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泽
在我为数不多的作品中,这篇《追梦人》是写得最快的一篇。我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初稿,不像其他作品要拖拖拉拉好几个月才能收笔。但它只是看起来写得快而已。事实上,从最初有一个模糊意向开始,直到完成构思,我对这个“梦”的追逐至少持续了两年时间,甚至更久。
我有个姐姐,比我大三岁。小时候我们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过着放牧的生活。那时候的草原非常广阔,邻居大多住在几千米之外。牧场上的小孩子很少,他们大多在城里上学,所以姐姐基本上是我每天唯一的玩伴。那个时候,我俩经常为争抢好玩的东西而吵架,甚至动手。母亲生起气来常说的一句话是:“将来长大了你俩一南一北,离得远远的,看你们再打。”母亲的话一语成谶:现在姐姐在广东,我在内蒙古,我们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往往两三年不得一见。如今我已是两个女儿的父亲,她们也经常为了争夺玩具或电视节目而争吵。不过我从没说过我母亲说过的那些话。
小孩子在一起玩耍,争吵是很常见的事,不过无论争得多么面红耳赤,最终都会不了了之。我从没见过孩子们会因此而记恨。这说明人的天性是豁达的,仇恨只是成年人的恶习。也正因此,每个成年人在内心的某个角落里总是珍藏着一份童心,作为一生的慰藉。
以上就是《追梦人》这篇小说的主要素材来源。这篇作品表达着对我自己童年时代的怀念和对女儿们的寄托。
最后要说的是:科幻文学是描写“未来”的。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老师曾将“未来”分为三类:过去的未来、现在的未来和未来的未来。由此来看,《追梦人》勉強属于“现在的未来”,而且差点就落入“过去的未来”之中。因为现代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对梦境的研究已非常深入,梦境治疗已在实验之中,所以,梦境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许明天就会实现。
当然,真实的技术与小说中的描述绝不相同,可能远远超出小说的想象力,这正是科学的魅力。也许,这种远超想象的技术有一天会在你们手中实现。我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