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冉
(焦作市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目前,胸腔镜下肺占位切除术因微创、术后恢复快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后部分患者因出现肺不张、疼痛、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影响日常生活。自护能力是通过一系列自我照顾行为,以满足自身生命健康维护的能力,对胸腔镜下肺占位切除术患者日常生活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1]。为此,本研究就此类患者的自护能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胸腔镜下肺占位切除术后患者,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47~63岁,平均(53.84±3.19)岁;病灶直径0.6~3.2 cm,平均(1.74±0.57)cm;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47例,专科及以上33例。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确诊为肺占位性病变,均为单发孤立性肺结节;②均行胸腔镜下肺占位切除术;③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纵膈淋巴结、肺门肿大;②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系统疾病;③合并远处转移。
1.2方法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2]对患者进行自护能力评估,量表共43个条目,包括4个维度(责任感、自护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能力),总分0~172分,分数越高自护能力越好;ESCA评分总分≥66%为高水平自护能力,总分<66%为中低水平。统计80例患者年龄、性别、合并内科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文化程度、费用支付方式、经济收入情况。
1.3数据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自护能力状况 80例患者中,自护能力高水平者27例(33.75%),中低水平者53例(66.25%)。
2.2单因素分析 胸腔镜下肺占位切除术后患者自护能力不受年龄、性别、合并内科疾病的影响(P>0.05);可能受到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的影响。见表1。
表1 自护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2.3多因素分析 以自护能力的水平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3000元/月是胸腔镜下肺占位切除术后患者自护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自护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肺癌主要起源于腺体及支气管、肺泡、细支气管上皮,根据组织学可分为腺癌、鳞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及未分化细胞癌。胸腔镜手术是新型术式,虽然对机体创伤较小,但部分患者术后仍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而患者自护能力在其术后康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自护能力除受到患者主观意识、护理技能影响外,也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影响[3]。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高水平自护能力患者占33.75%,中低水平自护能力患者占66.25%,说明胸腔镜下肺占位切除术后患者自护能力普遍较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月收入<3000元是影响患者自护能力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理解能力及辨别能力较强,与文化程度较低者相比,能够更容易对自护理念进行理解,并接受、学习,通过自我主观能动性,找到更适合自身的自护方法;并且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获取疾病、手术等知识及自护理念的途径相对更多,能使自护各方面更加丰富,有利于自护能力的提高[4];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缺乏获取知识的途径,且对自身关注度不足,导致自护能力相对较差。经济收入较高的患者,因具有较好的经济、物质基础,所以对自身健康更关注,且不会对医疗费用过度关注,能够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5]。因此,应对患者不同情况,实行个体化干预,以改善患者自护能力。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肺占位切除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受到其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影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利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