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

2021-03-18 03:37于士淼
净水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清河广饶县潜力

于士淼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勘察设计院,山东济南 250000)

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东营市广饶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2018年全国百强县排名第38位,县域总人口约48.2万。

广饶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气候,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当地降水量多集中在6月—9月,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受地质构造格局影响,全县分为3个沉积环境—地貌—水文地质单元。以石村经颜徐至周庄村为分界线,以南为泰沂山以北麓山前淄河冲积扇的中尾部;以北至小清河为山前冲击、黄河淤积和海潮侵袭交替作用形成的海陆相沉积。地下水由浅至深为咸—淡或淡—咸—淡水分布。小清河以北为黄河淤积平原末端,由浅至中等深度均含咸水,当地最大冻土深度为60 cm。

近年来,广饶县经济总量保持高速度增长态势,其综合竞争力在山东省91个县市区中位于前30位,在东营市更是具有经济次中心的地位,经济总量拥有绝对优势。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1亿元,较上年增幅达3.6%;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16.42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 250元;当地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1.9万t,拥有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3家。

广饶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3.7 mm,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83%。当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 712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5 998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为10 733万m3,主要集中在小清河以南;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水量为1 019万m3。县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为326 m3,仅为全国的14.8%,属于人均占有量<500 m3的严重缺水地区[1]。2018年,广饶县城市辖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水体要求的比例为100%。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5.2%,其中,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80.2%,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为67.6%。县域生活用水及大部分工业用水均以地下水源为主,水资源短缺、工业用水结构不合理等严重困扰了城市的发展,值得深入分析和思考。

1 水资源概况

1.1 水资源总量与用水结构

广饶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 712万m3。客水资源主要有入境河流、引黄和引江(南水北调)。其中,入境河流主要包括小清河、支脉河和淄河。淄河多年干枯,除汛期尚有短时间泄洪外,入境径流量极少,不再计入。小清河分配给广饶县的水量指标为8 400万m3[2];根据支脉河来水系列进行频率分析,保证率50%、75%、95%的可供水量分别为1 800万、954万m3和498万m3;广饶县分配的黄河水量指标为5 600万m3[3];长江水量指标为3 500万m3[3]。

2018年,广饶县仍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县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9 415万m3[3],如表1所示。

表1 广饶县2018年用水量控制指标Tab.1 Controlling Targets for Water Utilization of Guangrao County in 2018

广饶县域2018年实际用水总量为26 176万m3。其中,地表水提水18 915万m3(其中,当地及过境地表水抽提12 515万m3,引黄5 600万m3;引江800万m3);地下水提水7 261万m3(其中,浅层地下水5 240万m3,深层承压水2 021万m3);各项用水量均在控制指标范围内,计划用水率为89%。2015年—2017年,广饶县实际用水量分别为25 175万、25 275万m3和24 948万m3,平均用水量为25 133万m3;农田灌溉水平均有效利用系数为0.66(控制指标在2017年最严格,为0.626 8);国控和省控河流断面达标控制率均>90%(要求国控>66.7%,省控>60%),3项指标均满足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要求。

用水结构组成方面,以2018年为例,全县农业用水量为17 370万m3,工业用水量为5 042万m3,生活用水量为1 295万m3,生态用水量为2 469万m3,分别占县总用水量的66.36%、19.26%、4.95%和9.43%,如图1所示。

图1 广饶县2018年用水结构Fig.1 Water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Guangrao County in 2018

同期,全国的上述数据分别为61.40%、21.00%、14.30%和3.30%。由横向比较可知,广饶县的农业用水量明显高于国家和省平均用水水平;工业用水量虽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但高于省值约2.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广饶县拥有黄三角农高区(始建于1950年,是华东地区第1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机械化国营农场,规划面积为350 km2)和大王镇(山东经济第一镇,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06家,2018年全国千强镇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列第58位,全省第1位)、稻庄镇(山东轮胎产业第一镇,2018年生产总值为128亿元,财政收入为3.78亿元)等工业强镇,存在大量刚性用水需求。广饶县生活用水量低于省和全国平均用水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居民良好的用水习惯和节水意识。生态用水比重较高,是由于广饶县河流水系丰富,存在较大的季节性补水需求。

