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韦,方进,吴琪
(黄冈市中医医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尿道综合征(US)指的是下尿道出现刺激症状,如小腹坠胀、尿频尿急、排便不畅等,但无明显的菌脲和尿道膀胱器质性病变,由于该病以中青年的女性多见,所以也称之为女性尿道综合征(FUS)[1]。当前,临床对该病的病理机制及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故无特效疗法,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且不良反应多,对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影响。随着近年来中医学的发展,在FUS治疗中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因此,本文对中西医结合应用于FUS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FUS患者为例,将其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年龄23~48岁,平均(36.45±1.34)岁;病程6~23个月,平均(12.36±1.42)个月。治疗组年龄22~50岁,平均(35.87±1.52)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2.18±1.64)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以下标准:有尿频尿急及排尿不适等症状;三次中段尿细菌计数呈阴性;无其他微生物感染尿路,尿常规无异常;超声及膀胱镜检查未见泌尿系器质性病变;妇科检查无异常。中医诊断符合与《现代中医肾脏病学》[2]相关标准相符,包括小便频数、尿有余沥、排尿无力、尿痛不甚等,当思虑劳累时加重,伴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等。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伴有焦虑及躯体化障碍者;病程不少于6个月但不超过2年者;对研究内容知晓,且能配合治疗者。排除标准: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有精神分裂或伴有精神病性反应、既往有精神障碍史及家族史者;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者肝功能不全者;有严重的药物过敏或无法耐受治疗者;妊娠及哺乳者。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给予帕罗西汀(品名:赛乐特;厂家: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43)20 mg口服治疗,每日早饭后30 min服用1次,治疗1个月。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中医方剂选择疏肝通淋汤,处方为:甘草梢3 g,青皮、台乌药、广木香各9 g,瞿麦、赤茯苓、川楝子、炒栀子各10 g,柴胡12 g,滑石、车前草各15 g。给予患者随症加减治疗,失眠者加五味子、合欢花各10 g;明显尿频者加用益智仁和桑螵鞘各8克;心悸者加用全瓜蒌和炙远志各10 g;小腹坠涨加用黄芪12 g、升麻15 g;排尿刺痛加用琥珀6 g、蒲公英8 g、白茅根10 g;腰酸痛加用桑寄生10 g,制狗脊12 g;神疲乏力加用太子参10 g、黄芪30 g;带下色黄加椿皮10 g、鸭拓草30 g。以上方剂每日1剂,用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服用,治疗1个月。针刺取穴位关元穴、中极穴和双侧阴廉穴、阴陵泉穴及三阴交穴。针刺前需排空膀胱,取仰卧位,常规对穴位局部消毒后,选择直径为0.3 mm长40 mm毫针进行针刺,进针后以关元穴、中极穴针感传至尿道口及会阴为宜,阴廉穴针感向上放射到阴部为宜,其余穴位则以酸胀为宜。针刺得气后,连接G6805-II型电针治疗仪,取关元、中极穴,选用疏密波,调节治疗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每次治疗20 min,每天1次,每周3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显效:患者昼夜排尿明显减少,尿量正常,尿急尿频及尿痛症状消失;有效:患者昼夜排尿次数减少,尿量增多,尿急尿频及尿痛症状好转;无效:各项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使用国际尿控协会排尿障碍症状评分表(IPSS)对尿液次数、排尿费力度、尿线变细及排尿等待、频率、中断、不尽等情况进行评分,分数0~35分,分值越低排尿情况越好。使用生活质量评估表(QOL)对患者生活质量加以评分,分数0-6分,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PSS 21.0软件统计,组间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是68.18%,治疗组是93.18%,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n(%)]
2.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OL、IPSS评分情况。治疗前,两组QOL、IPSS评分差别不明显,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QOL、IPSS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OL、IPSS评分情况(,分)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OL、IPSS评分情况(,分)
FUS作为常见疾病,症状类似于尿路感染,加上病理机制不明确,临床容易误诊。研究认为其发生和女性精神心理因素、雌激素下降、盆底尿道肌肉痉挛及排尿功能障碍有关[3-5]。该病迁延难愈,西药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外科以手术治疗,内科以镇静剂、肌肉松弛剂、神经调节剂等治疗,部分绝经女性还可给予雌激素治疗,但疗效均不尽人意[6-8]。
中医认为FUS致病因素较多,肝气郁结及下焦湿热均为FUS始动因素,而情志因素可加重症状,初期表现为尿频、尿急及小腹满闷,治疗以疏肝解郁和理气通淋为主,选方疏肝通淋汤,方中台乌药可温肾通淋和疏肝解郁,和青皮同为君药,发挥芳香悦志和疏肝解郁之效[9-10];柴胡、川楝子、广木香及炒栀子为臣药,有行气疏肝及清泻郁热之效;赤茯苓能通络活血,瞿麦和车前草能渗湿利水,滑石可导湿热下行,均为佐药;甘草为使药,其调和诸药的作用,共同发挥疏肝理气及解郁通淋的效果[11]。联合针刺可达益元化气和通络利水之效,对关元穴、关元穴、中极穴、阴廉穴、阴陵泉穴及三阴交穴进行针刺,可其通利尿道、疏通经脉及调和诸经气血之效[12-13]。从本研究结果可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且QOL、IPSS评分也比对照组明显改善,证明对FUS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