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娟,潘丽萍,赖秋萍,余 虹,陈 楠,衡睿杰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健全现代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有利于促进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决定了农村居民的上层建筑,对推动城乡科学化格局转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可以丰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要求与内涵,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的凝聚力和思想觉悟,为良好社会秩序与社会治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及制度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乡村的振兴提供支持。
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HRD)的效率离不开前期对当地农民的体质(健康)、知识储备(教育)和专业技能的调查研究[2]。本文从陕西农村居民的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医疗保健、劳动力转移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3]。
陕西农村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投资相较城镇居民差距较大(图1)。根据2013~2018的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比较可知,陕西城镇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人均支出是农村居民的平均2.29倍。在201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为2 617.9元,而农村居民仅为1 082.8元,差距最大可达到2.41倍。在2013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为2 067.8元,农村居民仅为863.2元,城镇居民的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是农民的2.4倍。
经过数据的调查统计,发现陕西城乡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差距也相对较大(图2)。陕西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金额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在近六年内最大能相差1.8倍(2018年)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是教育。陕西城乡人力资源开发的差异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加大对陕西农村的人力资源投资比例,同时在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中,适时的调整教育内容,逐步加大专业技能教育投入。
伴随着城镇化不断地深度实施,陕西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图3)。陕西人口的构成,主要划分为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城镇人口所占比例从2013年的51.31%上升至2018年的58.13%,整体上升了6.8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14个百分点,由此可知,每年大概有49万农村居民流向城市;从陕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角度分析,可发现2013~2018年的平均人口占比数由48.69%下降至41.87%,平均每年下降2.8个百分点。由此可知,平均每年有77.1万人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
另外,从陕西省各类产业的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可以看出,从2013~2018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逐年趋于稳定,基本徘徊在38%占比数附近;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也相较趋于平缓,基本稳定在16%占比数附近;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上升趋势较为明显,由2013年的23%上升至38%,总体上升1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2.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中依旧做为龙头产业领先于二、三产业(图4)。
图1 陕西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比较
图2 陕西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较
图3 陕西城镇人口及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4 陕西各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比较
20世纪50年代,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将户籍划分为农业户口和城市户口。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于城市户口存在较为传统的思想认知,认为城市户口代表着福利待遇好,农村就是落后、经济不发达。以至于农村居民都留有想流入城市的想法,特别是在西部落后地区,陕西省农村的经济水平、地理位置、理念输入等都稍逊色于其他省份。城乡二元结构使陕西农村劳动人口流入城市,这种过量的人力资源流动,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
在陕西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缺少对人才的储备,此种现象归根于农村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一方面,农村居民对于“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理解不够,认为干农活不需要学习;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居民将教育和物质的关联贴合的过于紧密,认为教育仅对未来的物质条件奠定基础,从而忽略了兴趣、特长的选择,甚至于在学习成绩不够优异时,直接让孩子放弃接受教育。这些错误的教育理念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人才的间接性流失现象加剧[3~5]。
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资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农民的职业与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职业素养和农业技能水平,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
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遵循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将“三农”问题做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政府可主要从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福利待遇等方面开展工作。加强农村交通建设,对土建道路进行修缮翻新,以便提高农村交通的便利性;修建电影院、图书馆等文教类设施可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搭建电子信息网络等通信类的基础设施建筑,可增强农村与外界的信息联系。不断缩短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医疗技术水平差距,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和范围。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加强陕西农村老年人和儿童的福利,降低农户的家庭负担,推动农村劳动人口。
新的教育理念是支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根基,主要从思想意识(终身学习)、实际学习(全方位学习)两大方面对农村居民的教育理念进行改观[7]。
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理念的灌入可让农民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意识到先进科学技能的应用可提高总体劳动生产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全方位学习是“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根本实施方法,对农村居民进行教育观念的正确引导,从而营造全方位指导学习的积极氛围。
积极组织农村居民进行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其一,鼓励文化课学习较为费力的农民子女参与对口职业教育。其二,勉励农民接受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建立更为系统和更具专业性的技术知识体系。其三,政府应对农民的生产活动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为农民生产活动提供免费培训机会。对于有学习需求的农民子女,可向社会进行招募设立专项基金会,或与当地大学建立关系,为农村积攒高级农业人才提供社会保障。
为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资金的投入是加快其进程的保障手段之一。加大对农民技能水平培训的资金投入。当地政府可推出税费减免、培训补贴等重要举措,对培训效果显著、成绩优异的农民给予资金奖励。
引导社会企业对农村的项目进行投资,为农村居民创造更为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农村可根据自身的资源发展优势调整农副产业,如食品加工厂、手工制品企业、旅游农家乐景区等[9]。
对农村的基础教育进行资金投入,为教育较为欠缺的儿童提供更多的物质保障、交通补贴等。为农村儿童成立助学基金会,帮助农村儿童接受较为优质的基础教育。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落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为后续责任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陕西当地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农民都需对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规划,从整体至局部全面剖析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建立方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