1.2 水质概况

(1)地下水水质

由上述可知,广饶县以小清河为界,小清河以南为淡水区,以北为咸水区。根据当地自来水公司水质评价报告,小清河以南10个地下水样品中,有4个达II类水标准,6个达III类水标准,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要求;小清河以北地下水检测样品中,陈官镇和丁庄街道的全部村庄地下水含氟量超标(最高值超标1.4倍),当地群众对优质水源的呼声强烈。目前,广饶县正积极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以提升北部地区居民饮用水口感。

(2)地表水水质

2018年,广饶县城市辖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水体要求的比例为100%。各水功能区水质基本稳定,小清河王道闸断面、阳河南郭、支脉河陈桥、支脉河辛沙路桥桥断面为V类水质,阳河苏庙、织女河广饶湿地出口断面为IV类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广饶县主要河流断面水质指标(2018年)Tab.2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of Main River Sections of Guangrao County in 2018

1.3 水资源开发利用

经计算,2015年—2018年,当地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均值为72.8%,地下水开采率均值为70.0%,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达71.7%,如表3所示。

表3 广饶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率Tab.3 Utilization Rate of Water Resources in Guangrao County

1.4 地下水超采状况分析

根据《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成果,广饶县大部分地区被划入超采区,其超采分为浅层孔隙水超采和深层承压水超采2种类型。广饶县浅层孔隙水超采区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属于淄博-潍坊孔隙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为455.2 km2,其中一般超采区为 285.6 km2,严重超采区为169.6 km2;根据深层承压水“开采即为超采”的划定原则,把整个深层承压水开采范围划定为深层承压水超采区范围。广饶县深层承压水超采区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北,总面积 为640 km2,如图2所示。

图2 广饶县地下水超采区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Overdraft Area in Guangrao County

广饶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0 733万m3,可开采量为9 660万m3(其中,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 769万m3;中、深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 891万m3),目前控制指标为7 280万m3。为有效保护当地地下水资源,广饶市按照每年度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严格执行地下水压采计划。2018年,广饶县地下水年超采量为1 020.65万m3,地下水位埋深(16.88 m)较2017年(17.13 m)回升明显。

2 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农业用水现状

广饶县北部为引黄灌区,由麻湾引黄闸提引黄河水,经麻湾总干渠至庞家闸,由庞家闸向南进入广饶境内,经闫家泵站进入麻湾三干渠、二干渠;中部为引河灌区,通过提引小清河、预备河水灌溉;南部为井灌区,通过机井提引地下水灌溉。

2018年,广饶县耕地面积为79.2万亩(1亩=0.67×10-3km2),有效灌溉面积为74.1万亩,地下水灌溉量约占总灌溉量的2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7。全县拥有机井量7 900余眼,拥有总干、二干、三干、预备河、十二支、大寨沟6条引黄骨干渠道,全长为125.3 km,衬砌率为84.6%;全县保有水库5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3座;河道拦河闸坝23座;泵站48座,累计提水能力为179.79 m3/s;境内设计总蓄水能力为6 000万m3,建成各类节水灌溉面积为56.06万亩。

2.2 生活用水现状

广饶县施行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由第一、第二水厂联合供水,以地下水为水源,供水能力达5.5万m3/d,配套供水管网总长度为269 km,按标准修正后,漏损率约14%[4];2018年,城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指标分别为86 L/[人·d]和46.4 L/(人·d),处于省标准较低值水平[5]。人均综合用水量为132 L/(人·d),城区一户一表安装率为100%,新建小区、公建节水器具普及率为100%,采用阶梯水价收费制度[6]。

2.3 工业用水现状

广饶县工业企业用水过度依赖地下水(地下水用水量占总工业用水量的71%,多数采用自备井形式),不符合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应以地表水、再生水为主。用水大户多分布在乐安街道、稻庄镇和大王镇,以石化、造纸、纺织、橡胶制品产业为主,如表2所示。

