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3-17 03:29焦祥玲晁储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经颅颅脑功能障碍

焦祥玲,晁储玲

(1.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枣庄 277300;2.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眼科,山东枣庄 277300)

颅脑损伤是由外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脑组织损伤,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效果不断提升[1]。但因患者伤后部分神经系统受损,治疗后仍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限制其日常活动,甚至丧失自理能力,增加家庭与社会负担[2]。康复治疗是颅脑损伤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常用的干预方法,但治疗时间久、见效慢,部分理解能力差、依从性差的患者难以坚持训练,获益有限。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项无创神经电生理技术,利用磁场引发电场,可在同等介质中产生电流,并通过刺激突触间接发挥作用,目前已成为运动康复的常用辅助技术[3]。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94例颅脑损伤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分析重复经颅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其康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4例颅脑损伤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62.30±2.85)岁;病程3~15 d,平均病程(9.62±1.24)d;发病情况:广泛脑挫裂伤1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1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1.88±2.79)岁;病程3~14 d,平均病程(9.23±1.37)d;发病情况:广泛脑挫裂伤1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4]中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先天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史;合并认知、吞咽功能障碍;脑部肿瘤患者;关节疾病等不能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等。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康复治疗。由1名康复师与督导员全程协助、督促患者训练;以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 cular facilitation,PNF)、Brunnstrom技术、神经发育促进技术(Bobath技术)为主,结合日常生活能力训练。(1)PNF技术:包括肌肉拉伸、肩胛带模式锻炼、抗阻运动等。(2)Brunnstrom技术:包括功能位摆放、床上训练、坐位练习、平衡训练、肩关节活动、下肢屈伸运动、下肢外展运动、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3)Bobath技术:包括反射性抑制模式、促进姿势反射、感觉刺激、姿势控制与任务导向控制训练等。康复治疗45 min/次,2次/d,持续8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协助患者平躺,用解剖镜像法确定刺激靶点,连接并固定磁场刺激仪[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公司,YRDCCY-I型,鄂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11249号],使线圈与颅骨表面相切,设置刺激频率为低频1.5 Hz、高频3 Hz,选择连续刺激模式,以引起肢体运动的最小刺激强度为刺激阈值。重复经颅磁刺激30 min/次,1次/d,持续8周。

1.4 观察指标

(1)运动功能: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5]评估,量表分为上肢66分、下肢34分,分值越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2)神经功能: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6]评估,量表包含15项内容,共42分,评分越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轻。(3)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7]评定,量表包含10个方面,共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包括年龄、病程、FMA评分等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性别、发病情况等以百分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运动功能比较

比较两组的上、下肢FMA评分,两组治疗前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s),分]

?

2.2 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比较两组的NIHSS、BI评分,两组治疗前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分]

?

3 讨 论

颅脑损伤起病急、病情凶险、发展迅速。该病多由暴力所致,患者头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脑部皮层抑制功能减弱甚至丧失,神经功能损伤,手术治疗后仍会遗留运动功能障碍,面临肢体活动受限、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低下等问题,患者易滋生不良情绪,影响后续诊疗工作的配合度,甚至加重病情,影响预后[8-9]。

临床实践表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与功能上均具有一定的重塑能力,颅脑损伤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及时开展康复治疗,能够通过肢体活动对脑部中枢传递本体感觉冲动,刺激神经功能重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肢体运动控制能力。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上下肢FMA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与王引言等[10]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康复治疗以中枢神经元再生为理论基础,通过不同的康复治疗技术促使肢体出现运动反应,将本体感觉刺激传至脑部中枢,促使神经功能在运动反射条件下再生,从而修复神经损伤,改善肢体协调能力。同时,持续的康复治疗能够加快患者脑组织侧支循环建立及病灶周围细胞组织代偿,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肌肉拉伸、关节运动等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患侧肢体肌肉萎缩及关节坏死,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长期、单纯地强调肢体刺激对患侧运动功能的影响,而忽略患者主观康复意识,易使其产生厌烦感,导致康复后期功能恢复缓慢。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对患者脑部某个部位进行重复刺激,1.5 Hz低频电流刺激可抑制大脑健侧皮质,降低健侧皮层兴奋性,同时降低双侧大脑半球中间抑制作用,加快患侧肢体功能恢复。3 Hz高频电流刺激则可产生兴奋作用,通过提高患侧大脑皮质突触的强度,可促进功能重建,有助于患侧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恢复。此外,重复经颅磁刺激可通过调节局部脑组织组织兴奋性,改善局部皮质代谢与血液循环,影响脑部内神经递质的传递与释放,促进受损细胞修复,刺激神经功能重建,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但该研究样本量少、观察时间短,仍有不足之处,后续应当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更好地论证该研究观点。

综上所述,重复经颅刺磁激联合康复治疗用于颅脑损伤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有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经颅颅脑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经颅磁刺激问与答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