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现状与分析

2021-03-17 04:26张逸鸣赵丽丽刘爱群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西葫芦使用率温室

辛 彬,张逸鸣,贾 倩,赵丽丽,刘爱群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2.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辽宁沈阳 110032)

蔬菜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是我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日光温室作为一种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农业种植业中效益较高的产业。它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淡季供应、增加农民收入、节约能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安置就业、避免温室加温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等均做出了历史性贡献[2]。锦州市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有利于温室蔬菜生产。锦州市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已有30余年历史,近几年设施蔬菜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五大棚室产业带、“五大”高、精、尖农业科技示范园、高标准“万亩方”农产品商品基地、四大露地菜生产基地、实现蔬菜品牌化等格局[3]。义县作为锦州重要的温室蔬菜基地,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高标准温室和园区逐年增加,设施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以锦州市义县为调研区域,随机抽取当地种植户,开展生产现状现场访问及问卷填写,为义县温室蔬菜生产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调研方法

1.1 调研时间与区域

调研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3月,调研区域选择义县城关乡、七里河镇、九道岭镇、张家堡乡、头道河乡,随机选取60个种植户。

1.2 调研内容

调研以现场访问和“一对一”问答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按照基本情况、生产模式、投入产出3个主要内容展开调研,具体包括设施结构、劳动力情况、品种与茬口、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土壤情况、现有轻简化技术、投入产出情况等[4]。填写调查问卷6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2 结果与分析

2.1 义县温室蔬菜生产劳动力现状

调研发现,义县温室蔬菜生产者高小学历占比17.8%,初中学历占比69.6%,高中学历占比10.7%,中专学历占比1.2%,均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56.4%的种植者对技术熟悉。31.2%的人认为还需要学习,只有0.7%人认为不懂种植技术。从调研情况来看,5年以上的温室蔬菜经营已经掌握基本生产技术,菜农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但对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一些基本理论理解较有一定难度,管理相对粗放,细节管理不到位,这是导致蔬菜生产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从图1可以看出,劳动力51~60岁人员占比最高,为51.7%,41~50岁37.9%,61~70岁占比最低,为6.9%,年轻人大部分进城务工,从事温室蔬菜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较高。设施蔬菜生产对劳动力要求比较高,劳动强度较大,年龄大身体差者不适合经营温室蔬菜。

2.2 温室结构与作物种类

从图2可以看出,义县温室主要以土墙钢架为主,占比58.3%,新型草砖棉结构温室也开始出现,占比16.6%,老旧土墙竹木结构已经基本淘汰,占比仅为1.6%,温室长度与跨度没有统一标准,跨度以7~10 m为主,最大跨度为13 m,长度一般根据地形选择,各户均不同。新型温室透光性、保温性能较好,可以满足主要蔬菜的反季栽培。调研发现,义县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有西葫芦、芸豆、番茄、黄瓜、茄子、辣椒、芹菜。茬口也较多,越冬以西葫芦为主,占比47%。

图1 义县设施蔬菜生产劳动力年龄结构

图2 义县设施蔬菜温室结构

2.3 设施蔬菜水肥管理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在水肥管理中,膜下滴灌使用率58.4%,膜下微喷使用率38.2%,施肥器使用率95%,施肥机使用率较低,仅为1.6%。漫灌浇水方式较少,仅为3.4%。但灌水量与肥料施用量全凭经验,用量不精确。对化肥施用遇到困难较多,对肥料分辨能力不高,不能准确说明用的肥料成分与含量。尤其是生物菌肥,产品种类较多,质量参差不齐,有70%以上农户施用,但对成分和作用不了解,用法也不科学。97.1%以上农户施用农家肥,不施用农家肥的农户一般用成品有机肥或生物菌肥代替。施用羊粪比例最高,达62.8%,其次为牛粪,为28.5%,鸡粪使用较少,仅为5.8%。叶面肥使用率也较高,为68.9%。

2.4 技术(设备)应用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设施条件的提高与农民经验的积累,一些轻简化技术应用率较高。其中容器育苗使用率100%,PO膜使用率100%,电动卷帘机使用率98.3%,轨道运输车使用率76.9%。自动放风器、小型起垄机、补光灯、反光幕、诱虫板、小型起垄机使用率较低,小型移栽机未见使用。由于义县西葫芦根茎腐病导致的死秧问题较为严重,大部分农户选择温室土壤消毒,温室消毒技术应用率为78.7%,但是部分农户操作不规范,导致消毒效果不理想,下茬西葫芦的死秧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2.5 主要病虫害与农药

农民对地上部主要病虫害均能准确识别,对生理性病害认识程度较差,用药次数较多,一般发病才开始用药,对农药依赖性较高,不能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均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对根部病害不了解,对发病原因不明确。主要病虫害与常用农药见表3、表4。

表1 义县温室水肥管理情况

表2 技术(设备)应用情况

表3 主要病虫害情况

表4 常用农药

2.6 土壤理化性质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采集土样ph最小值为5.92,最大值为9.19,中值为7.11,平均值为7.20,变异系数9.5%。EC最小值为0.27 ms/cm,最大值为1.06 ms/cm,中值为0.53 ms/cm,平均值为0.58 ms/cm,变异系数49.7%。