2018年,城区工业企业年用水量为1 100万m3,工业水循环重复利用率达95.9%,水平衡测试开展率达71.5%,节水型工业企业覆盖率达21%[7]。自备井水资源费实行阶梯收费制度。

2.4 其他用水现状

城市绿化、道路浇洒、消防用水应以再生水、雨水利用为主,不应利用地下水、自来水等水源。目前来看,城区还不具备成型的再生水和雨水利用设施,城市杂用水多以传统的自来水水源为主。其中,城区绿化浇灌面积为275万m2,年用水量为20万m3,其中40%采用自来水,60%采用地表水;道路浇洒采用机械作业,覆盖面积达231.94万m2,年用水量约20.48万m3,采用水源为自来水;消防年用水量约100 020 m3,水源为自来水;特种行业年用水量约5万m3,全部采用自来水,水费采用单独定价、阶梯收费制度;无再生水集中回用设施,降水几乎无调蓄设施,直排预备河。

2.5 存在问题

(1)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工业水源亟需转换

据上述分析,近年来,广饶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70%,导致近年来咸水入侵面积逐年扩大,且亦有加速之趋势[8]。据统计,1992年—2017年广饶县咸水累计入侵面积增加41 km2,咸水入侵速度达1.6 km2/a。同时,开采区土壤含水率降低,地下水盐分积累,造成天然植被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给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广饶县尚未建成再生水集中回用设施,仅个别企业有分散式再生水回用装置,全县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8%[7]。污水厂达标排放的尾水,直排入河道,造成水资源流失;城区内大型绿地普遍缺少雨水调蓄设施。零星分散的雨水调蓄设施,如乐安公园、乐安大厦周边及西苑植物园、月河公园,面积较小,部分设施还进行了防水处理,不利于雨水下渗,同时易造成水体污染。

表4 广饶县重点企业用水情况(2018年)Tab.4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Consumption of Major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Guangrao County in 2018

(3)管网漏损率大,存在未计量水量

广饶县城区管网漏损率高达14%,主要是部分管网老化造成的漏损和绿化用水、浇洒道路、消防用水和施工用水等未计量的水量。“水十条”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公共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这对广饶县的公共供水事业防治“滴、冒、跑、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应对措施

(1)加快工业水源转换,同步进行自备井封填。主要包括调水管线工程、工业水厂工程和供水管线工程。调水管线由高店水库向拟建工业水厂和淄河水库输水,敷设2×DN1600球墨铸铁管道,输水距离为19 km;在稻庄镇建立工业水厂,近期设计供水规模为15万m3/d,常规水处理工艺;自工业水厂至全县各重点工业园区敷设供水管线,通水企业同步实现自备井封填和部分回灌,使当地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涵养。

(2)加快再生水厂建设。再生水水源稳定可靠,受季节性影响小,环境效益明显,可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9]。结合当地,再生水利用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再生水厂工程和再生水管网系统建设。广饶县污水厂提标改造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准IV类水标准(CODCr≤30 mg/L,NH3-N≤1.5 mg/L),以该污水厂尾水作为再生水厂水源,根据回用水水质需求进行处理后,加压送至用水点。再生水厂规模近期达到3万m3/d,主要用于市政绿化、浇洒道路、公厕冲洗、消防及生态补水;水厂远期规模达6万m3/d,全面向工业企业生产供水。

(3)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加快环城水系建设。采用低影响开发措施控制雨水径流,加大雨水资源化利用,比率近期达到20%。下沉式绿地率≥30%,透水铺装率≥40%,雨水应优先考虑下渗补给,渗蓄池容积可按10~30 m3/(1 000 m2)硬化面积标准考虑。环城水系通过8.8 km河道及景观的综合整治,打造广饶县城“海绵体”,实现城区部分降水的拦截、储蓄和调节,既美化了景观,又为城市留住了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4)城区供水管网持续改造,加快供水分区(DMA)管理与建设。对城区孙武路(汽车站以南)及迎宾路(月河路-孙武路)等路段老旧灰口铸铁管、PVC管进行更新改造,采用PE或球墨铸铁管材,管长约3.1 km;通过加设水表或使用智能设施,规范免费用水计量,严格监管私接水和偷盗水行为;近期实现对城区生活小区DMA全覆盖,通过在线处理技术计算供水管网的漏损量,重点区域重点分析,实现管网精细管理。

