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 高远 李玉萍 郭园丽
随者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转变,脑血管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发病率占所有脑血管疾病中的80%左右,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为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1]。有学者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除了传统危险因素参与之外,还存在新的危险因素参与[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作为炎性反应标记物,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13,MMP-13)是金属基质蛋白家族中的一种,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在国内外有较多研究[3]。但这两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鲜有报道,本文将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Lp-PLA2、MMP-13 表达及与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提供理论指导。现报告如下。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52例,女40例;平均年龄(53.28±3.29)岁;根据影像检查结果发现:轻-中度颈动脉狭窄45例,重度颈动脉狭窄47例;根据NIHSS 评分[4],分为:神经功能缺损轻度23例,神经功能缺损中度39例,神经功能缺损重度30例。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86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46例,女40例;平均年龄(53.37±4.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均经影像学(头颅MRI、CT、MRA 或CTA)检查明确为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且合并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5];②年龄18~80岁;③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6]评估神经功能受损程度,NIHSS 评分在1~15分之间;④均为首次发病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存在再发脑梗死。排除标准:①腔隙性脑梗死、出血性卒中者;②合并恶性肿瘤、阿尔兹海默症者、因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③因药物、外伤、脑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脑梗死;④近期服用过炎性抑制药物者;⑤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有缺失者;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1.2.1 标本采集
观察组于发病后3 h 内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对照组于纳入研究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L。标本无需抗凝,4℃下放置30 min,3 000 r/m 离心15 min,分离血清,-18℃保存待测,均在42 h 内完成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MMP-13、Lp-PLA2 质量浓度,生化全套检查采用武汉贝茵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自动生化仪及配套试剂盒,具体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MMP-13 正常范围值:2.57~3.09 ng/mL[7];Lp-PLA2 正常范围值:175~207 ng/mL[8]。
1.2.2 头颈部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
应用日本东芝株式会社生产的TOSHIBA 80排螺旋CT(规格型号TSX-302A)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颈部CTA 检查(范围: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足先进,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Willis环(双侧大脑前动脉始段、双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及前、后交通动脉)狭窄情况。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通过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绘制ROC 曲线分析MMP-13、Lp-PLA2 及二者联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并计算ROC 曲线下面积,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MMP-13、Lp-PLA2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MP-13、Lp-PLA2 水平检测结果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esults of MMP-13 and Lp-PLA2 bettewn 2 groups(±s)
表1 两组MMP-13、Lp-PLA2 水平检测结果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esults of MMP-13 and Lp-PLA2 bettewn 2 groups(±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n 92 86--MMP-13(ng/mL)5.28±0.57 2.80±0.31 35.709<0.001 Lp-PLA2(ng/mL)232.19±88.62 122.10±39.45 10.581<0.001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吸烟、NIHSS 评分、MMP-13、Lp-PLA2 为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程度的单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程度的单因素Table 2 Singl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gree of arterial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吸烟、NIHSS评分、MMP-13、Lp-PLA2 为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MMP-13、Lp-PLA2 及二者联合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889、0.953,各指标曲线下面积以联合检测最大,见表4及图1。
表4 MMP-13、Lp-PLA2 及二者联合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程度预测价值Table 4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MMP-13,Lp-PLA2 and their combined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图1 MMP-13、Lp-PLA2 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程度预测价值Figure 1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MMP-13,Lp-PLA2 and arterial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但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国外学者率先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炎症反应所引发的疾病,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9]。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的过程,这一观点已被后续研究证实。Jung 等[10]学者指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加强监测炎性标志物,可对该类疾病更好地做到早期诊断、治疗。
导致脑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而血管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1]。Lp-PLA2 是磷脂酶A2 超家族成员之中的一个亚类,可生成溶血卵磷脂、氧化游离脂肪酸等促炎物质,提高细胞因子及粘附因子的表达,加速内皮细胞凋亡,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MMP-13、Lp-PLA2 为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与Rinaldo 等[14]学者报道结果一致。可见,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可通过了解患者生活习惯、既往史、加强血脂水平的监测来预测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这提示医务工作者今后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生的高危人群筛查中,可将血清MMP-13 及Lp-PLA2 做为有意义的生物学标志物。
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肌性动脉,会促进出血及血栓形成,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钙化,逐渐阻塞动脉官腔,导致患者脑部组织爱缺血、坏死[15-16]。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抑制鼠MMP-13 活性可减少胶原在颈动脉斑块中聚集,已形成的斑块稳定性增加,破裂能力降低[17]。Toyama 等[18]学者报道,MMP-13 参与细胞质新陈代谢、血管壁渗血、血栓形成、细胞凋亡及增殖的过程。本研究结果证实MMP-13、Lp-PLA2 水平会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程度,重度动脉狭窄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13、Lp-PLA2水平更高。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P-13 联合Lp-PLA2 检测曲线下面积以联合检测最大,可见二者联合检测价值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可通过加强监测MMP-13、Lp-PLA2水平,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情况,血清MMP-13 及Lp-PLA2 可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但本研究纳入样本较少,后续将进一步探讨MMP-13及Lp-PLA2 之间的联系,以便于更好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