土壤酸化与盐渍化问题不严重。氮、磷、钾、有机质含量不同,样本差异较大。

2.7 投入与产出情况

从表6可以看出,年平均资金投入合计11 873元/667m2,产出为49 598元/667m2,净效益37 716元/667m2。

从问卷结果来看,91.8%的种植户为夫妻共同经营,其中62.4%的种植户年收入在5万~6万元,32.5%的经营户年收入在6万~7万元。仅有3.9%的经营户,对技术比较熟悉,经营面积较大,善于经营和吃苦耐劳,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表5 土壤理化性质统计

表6 每667m2年平均资金投入与经济效益情况

3 义县温室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 存在问题

义县日光温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竹木结构土棚种植韭菜、西葫芦。2000年以后开始发展砖混钢架温室,仍然以上茬韭菜下茬西葫芦为主,成为辽宁重要的西葫芦生产基地。2010年开始发展高标准温室,由于温室条件改善,开始种植黄瓜、茄子、辣椒、芸豆等作物,种植效益逐年提高。近几年,温室蔬菜产业发展速度较快,高标准温室和园区逐年增加,但作物种类较多,没有形成优势主栽品种。劳动力老龄化情况严重,年轻劳动力不足。肥料用量凭经验,对新型肥料的成分和作用不了解。病虫害识别率较高,能够基本做到精准施药,但预防做的不够,不能做到综合防治,对农药依赖性较高。土壤酸化、盐渍化问题不严重,土壤肥力中等,各户差异较大。平均种植效益低于辽宁西部地区的喀左、凌源、绥中等地区。

3.2 建议

3.2.1 加强合作社管理,推动规模化生产

目前,温室蔬菜种植以户为单位,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和新技术推广,应继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小规模家庭生产转变为大规模集体式、集约式生产。针对众多合作社存在的“空壳”现象,政府应加强对合作社的管理,杜绝部分合作社存在的只建立不经营、以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恶劣现象,应将更多的政策补贴倾向于大规模的合作社,以引导其健康发展[5]。

3.2.2 提升农业专业化水平,推进轻简化生产

蔬菜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与缺乏的因素,应该加大温室蔬菜整地、播种、移栽、灌水、施药、采收等专用机械化的研发与推广力度。积极推进轻简化生产,研发与我国小规模生产模式及菜农素质相匹配的小型、易操作机械,探索农机作业专业化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6]。同时应加大力度推广温室的防虫网、补光灯、自动放风器、肥水一体机等设备,通过各种技术综合发展,更好地推动设施蔬菜产业高效发展。

3.2.3 实施劳动力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从业者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老龄从业者占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蔬菜产业现代化及可持续发展。要提高农业从业者文化水平,必须加强对其农业科技知识的教育培训。应针对设施蔬菜发展的新形势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就高产栽培技术、播种育苗技术、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等开展技术培训,实现设施蔬菜的生产标准化、科技现代化、农民知识化。并且可以探索以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技术培训,向菜农自主学习、相互学习转变,拓展技术培训的途径,提高技术培训的效果[7]。将集中培训与田间技术指导相结合,因材施教,尤其在老龄农户的技术指导中,要做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提供最新的农业资讯及当季的农业种植知识,以满足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信息与培训指导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3.2.4 减量平衡施肥,培肥土壤地力

目前,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化肥施用严重超量、秸秆使用鲜受重视、肥料运筹比较随意、专用肥料极其缺乏、施肥方法尤为不当等现象,不仅导致肥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益低下、有机质含量普遍处于中低水平、磷富集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问题。为此,设施蔬菜施肥技术必须加以改进,亟待建立设施蔬菜生产全程精准施肥技术体系,从化肥减量、协调化肥养分比例、调整化肥基追比例、优化肥水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并制订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施用专用新型化肥、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对策[8]。积极推进秸秆还田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培肥土壤。

3.2.5 推动优质、绿色、品牌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当前,蔬菜供求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供求数量之间的矛盾,而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与高品质蔬菜供应不足的矛盾。因此,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应该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主旋律[9]。应积极探索优质农产品分级标准、实现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证的公信力,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对处罚力度。加强品牌建设,树立优质农产品品牌并加以培养,通过一批优质产品与品牌,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实现提质增效。

3.2.6 发展优势品种,增强区域优势

辽宁省设施蔬菜“五大优势区”已基本形成,即辽西喜光蔬菜优势区、辽东耐阴蔬菜优势区、辽南喜温蔬菜优势区、中部喜温光蔬菜与西甜瓜优势区和辽北喜冷凉蔬菜优势区。这些区域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在专业化生产上,各地积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例如:北票、岫岩的番茄,凌源、绥中的黄瓜,台安、喀左的茄子,法库、黑山的辣椒,苏家屯、凌海的韭菜,新民的西瓜,东港的草莓,以及义县的西葫芦等[10],由于西葫芦相对其它作物产值较低,又随着设施结构不断更新,农民可以种植任何蔬菜,导致义县蔬菜目前品种多而杂,逐渐失去了地区优质,没有优势品种。应针对义县设施基础与气候、产业现状,逐渐引导农户形成优势产区,从而促进规模化、专业化、轻简化、品牌化发展。实现品种、技术、市场的高效结合。

猜你喜欢
西葫芦使用率温室
阳台变成小农田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延秋西葫芦种植 掌握关键技术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有毛刺的西葫芦,新鲜