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部吞咽保健操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1-03-18 00:53:10许火连林胡英李秋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增加率保健操康复训练

许火连,林胡英,李秋萍

(高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区,广东 高州 525200)

脑卒中患者伴发吞咽困难是局部神经受缺血缺氧的影响而发生损伤,继而造成相应肌肉功能受损所致[1-2]。患者由于中枢神经或传出神经损伤,往往伴发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或咀嚼功能受损。当前临床护理方法主要采用传统训练模式,旨在适当恢复患者的自主进食功能,但其恢复速度相对有限,部分训练动作为国外训练模式的硬性引入,并非完全适应国内人群。相关研究[3-4]发现,在进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时,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某些操作,造成临床依从性相对较低,护理的疗效较差,继而出现严重不适或并发症。我们综合既往吞咽康复训练模式,总结出一套新型颜面部吞咽保健操,现将临床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对我院120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对照实验研究,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诊断标准:参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具体内容进行确诊。纳入标准:①配合意愿高且主动接受因此而产生的医疗开销;②意识清晰且语言沟通无障碍者;③脑卒中病情稳定且暂无严重精神障碍者;④患者研究期间未发生严重意外事件或死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语言交流障碍者;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③颅内基础疾病史、严重创伤史或手术史。采用网络随机数字表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为60名患者。对照组年龄(37.47±12.54)岁,BMI(22.91±3.04)kg/m2;观察组年龄(35.83±12.32)岁,BMI(22.69±4.29)kg/m2。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1。本研究采取双盲模式,护理干预人员及患者均不知具体分组情况及护理康复内容。同时签署保密协定,要求医护人员在患者康复期间不能询问研究相关事宜。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 [n(%)]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护理疗程均为15d,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模式进行日常护理,具体包括吞咽训练、进食训练两项内容。

(1)吞咽训练:护理训练开展之前,护理人员详细评估患者病情现状,根据吞咽功能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训练办法,以患者能坚持和耐受为准。同时针对性的制定吞咽训练方案,防止患者进食过程中发生呛咳、误吸等。

1.2.2 观察组

采用颜面部吞咽保健操:

(1)发音训练(a、u、i)维持5s、重复5~10次。

(2)鼓腮运动(鼓起、左右移动)维持5s、重复5~10次。

(3)唇部训练(闭上/抿起嘴巴、缩起嘴唇发“叭”音)维持5s、重复5~10次。

(4)伸舌训练(伸出、缩回、上下左右移动)每次伸出来5s、重复5~10次。

(5)卷舌训练(向里、向外卷)维持5s、重复5~10次。

目前,国内的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上海农商行等已经开始设立社区银行。社区服务点已然成为下一个金融业务竞争的蓝海。在理财产品销售上,社区银行通过渠道整合和对潜在客户的开发,将成为拓展理财产品销售方式的极好选择。

(6)舌绕唇训练(舌尖抵上唇中点、贴唇向左环绕—圈、回到上唇中点再向右绕一圈)重复5~10次;4~6次/d,每次4~6个循环。

1.3 调查内容

护理前、后(28d)分别检测或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效能评分,治疗结束时对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1)吞咽能力:嘱患者取坐位,口含30mL水进行下咽,1分:全部咽下;2分:患者咽2次仍未能全部咽下;3分:一次性全部咽下,但会出现呛咳现象;4分:患者分2次可将水全部咽下,但会出现呛咳现象;5分:患者无法下咽。

(2)自我效能:由患者自主完成自我效能感量表,并通过评分来进行量化评估,该量表主要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涉及1~6分的评分区间,满分为6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相对越高。

(3)生活质量:该部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量化评价,该量表主要从患者的心理、生理/认知、经济、生理/学习等不同功能维度分别进行评分,累计共25个内容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1~5分的评分范围,总和标准分区间25~125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相对越好。

(4)护理效果:主要分为4个等级,以增加率进行评价,增加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100%,增加率≥90%则为治愈;增加率≥67%而≤90 %为显效;增加率≥33%而<67 %为有效;无效:当增加率<33%时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吞咽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的比较

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能力、生活质量、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吞咽能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吞咽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营养不良和呛咳的概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 论

脑卒中作为临床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因脑部血管破裂或血管堵塞引起,同时,也伴有相应神经损伤,继而出现各种并发症[5-6]。吞咽障碍作为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以唇部、喉部等肌肉功能受损为特征,严重者可出现水或营养摄取困难,甚至因窒息而死亡[7-8]。对于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患者,临床上主要通过常规吞咽康复训练以改善其吞咽功能,其护理方法由于对医院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要求较低,因而广泛应用。但是相关研究显示[9-10],部分患者由于对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护理方法的耐受性较差,护理效果非常有限。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吞咽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别,与孙慧等[11]研究基本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护理,主要从吞咽和进食两方面进行,通过训练,患者的吞咽以及进食能力虽说有所加强,但对于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而言,其对训练的耐受程度也不相同,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则会因对训练的耐受性较差而出现不良反应[11-12]。采用颜面部吞咽保健操对患者进行护理,其护理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发音、鼓腮、卷舌等操作生动有趣,在调动患者训练积极性的同时还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3-14],并且,通过发音、鼓腮、卷舌等操作可充分训练患者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部位括约肌的运动功能[15],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故而在护理过后患者自我效能感相对较好。

本研究还发现,对照组发生营养不良和呛咳的概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充分证实观察组护理或训练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安全性。分析原因,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而言,在经过相应护理训练后,患者的咽舌部废用性肌群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得以恢复,相应舌部肌肉的运动能力增加,血液循环的速度也会加快[16-17]。并且,护理过后患者废用性肌群残存正常细胞的功能得以充分调动,实现亚细胞的代偿能力,有助于坏死组织的重建[18],故而在护理过后患者发生呛咳的概率则会明显降低,并且,通过较好的吞咽和充分的咀嚼,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程度也就相对较高[19]。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护理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相比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护理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使用颜面部吞咽保健操进行护理的效果更佳,患者症状改善也相对较好。

猜你喜欢
增加率保健操康复训练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降压保健操联合中医养生理论干预的效果分析
基层中医药(2022年2期)2022-07-22 07:39:56
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颈椎三步保健操
长寿(2019年4期)2019-07-19 03:17:22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按封育类型进行封山育林试验初报
课间心理保健操缓解大专生考试焦虑的实验研究
韩国约4.5万名男性不育
莴笋超声波辅助渗透脱水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