4 节水潜力展望

从农业节水、生活节水、工业节水、再生水利用、雨水利用、输配水管网节水这几个方面分析近期(到2023年)广饶县城区节水潜力。

4.1 农业节水

采用式(1)对农业节水潜力进行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Wn=A0×[(Qd0-Qdt)×P0]/Pt

(1)

其中:Wn——农业节水潜力,m3;

A0——节水灌溉面积,亩;

Qdt——近期灌溉需水定额,m3/亩;

Qd0——现状灌溉需水定额,m3/亩;

Pt——近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P0——现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表5 规划近期城市农业用水节水潜力Tab.5 Water-Saving Potential for Agricultural Use in the Near Future

4.2 生活节水

采用式(2)对生活节水潜力进行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2)

其中:Ws——生活节水潜力,m3;

Rt——规划水平年城市人口,人;

Lt——规划水平年城市人均日用水量,L/a;

Jt——近期采用节水型器具的节水贡献率;

Pt——近期采取节水措施后的节水型器具普及率。

表6 规划近期城市生活用水节水潜力Tab.6 Water-Saving Potential of Residential Use in the Near Future.

4.3 工业节水

工业节水潜力的大小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水价等因素有关。采用式(3)进行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

Wg=Zt×(Q0-Qt)

(3)

其中:Wg——生产节水潜力,m3;

Zt——规划年城市工业用地面积,ha;

Q0,Qt——现状与近期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后的工业用水指标,m3/(ha·d),分别取45 m3/(ha·d)和40 m3/(ha·d)。

表7 规划近期工业用水节水潜力Tab.7 Water-Saving Potential of Industrial Use in the Near Future

4.4 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利用潜力采用式(4)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

Wz=Ww×ηt-W0×η0

(4)

其中:Wz——再生水利用潜力,m3;

W0,Ww——现状与近期城市污水处理量,m3;

η0,ηt——现状与近期再生水回用率,分别为40%和0。

表8 规划近期再生水利用潜力Tab.8 Potential of Recycled Water Use in the Near Future

4.5 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潜力采用式(5)计算,结果如表9所示。

Wy=A×P×α

(5)

其中:Wy——城市雨水利用潜力,m3;

A——城市建成区面积,km2;

P——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mm;

α——雨水资源化利用率,近期按20%计算。

表9 规划近期雨水利用潜力Tab.9 Potential of Rainwater Use in the Near Future

4.6 管网节水

管网节水潜力采用式(6)计算,结果如表10所示。

Wp=T0×(L0-Lt)(Lt

(6)

其中:Wp——减少管网漏失所产生的节水潜力,m3;

L0,Lt——现状与改造后的管网漏损率,分别为14%和10%;

T0——城市管网供水总量,m3。

表10 规划近期供水管网节水潜力Tab.10 Potential of Water-Saving of Pipeline Network in the Near Future

4.7 节水总潜力

将式(1)~式(6)累积求和,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规划近期节水潜力Tab.11 Water-Saving Potential in the Near Future

由表11可知,广饶县节水潜力巨大,近期节水总潜力可达5.03万m3/d,最大节水率为34.9%,权重最大的2项为再生水利用量和雨水利用量,其次是工业节水量和管网节水量。因此,加快再生水厂建设和如何实现雨水的充分利用、提升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改和降低管网漏损率,应是下一步广饶县节水工作的重点。

5 结论

(1)加快工业水源转换工程建设,提高自备井封填比率,可实现广饶县工业用水结构优化,有效保护当地地下水资源,防止咸水进一步入侵。

(2)充分利用当地再生水和雨水资源,督促工业企业加快技改,不断完善城区供水管网建设与管理,可实现近期城市节水总量和水资源利用率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小清河广饶县潜力
董东管道穿越小清河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分析
智慧学园 快乐家园
——山东省广饶县花宫镇中心小学简介
让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美丽起来
潜力榜
Improving Students’ English Speaking ability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Fostering learners’autonom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广饶县耕地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