合分析能力弱、逻辑思维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可选取个性化的知识进行讲解,并且附带知识微课讲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总而言之,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够选择合适的途径,更确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师生之间也可以即时交流,互促进步。
五、合理开展实践,品味数学之美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追求美好的事物,学会品味并充分感受数学对称美,从中获得快乐。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感悟到数学之美。比如:教学《角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一谈生活中的角,再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角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角而丰富多彩。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不能亲临现场观摩的生活场景以及较遥远的美丽景色,呈现到电子屏幕上,教师将搜集到的大量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埃菲尔铁塔等。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学会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主动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激发自己探究数学的好奇心。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让学生制作各式各样的轴对称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融合于数学教学的特点,积极将其与各种课型相整合,合理开展实践,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资源,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喜欢数学,真正地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效率。要选择性地整合适合自身学校学生发展的模式,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让师生关系更和谐、学习经历更丰富、教育服务更优质。
参考文献:
肖桂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教学更精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